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這次全會與此前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在內容和精神上具有緊密的內在關聯性。從總體上學習和領會這三次全會的基本精神,把握其中的內在聯系,對于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而更好地把握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思路和戰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三次中央全會的議題都是著眼于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奮斗目標而設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是十八大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確保這個宏偉目標如期實現,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精心謀劃,科學部署,先后召開了十八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這三次中央全會的議題都是著眼于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奮斗目標而設定的。
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議題確定為重點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并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著眼于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奮斗目標而設定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發展仍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直接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如期實現。而要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自十八大以來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并在十八大召開后不久,即決定十八屆三中全會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這個議題的設定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和關鍵,對如期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2014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議題確定為重點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問題,并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也是著眼于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奮斗目標而設定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我們要實現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上作出總體部署、采取切實措施、邁出堅實步伐。”這就清楚地說明了四中全會議題的設定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系。這次全會對如期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奮斗目標從法治上提供了可靠保障。
2015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議題確定為重點研究“十三五”規劃建議問題,并提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更是為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奮斗目標而設定的。到2020年還有5年時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進入決勝階段。這5年恰好是實施一個五年規劃的時間。因此,為確保到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有必要制定和實施“十三五”規劃建議,闡明未來5年黨和國家的戰略意圖,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描繪好國家發展藍圖。這對于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進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為此,201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十八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三五”規劃建議問題并提出建議。
三次中央全會的內容都是緊緊圍繞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奮斗目標而施策
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巨任務,需要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為此,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接連通過了兩個《決定》和一個《建議》。其核心內容都是圍繞確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而精心施策和總體謀劃的。
為解決我國發展道路上遇到的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矛盾和挑戰,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深刻剖析了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未來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愿景、新目標,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匯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新形勢下我國推進改革的頂層設計,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自《決定》通過以來的兩年間,經過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啃下了很多改革阻力較大、多年都啃不動的“硬骨頭”,讓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些改革成就的取得,為我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障礙,確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鋪平了道路。
為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可靠法治保障,加強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立足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直面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于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全面部署,回應了人民呼聲和社會關切,是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綱領性文件。《決定》通過一年多來,全會提出的180多項對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正在逐步落到實處,一些改革方案已經出臺,一些重要改革舉措已經全面推開,一些重大改革任務已經開展試點,一些改革事項正在研究論證,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特別是司法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就為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為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從黨和國家戰略全局出發,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明確提出“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描繪了未來5年國家發展藍圖,體現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反映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決策部署,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在要求,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是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的綱領性文件。“十三五”時期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時間節點高度契合,“十三五”規劃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的規劃。“十三五”規劃是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的。《建議》的通過為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的體制和機制保障。
三次中央全會既有各自重要地位和作用,又三位一體,共同服務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為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的如期實現,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上,順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等重大舉措,構成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布局。在這個戰略布局中,三次中央全會既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又三位一體,共同服務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導性的關鍵環節。它不僅構成三中全會的靈魂和主題,而且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四中、五中全會始終,成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動力。
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這個戰略布局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四中全會始終貫穿改革精神。它在三中全會就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基礎上,又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提出180多項對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將這些舉措落到實處,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靠改革。同時,四中全會《決定》的貫徹落實及取得的成效,又為五中全會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創設了良好的法治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這對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個由三次中央全會構成的戰略布局中,十八屆五中全會是最直接服務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這次全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是將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途徑和思路,用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的方式明確下來,并以全會確立的五大發展理念等舉措將這一戰略任務落到實處。全會通過的《建議》,秉承三中、四中全會的基本精神,繼續強調堅持深化改革和堅持依法治國,并將其確定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的兩項原則。這對于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
總之,這三次中央全會無論在議題還是內容上都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它們相互貫通,分工合作,構成“三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共同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如期實現。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