徐仁吉



怎樣收聽和理解天氣走勢預報
我們生活的地球,四周包圍著一兩千公里厚的空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氣層,簡稱“大氣”。根據它的不同物理性質,人們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即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等等。豐富多彩的天氣現象,主要就發生在位于大氣最下邊的對流層里,他的厚度從地面大約到10至12公里的高空,僅為大氣厚度的百分之一。但就在這薄薄的一層里,卻是風云變幻,氣象萬千,成為變化多姿天氣活動的舞臺,“演奏”著有聲有色的天氣“劇目”。研究與解釋這里所發生的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變化規律的科學,叫做氣象學。換句話說,氣象學也就是大氣的物理學。所謂天氣,就是指某地或某一區域各種氣象要素在一定時間內的綜合反應,研究和掌握天氣發生發展的變化規律、并利用這些規律對未來天氣進行預報的科學,就稱為天氣學。
人類生活在對流層里,每時每刻都受著天氣的影響,人們為了生活,就要了解它、研究它,并和它造成的自然災害作斗爭。氣象科學同其他自然科學一樣,就是在生產實踐的斗爭中發展起來的,而且已經是為人們所掌握和利用的。如通過電臺和電視臺每天播發的天氣預報,在指導農業生產、國防和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么氣象臺是怎么預測天氣的呢?氣象預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對未來天氣進行推斷的過程。由于天氣現象是在一定的大氣條件下發生的,他的變化取決于大氣的規律。因此必須首先對大氣進行周密的觀測,及時了解大氣的各種條件,然后把不同時刻的大氣條件連貫的加以分析、比較,找出大氣演變的規律,才能依據這個規律,對未來的天氣做出科學的判斷。很顯然,做出天氣預報的第一道上序,就是對大氣周密的觀測。由于大氣中可測的因素很多。也無法一一觀測,所以只能有選擇的進行。被人們選中的對象叫做氣象要素,這就是溫度、濕度和氣壓等。空氣冷熱的程度叫做“空氣的溫度”,簡稱“氣溫”,通常用攝氏溫度來表示。在天氣預報中經常使用的有: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空氣中含有水汽多少的程度叫做“空氣濕度”,也就是大氣的水汽含量,它通常用絕對濕度、相對濕度、飽和差和露點溫度四種方法來表示。空氣不但有溫度和濕度,它也是有重量的,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大氣壓力叫做“大氣壓強”,簡稱“氣壓”,以豪巴為單位。在天氣趨勢廣播中經常聽到的有:高氣壓、低氣壓等等。人們為了及時掌握大氣情況,探討大氣變化的規律,還需要觀測幾種主要的天氣現象,這就是大風和降水等情況。空氣從高壓處向低壓處流動、它所產生的水平運動就是我們見到的大風,風的來向就是風向。空氣在單位時間內水平流動的距離叫風速,以每秒鐘流動多少英尺或以風力大小的等級來表示。地表面從空氣中獲得的各種形式的水分,氣象學上都稱大氣降水。如雨、露、霜、雪、冰雹等,但一般所說的降水多指雨和雪而言。降水量是降水物落到地面上以后在不流失、不滲透、不蒸發的情況下所積成的水層厚度,在測定時以毫米為單位。在廣播中經常聽到的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小雪、中雪、大雪。
怎樣觀測這個煙波浩淼的大氣海洋呢?由于它環抱全球、遼闊廣大。對于它的氣象情況,要想處處觀測,自然是不可能的,同時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天氣現象主要發生在對流層,至多不過延仲到平流層的下部大約十幾公里的高空。所以我們只要觀測從地面到幾十公里高空的氣象情況就行了,然而,即使在這樣高度的范圍內,也不可能處處觀測,而只能選擇重點。設置在自然分布的大小城鎮的氣象臺站,就是氣象上作者在全世界范圍內所建立的許多大氣觀測點。規定了統一的標準,統一的內容,同一個時間進行觀測。這樣,遍布全球的氣象臺站,就像千萬雙眼睛注視著大氣的活動。