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臨近,人們開始為回家團圓做準備,一些第三方購票平臺和軟件商也瞄準了這類需求。據報道,當前部分第三方購票網站利用用戶登記的個人信息注冊賬號,并用賬號通過添加常用聯系人的方式為他人代購火車票,從中牟利。
這類新“黃牛”在破壞市場公平的同時,更將“黑手”伸向了旅客的個人信息。前不久一些購票平臺炒作“最難春運年”、引起民眾恐慌,最后被證實是某些第三方購票平臺的宣傳噱頭。針對這一情況,鐵路部門調整運力、及時出臺一系列疏導旅客的有力舉措,讓“最難搶票年”“史上最堵回家路”等站不住腳的觀點在短期內不攻自破。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會選擇通過第三方購票平臺購票。所謂“無利不起早”,第三方網站除代購車票賺取額外利潤外,也存在冒用身份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
針對第三方購票平臺泄露個人信息的問題,相關部門應拿出具體治理措施。具體來說,鐵路部門應提升技術防范能力,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堵塞安全漏洞;監管部門要依法對惡意囤票、破壞公平的行為亮出撒手锏;公安部門也應加強對頻繁購票、退票用戶的重點監控。作為購票者,則應選擇正規渠道購票。只有斬斷通過非法平臺購票的需求,才是對“黃牛”最有力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