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計算機科學家、IBM院士淺川智惠子作為“大師講堂”的主講嘉賓,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同學們分享了她的人生經歷,以及IBM在信息無障礙技術研究領域的歷史。
因為事故,淺川智惠子視力受損,在14歲時完全失明,20世紀80年代開始,她一直致力于利用現代科技,幫助像她一樣的視覺殘障人士獲得更便利的生活。
淺川智惠子是IBM院士,卡內基梅隆大學訪問教員,目前致力于加快輔助認知的研究,提升視障人員在現實生活中所遺失或受損的能力,來幫助其重新獲得現實生活的信息,幫助其更加獨立地生活并提高生活質量。
20世紀80年代,淺川智惠子領導開發了盲人電子書技術,包括盲文編輯、盲文字典和電子盲文圖書館等。這套系統讓每一個有視力障礙的人都可以通過個人電腦和移動設備來閱讀盲文和聽有聲讀物,他們能隨時隨地閱讀報紙、文章、書本,了解不同的知識,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20世紀90年代,淺川智惠子開發了一款語音瀏覽器,通過網頁內容合成聲音的方式,開啟了盲人接觸互聯網的窗口。該瀏覽器已從最開始的日語普及到了如今已有11種語言。現在,通過與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合作,淺川智惠子正在開發各種技術,目標是幫助盲人“看到”周圍的世界,更加全方位地與周圍世界進行互動。
3年前,淺川智惠子看到了移動計算、物聯網感應網絡和計算機視覺發展的潛力,她與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研究所合作,試圖將物聯網傳感器、智能手機和認知技術結合起來,為盲人帶來新一代無障礙助手,成為他們的另一雙眼睛。
這種多技術的結合被稱為“認知助手”。NavCog是這個團隊開發的應用之一,該應用利用現有的傳感器和認知技術,通過耳機與盲人進行“耳語”或在智能手機上產生振動,幫助盲人近乎實時地識別他們所在位置、所面向的方向以及其他有關周圍環境的信息。NavCog應用現在已經可以在App Store下載使用。
現在,研究人員正探索更多功能,如可檢測正在走近的人員及其情緒等。淺川智惠子希望通過這些技術,視覺障礙人士能夠認出迎面走來的朋友,在朋友走近時能喊著他們的名字并和他們打招呼,在與人們交談時能知道人們的情緒狀態。她希望視覺障礙人士如她一樣,能夠不需要任何人引領地走到主席臺上作報告。
目前,第一套面向開發人員的“認知助手”工具已通過IBM Bluemix發布在云端。這一開放的工具套件包括一款導航應用、一種地圖編輯工具和本地化算法,可幫助盲人近乎實時地識別他們所在位置、所面向的方向以及其他有關周圍環境的信息。
淺川智惠子及其團隊希望開發人員能夠通過“認知助手”開發新一代的無障礙訪問功能,以適用于各種場景以及環境,包括購物中心、機場、醫院、體育館、辦公室等。這些計劃還供視力正常的人們使用,例如供迷路的老年人使用的“Take Me Home”應用,或者供腿腳不便的人士使用的半自動輪椅等。他們愿意共享工具,與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和用戶一起進一步探索各種理念。
淺川智惠子在大學期間專修英國文學,加入IBM之后,她通過在東京大學三年的學習,獲得了東京大學的博士學位。
在提問環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同學問淺川:“您當年是如何克服從英國文學研究轉型到計算機科學研究這一領域的?”對此,淺川回答說,首先得有永不言棄的精神。在那段時間,她把每天晚上9時之后直至半夜以及周末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剩下的時間則用來工作,一直不放棄,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淺川說,只要永不言棄,一切皆有可能。
淺川還以自己的從業經歷告誡同學們: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但只要不輕言放棄并繼續追尋目標,總能取得成功。時刻保持高昂的斗志不容易,但不忘初心,勇往直前,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