每一雙眼睛只能看到大氣的一個狹小范圍,千萬雙眼睛才能看到整個大氣的情況。因此,要使各地氣象臺了解整個或部分大氣的狀況,就必須首先把所有氣象臺站或部分氣象臺站所觀測到的資料匯集在一起,然后在通過有線或無線電報的形式分送給各地氣象臺。這種過程,就是資料的傳遞過程,也是做好天氣預報的第二步。氣象電報碼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在一般人看來,它不過是一堆枯燥無謂的數字,而在氣象人員的眼里,它卻變成了生動逼真的天氣畫面。當氣象臺收到了各地發來的這些氣象電報之后,馬上把它們填在一張空白的地圖上,各地的數據要分別填在各自的相應的位置上。這種填著各地氣象情況的特殊地圖,就是天氣趨勢廣播中提到的天氣圖。它是最后做好天氣預報的依據,這是一幅別致的風景畫,畫面上即無草木鳥獸,也無山川人物,只有迅變的要素和多姿的風云。高空天氣圖上的等溫線,就是根據圖中各地氣溫相同點的等值連線。等壓線也就是氣壓相同各點的等值連線。它的形狀極為有趣,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起伏,滾滾向前。這干葉啵浪狀的特點,在中高緯度尤其顯著。氣象上把波浪的峰叫做高壓脊,因它的形狀象山脊;把波浪的“谷”叫做低壓槽,通過那些上下疊合的低壓槽畫出的一條平滑曲線,就是天氣趨勢預報中提到的槽線。那些5個字一組的數碼,就代表著空間的每一個地理位置。前兩位數是緯度,后三位數是經度。如果把高空天氣圖上的槽線和同一時刻的地面天氣圖加以比較,就會發現位于高空槽線前部的地面,天氣大都較壞;而位于高空槽線后部的地面,天氣相對較好。那么高空天氣圖和地面天氣圖有什么不同呢?高空天氣圖是根據高空不同位置的氣象要素而繪制的;地面天氣圖則是專門填制地面氣象情況的。地面天氣圖除標明天氣現象和氣象要素外,它還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包含有高壓區和低壓區等氣壓系統;另一方面包括冷鋒、暖鋒等鋒面系統。高空天氣圖上則要更復雜,既有等壓線、高壓脊、低壓槽等構成的氣壓系統;也有等溫線、溫度脊、溫度槽等構成的溫度系統;還有如天氣相關的槽線系統、切變線系統等等,它們統稱為高空天氣系統。把天氣趨勢的高空圖和地面圖點繪以后,不僅看出各地的天氣情況,而且也可以看出這些天氣的成因,再根據當地氣象要素的變化,便可預測出未來可能出現的天氣。
天氣預報中的名詞解釋
下邊我們再把天氣趨勢廣播中提到的一些名詞和術語做個簡要的解釋。低氣壓:也叫氣旋,是一種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氣壓低于四周的反時針方向旋轉的大氣旋渦。中心密度小,氣壓低,風向內吹,氣流輻合,造成上升運動,常有云雨和大風出現。高氣壓:也叫反氣旋,是一種范圍很大,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干而冷的空氣團。中心密度大,氣壓高,風向外吹,氣流輻散,造成下沉運動,多出現晴好天氣。蒙古冷高壓:是指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形成的一種冷高壓,當它向南爆發時,侵入我國造成一次寒潮或冷空氣的影響過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產生于副熱帶地區的高氣壓,活動范圍在北緯10到40度左右。東北冷窩:這是在東北地區上空形成的,具有一定強度的冷性渦旋,常在高空維持三、四天或六、七天之久,在夏季易造成連陰雨天氣。鋒面:鋒是金子旁,鋒利的鋒,面是平面的面。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叫鋒面。鋒面與平面的交線叫鋒線。冷鋒:就是冷氣團向暖氣團一側移動的鋒。在他的影響下常出現大風、降溫和降雨雪天氣。暖鋒:就是暖氣團向冷氣團一側移動的鋒。在他的影響下,常出現回暖天氣。靜止峰:也叫準靜止鋒。就是鋒面在一定時間內移動極少或在短時間內基本不移動。東北的春季常在它的影響下,出現連續低溫和陰雨的天氣。寒潮:當強冷空氣南下,使一天內的氣溫劇降,其降低幅度在10℃以上,同時最低氣溫又在5℃以下,就稱為一次寒潮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