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和引導力。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基礎堡壘和前沿陣地,基層新聞輿論工作創新對于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房山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立足自身實際著力創新,奮力開創基層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
理念創新——
創新新聞輿論工作的先導和引領
理念創新是工作創新的重要前提。當前,群眾思想活動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能不能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打開工作新局面,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基層新聞輿論工作的實際效果。
一是把“能力升級”意識貫穿始終。近年來,我們積極適應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的迅猛變化,自覺強化“能力升級”意識,注重學習培訓和實踐鍛煉,開拓新領域、探索新方法、設計新載體,牢牢堅持新聞輿論工作的黨性原則和正確導向,著力為公眾塑造充滿正能量的“信息世界”,更好地發揮好高舉旗幟、引領方向的作用,努力成為運用現代傳播新手段的行家里手,全方位提升抓時機、控節奏、拿分寸的水平,有效增強復雜情況下駕馭基層新聞輿論工作的能力。
二是牢固樹立“服務發展”理念。新聞輿論工作只有圍繞中心、服務發展,才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動力。我們把區級宣傳重點與全市乃至全國的重點結合起來,找準定位點、找實結合點、找到突破口,全力做好解疑釋惑、疏導情緒的工作,在群眾之間厚植發展信心。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圍繞引導群眾認識中心工作與自身利益之間的正向關系,扎實做好主題宣傳。聚焦輕軌燕房線拆遷等重大民生工程,創造性地借助《輕軌上的新城》等“微動畫”闡釋惠民政策、營造良好氛圍,讓“輕軌一來黃金萬兩”的認識根植百姓心中,助推了重大民生工程的落地實施。
三是不斷深化“大宣傳”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全黨動手。我們改變以往新聞輿論工作由宣傳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通過探索“宣傳服務撬動部門投入”的方式,主動對接部門需求,主動搭建合作載體,動員和激發了各條戰線各個部門一起行動、共同來做新聞輿論工作的積極性,構建起上下貫通、橫向聯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過不斷加大工作統籌和謀劃協調力度,通過統籌大型活動、統籌宣教資源、統籌文化項目,先后開辟了“中國第四屆蘭花大會”、“北京國際長走大會”、“市級以上媒體資源共享平臺”等多個服務新渠道,使基層新聞輿論戰線由“單兵作戰”變為了全區上下的“集團出擊”。
職能創新——
做好基層新聞輿論工作的內在要求
隨著形勢任務的變化,基層黨委宣傳部門的職能也在變化調整。新形勢下,基層宣傳部門的工作領域和范圍更加寬泛,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當前,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首都城市發展新定位,房山區新聞輿論工作著力在以下三方面加強職能創新。
一是創新平臺載體,做“大宣傳”格局的“帶頭人”。房山區委宣傳部門主動出擊、走在前面,積極搭建平臺、提供舞臺,把實現資源共用和成果共享作為宣傳工作與其他領域協調發展的關鍵一環,并統籌好區內與區外、系統內與系統外、體制內與體制外多種資源,奠定“大宣傳格局”的堅實基礎。我們推出的“悅讀房山”系列“微動畫”,搭建了各部門、各戰線展示工作、宣傳政策、聯系群眾的有效載體,激發了政法、衛生、旅游、水務等區直部門和全部鄉鎮的熱情興趣,紛紛提出合作需求,圍繞節水防汛、消防宣傳等重點熱點,通過主題征集、集中策劃、統一宣傳,充分整合了全區范圍的人、財、物資源,搭建了統籌各方、整合資源的“大宣傳”平臺。通過調動各方力量構建成“大宣傳格局”,增強了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積極搶占新媒體陣地,主動走好網上群眾路線。“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應在哪兒。”近年來,房山區圍繞擴大“網上房山正面流量”,努力推動各類宣傳力量向網上聚集、在網上發聲,加速區屬媒體“新媒體化”步伐,不斷深化微博、微信、微視頻和手機用戶端等“三微一端”建設,精心打造了“房山政務微博發布廳”、“房山報手機報”、“掌上房山”手機客戶端等新平臺,創造出“青春房山”等影響廣、人氣高的基層“雙微陣地”,黨群的網上聯系紐帶持續強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個輿論場”有效貫通,拓展了網上思想輿論“紅色地帶”,最大限度凝聚了“網上房山”正能量。
