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潔
人學思想源遠流長,歷代哲學社會科學家圍繞什么是人、如何做人的問題不斷探索,留下了極其豐富和寶貴的文化遺產。馬克思對于人的理解和研究,非常重視將其放在一定的具體環境和社會背景下,并不是空洞與虛無的人。并且,馬克思非常關注人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他結合社會現實及其條件變化,在對傳統人學理論性反思的基礎上從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人的需要和人的發展等方面,系統地開展了關于人的問題的研究,開創了一個嶄新的人學景象,形成了內涵豐富的人學理論。
陳志尚等撰著的《人學新論》(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書,在繼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梳理馬克思人學思想發展歷程,采取歷史與邏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力求完整準確地闡明馬克思人學理論的精華。
首先,該書追溯馬克思人學思想的理論來源,闡明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主要內容,考察馬克思在人學問題上對前人的繼承和發展。其次,該書抓住五個古今中外學術界共同關注,與現實生活關系密切,又與當代實踐有密切聯系和重要價值的課題,即人性和人的本質、人的發展、人的自由、人權和人生觀等,通過深入的文獻查考和學理研究,展開了新的探索,以求深入、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確定相關概念的科學內涵,做出嚴密的邏輯論證,建構新的理論體系。此外,該書也結合歷史經驗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就深化馬克思主義人學研究和運用提出一系列見解: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應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以馬克思說的“現實的人”為出發點;觀察和處理人的問題,應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人的社會性、歷史性、主觀能動性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原理;堅持科學的人性論和人的本質觀,堅持不同于資本主義人權觀的新人權觀;等等。
《人學新論》一書,針對當前思想界、理論界長期爭論的若干重大問題,根據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做出了科學回答,堅持以事實為根據,查明真相和癥結,提出了有說服力的、獨到的新見解,力求做到分清是非,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人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