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洶涌澎湃,求新求變的聲音四處回響,科技從未被寄予過如此厚望。這一方面是對我國各級科協干部的鼓舞,另一方面卻也對他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本報特開辦“科協干部教育學習之窗”欄目,力求全面推進針對科協干部的能力培訓和知識更新,使廣大科協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工作作風明顯改進、德才素質和履職能力不斷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本領顯著增強,使干部教育培訓推動科協事業發展的作用更加明顯。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革新,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積極發揮我國互聯網已經形成的比較優勢,把握機遇,增強信心,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有利于重塑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對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應順應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發揮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導向,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著力做優存量,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著力做大增量,培育新興業態,打造新的增長點;著力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夯實網絡發展基礎,營造安全網絡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力求實現以下目標:
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到2025年,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我們需要提高對“互聯網+”的認識,因為信息化是未來發展之本;從技術、經濟和政治的角度充分認識信息經濟的現實意義;充分認識未來是知識經濟時代,要依靠人才和技術求發展,建立為你服務的智庫,讓專家為你出謀劃策;緊跟黨和政府號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參與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工程建設,參與信息消費;用電子信息技術裝備自己原有主業產品,開拓新領域,及早布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轉向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