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咱村里的移動信號塔好了,以后打電話就更方便了……”類似這樣內容的電話、微信,最近在山西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自新村的朋友圈、微信群里頻頻轉發。在外工作的村民在群里交流致富信息,在家務農的人們則在群里介紹這一年多來村里發生的可喜變化。自新村里的“新”氣象是平順縣紀委在該村實施精準扶貧的結果。
山大溝深,信息滯后,交通不便,這一個個問題長期制約著自新村的發展,使之始終無法擺脫貧困的局面。2015年,自新村被確定為平順縣紀委的定點幫扶村后,平順縣紀委領導心系百姓,情牽村莊,帶著感情真扶貧,撲下身子搞調研,走訪支村兩委村民代表,多次召開扶貧座談會議,找到貧困根源,實施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關鍵在“準”。以平順縣紀委書記劉林松為隊長、白小霞為住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工作隊,在2015年實施扶貧攻堅的基礎上,2016年前半年又為村里辦了幾件實事:多次對森林防火、工程質量進行監督,了解村民的實際生活,幫助解決困難;引資10余萬元對村容村貌進行整治,磚砌圍墻400余米,銜接鐵護欄250余米,建造8個垃圾池,硬化街道200多米;引資5萬余元對村莊的過境公路進行了拓寬改造,危險路段打造了數十個防護墩;引資70余萬元,將村里年久失修的人畜飲用水池清淤、防滲、封頂,徹底解決村民吃污染水、吃水難的問題。目前,扶貧隊又在為黃花溝的公交和公路改擴建奔忙著。
短短一年多時間,自新村溝溝洼洼有蓄水池,坡坡嶺嶺有防寒避雨棚,村容村貌變了,路寬了,村亮了,水清了,信息靈通了,交通方便了,村民的精氣神好了,百姓脫貧奔富路的勁頭更足了……
數千億元科技經費怎么花,改革已上路
正在北京召開的“科技三會”——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科研經費管理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
近年來,中央財政對科技創新扶持的力度不斷加大。數據顯示,2006~2014年,中央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從1009億元增加到2899.2億元,并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快速增加。據國家統計局初步統計,2015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4萬億元,其中企業研發經費逾1.1萬億元,政府屬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研發經費約為3000億元。
據了解,近來,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科研院所,都在積極出臺改革措施,推動科研經費使用的規范、高效。
中央系列政策強調“鼓勵、尊重、約束并行”,地方通過科學化管理防止“一統就死、一放就亂”
既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又能“扎緊籠子”規范使用科學經費,近年來中央做出諸多努力。近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正式頒布實施,提出“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和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近年來,中央出臺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對科研資金管理提出要求。
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對科研經費的管理日益精細化、科學化。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日前對媒體表示,科研經費的使用要強調鼓勵、尊重、約束并行,科技獎勵必定有一定的規矩和程序,“你自己私下套取現金裝到口袋,任何政策、任何規定都是不允許的”。
據了解,全國各地也加大了對科研經費的科學化管理,防止“一統就死、一放就亂”。
作為科研經費的具體使用單位,中科院出臺《中國科學院院級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要求對重大項目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中期評估;重慶大學制定《重慶大學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等文件,將科研經費審計納入學校常規性重點審計范疇,規范審計程序和行為。
山東省科學院生態研究所所長許崇慶說,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措施,在科研經費使用上不斷優化調整,形成了“用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氛圍,這既對亂用科研經費等現象起到震懾作用,也對更有效利用科研經費、激勵科學人員積極性提供了制度保障。
改革劍指僵化、碎片化、不規范三大頑疾
據了解,從中央到地方,從科研院所到高校所出臺的相關改革,問題導向明顯,針對科研經費在實際使用中存在的僵化、碎片化、不規范等問題制定了相應措施。
——為制度“松綁”,解決僵化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郝躍說,科研經費的報銷制度往往非常繁瑣,管得太死。為解決“管得太死”問題,北京市在部分課題上探索“變年度定額為周期內總額控制”,為高校在項目實施中留足了縱向調節空間。
——建設統一國家科技管理平臺,避免資金“碎片化”現象。
不少科研人員曾抱怨,申報科研經費常面臨多頭管理、科技資源配置重復申請、重復投入等“碎片化”問題。即將在2017年建成的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將解決這一問題。平臺由科技部牽頭,通過30多個部門參與的國家科技管理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進行資源統籌和協調聯動,避免重復申報的煩惱。
政府放權是該平臺的另一大亮點。“政府不再具體管項目,通過競爭擇優遴選了7家專業機構承接項目管理。它們的管理能力和服務質量正在接受著科技界的檢驗。”科技部部長萬鋼5月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嚴格監督通報,改變科研經費不規范局面。
多年來,科研經費真正用于科學研究和開發的只有一部分,不少則用于開會、出差,有的甚至出現尋租和腐敗現象,管理極其不規范。
從中央到地方,相關部門正通過更嚴格、透明的監管制度,加強科研經費的規范:科技部今年4月點名通報海南師范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6起違規使用科研經費問題;湖南、甘肅、云南等地陸續建立了科技報告制度。
中央五大措施令科技資金管理“升級”
如何確保科研經費花得出、用得好,進一步釋放創新潛能?6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亮出五大措施,旨在推動科技資金管理“升級”。
“中央釋放出的信號表示將給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支配權,科研經費管理將變得更加靈活,更好地適應科研活動規律和實際需求。”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副會長汪斌說。
“此次改革的力度很大,解決了科研資金運行多年存在的問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他表示,特別是勞務費的比例調整,將更好地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汪斌認為,科研經費中人員經費預算比例、科技人員從事科研活動的智力報酬有望大幅提升,促進其科研工作干勁和創新積極性,降低鉆科研經費空子的沖動。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