三是著力改進正面宣傳,依托區域形象構筑共同愿景。創新基層新聞輿論工作,關鍵是要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用特色鮮明的地區形象體現底蘊和闡釋未來,用生動凝練的區域品牌構筑愿景、凝聚民心,力求在塑造形象中成風化人,在品牌推介里凝心聚力。我們為房山新型城市化插上時尚標簽,提煉推出了“FUNHILL房山 智匯城”、“FUNMADE北京高端產業基地”等“FUN”系列品牌形象,涵蓋城市文化、工業設計、媒體營銷和主題活動等領域。經過連續7年的立體化傳播,提升了區域美譽度和對外影響力,展示了地區良好發展態勢和美好前景,激發了廣大群眾“做房山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維護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方式創新——
做好基層新聞輿論工作的關鍵
基層新聞輿論工作有沒有效果、能不能凝聚人心,關鍵是要結合本地群眾關切,強化平民宣傳視角,運用貼近心靈的小載體,積極做“看不見的宣傳”,把黨和國家大形勢與區域發展新理念結合起來,與群眾切身利益聯系起來,把“惠在何處、惠從何來”闡釋明白,用“地方話”、“百姓話”講述出來,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自覺聽黨話、跟黨走。
一是講好故事,既突出“有形宣傳”也重視“無形宣傳”。圍繞重大主題,我們調動各類媒體資源濃墨重彩宣傳地區重大決策,同時秉持“房山故事、北京表達、國際傳播”風格,堅持把發掘故事、講好故事融入新聞輿論工作,把“講道理”和“講故事”結合起來,使抽象的道理轉化成具體的事例。我們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主題詞,精心策劃了“精神家園”系列“微動畫”,制作推出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等50余部“微動畫”。挖掘群眾身邊事、身邊人,將核心價值觀要求用講故事的手法呈現出來,使群眾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取得了“在打動群眾中引導群眾”的實際效果。
二是分層分眾,既注重“共性宣傳”也做好“個性宣傳”。我們圍繞地區發展思路、定位、戰略和格局,瞄準區域不同群體的不同特點,力求做到“量體裁衣”和“有的放矢”,實現分眾傳播和精準覆蓋。在深入開展“展望‘十三五’ 發展譜新篇”主題宣傳過程中,結合首都中心城區轉移人口和本地城市化建設的新情況,針對“新房山人”、“農村群眾”和“轉居新市民”三類重點人群不同的接受習慣,借助市級以上主流媒體、手機“頭條號”新平臺和區屬媒體開展新聞輿論工作,用不同群體樂于接受的形式實施宣傳,針對性地傳播房山未來五年的好形勢、好政策、好生活,提升了宣傳實效。
三是轉變話風,力求宣傳內容“既有意義又有意思”。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用群眾熟悉的語言與群眾溝通交流,讓群眾聽得懂、愿意聽,是打通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的關鍵。我們始終重視在基層新聞輿論工作中運用網絡語言,主動適應年輕網民群眾的審美與閱讀習慣,圍繞實施民生工程、重點地區拆遷、網絡文化建設等主題,借用“漁家女變身白富美”、“親要少看清宮劇”等青年人中流行的網言網語,巧妙借助時尚現代的語言符號、聲音符號和娛樂元素,實現正面宣傳“好看不嫌煩”的目的效果,提升了宣傳內容的感染力、親和力。
隊伍建設——
創新基層輿論工作的智力支撐
新聞宣傳工作有其自身規律,專業性較強,需要一定的職業素養、專業水平和過硬技能。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掌握運用現代傳播手段的本領,努力成為全能型、專家型新聞人才。
一是增強基層新聞輿論隊伍的政治素養。我們積極引導區屬媒體和區內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堅定理想信念,自覺亮明政治底色,加強黨性鍛煉,把黨性原則挺在最前面,自覺增強愛黨、護黨、為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動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掌握和學會運用黨的科學理論指導新聞實踐的本領;用政治家辦報的標準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任何時候都必須堅定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履行職責使命,在做強“本地輿論場”中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
二是壯大基層新聞輿論工作的人才隊伍。結合房山實際,我們打造了一支“新聞通訊員、輿情信息員、網絡評論員”的“三合一”人才隊伍,覆蓋全區100余個委辦局、鄉鎮(街道)和駐區重點單位,實現了對社會熱點、敏感問題和突發事件進行實時關注、快速研判、及時回應,成為涉房輿情的快速反應部隊,發揮了應對輿情危機、引導網上輿論的基礎性作用,實現了從“被動防守”到“主動應對”、從“單打獨斗”到“整體聯動”的轉變,第一時間讓群眾清晰聽到黨的聲音、清晰看到政府舉措,牢牢掌握了新聞輿論工作主導權。
三是提升基層新聞輿論隊伍的業務素質。我們把“真正成為讓人信服的行家里手”作為基層新聞輿論工作者的培養目標,不斷健全新聞輿論培訓教育機制,充分借助首都優勢資源,定期舉辦業務培訓、定期邀請專家和業界精英“走基層”,有效增強了廣大基層輿論工作者的綜合素養。堅持“平戰結合、以練促戰”的培養思路,發動“三員”隊伍廣泛參與全區重大活動和重大主題引導工作,在講好地區故事中密切聯系群眾,在輿論引導實踐里提升大局意識、業務水平和工作技巧,使其成為掌控新聞輿論時度效的“高手”,成為讓黨放心、群眾滿意、作風過硬的新聞人才,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依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