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道學家列子,曾經推崇這樣一個觀點:勸導人們通過“持后”來“列前”。
在《說符》中,列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向壺丘子林請教如何處世。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則可言持身矣?!绷凶訂枺骸盀槭裁匆3致浜螅俊眽厍鹱恿只卮穑骸邦櫲粲?,則知之?!庇谑橇凶踊仡^看自己的影子:身彎則影曲,身正則影直。影子的變化來自于身體,身體的變化來自于環境。人生在世,就像身體的影子一樣,只有保持落后,才能處于前列。
這段話我看了幾遍,才明白了大概意思。倒是列子的一段經歷,讓我知曉了其中的奧秘。列子因家中貧窮,經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因此有人勸鄭國的上卿子陽:“列子是我們國家的國民,又是一位名人,可他現在連飯都吃不飽,這可有損您執政的形象。”子陽聽后,便派人給列子家送了10車糧食。然而,列子雖再三感謝,卻堅決不受,讓來人又把糧食拉了回去。列子的妻子哭著埋怨:“家里正缺糧食,哪有一粒不要的道理?”列子說:“今天子陽聽了別人的話送糧給我,以后也可能聽別人的話而怪罪我。”一年后,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跟他有關聯的人多被株連致死,而列子卻安然無恙。
遇到這種事情,很多人都可能受寵若驚。人家子陽可是一國的宰相,不沾親、不帶故,卻給咱送來10車糧食。這樣的機會,可謂千載難逢。糧食收下不說,還當極盡感恩戴德之詞。借此攀上這層關系,可是要財得財、要權得權、要名得名。而列子呢,卻把別人鉆窟窿盜洞找不到的門路一口封死,不要嗟來之食、不攀不明之貴。結果證明,列子做對了,不當之利,往往會伴隨著不測的風險。
在任何一支隊伍中,都是很難“保持落后”的。別人走你就得走,別人沖你就得沖。該出手的時候不出手,該沖鋒的時候不沖鋒,就會有人說你貪生怕死。而且前邊還有很多的誘惑,沖在隊前,不僅可以立功受獎,同時能夠升官發財。后邊也有很多的約束,該沖的時候不沖,該干的時候不干,都會因違反紀律而受到處罰。
我理解,列子說的“保持落后”,就是把自己的行為落到實處。不為功、不貪功、不爭功、不搶功;不嘩眾、不取寵、不盲從、不跟風。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看現在那些落馬的貪官,大都是風頭出盡的人。因為“干得比別人好”,所以“榮譽比別人多”、“升得比別人快”、“權力比別人大”。大到一定程度,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了。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便放棄優秀、奔流和行高,更不能為了明哲保身而瞻前顧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需要多一些淡泊和冷靜,少一些欲望和沖動。
責任編輯:魏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