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打造晉北雜糧品牌 山陰縣北周莊鎮李家窯村惠民農業專業合作社2012年7月成立以來,利用當地丘陵山區土地廣闊、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無工業污染的自然優勢,積極發展以“晉谷21小米”為核心的優質、安全、綠色小雜糧種植加工,帶動當地農民年增收600萬元。
惠民農業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600多人,有可耕種土地1800多畝、林地150畝、荒地602多畝、溝壑地100多畝。為發揮產業龍頭作用、造福當地農民,合作社建成了占地2700平方米、日生產能力1萬斤的小雜糧加工廠,注冊了 “農食美”商標,又在縣城內租下一個糧站倉庫,年加工社員及周邊村民綠色、優質小米、莜面、蕎面、豆面、黃米面、玉米糝、綠豆、黑豆和野生地皮菜、摘麻花及胡麻油等十幾種雜糧成品600萬斤,年產值達5000萬元,產品銷往大同、應縣及陜西、內蒙等地,深受用戶歡迎。
合作社負責人張志榮稱,他們的谷物雜糧先后被評為“中國3·15誠信品牌” “中國質量放心產品”“國家標準合格產品”等。今年,在縣農委支持下,合作社采用滲水地膜種植“晉谷21號”谷子獲得成功,“經有關部門檢測,口感、品質絕對不亞于‘沁州黃’”。合作社還為這種谷子專門注冊了“雁門香”商標,現在仍有16萬斤庫存待銷,希望與省城餐飲單位對接。他們的目標是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直銷全國各大超市、酒店、社區,讓城里人吃上安全、放心、綠色的農畜產品。
為拓寬經營渠道,合作社經市、縣有關部門批準,又利用溝壑地,正在建設投資3000萬元的標準化野豬養殖項目。李曉薇 趙艷霞 高紅
“大象速度”“大象模式”
推動大象產業扶貧
山西大象由堅持“養好一只雞”的聚焦戰略,到嫁接肉雞養殖模式,發展一頭豬戰略,成就了大象模式;在政府規劃畜牧產業振興,打造政策環境形成的氣候中,大象農牧集團抓住了扶貧攻堅、產業扶貧契機,創造了“大象速度”。“大象速度”的兩個關鍵詞是戰略聚焦和相關業務多元化。
抓住政策機遇,科技創新發展,是一個企業長久不衰的秘籍。大象抓住脫貧攻堅帶來的政策機遇,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以股權收益和創新發展新戰略積極投身于貧困戶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5年,山西新大象公司成立,嫁接肉雞養殖模式,發展一頭豬戰略,創新了保育、育肥連體豬舍的4.0養豬模式。2016年,呂梁革命老區方山縣麻地會鄉嘗試“1+1+1+1”大象養豬產業扶貧機制,被列為山西省產業脫貧攻堅試點。“1+1+1+1”即政府牽頭、銀行支持、企業實施、貧困戶參股,此舉打造了一個政府、銀行、企業、農戶共贏的一體化發展機制,增強了貧困農戶的脫貧能力。
同時,大象集團先后與新希望六和及天津瑞普生物制藥合作,它們分別參與到大象的全產業鏈和生物制藥生產。
產業創新、機制創新,大象完成了分散養殖安全化布局。大布局為產業倍增提供可能,到2020年,可望帶動全省52萬戶農民脫貧,實現300億元的銷售額,并帶動全省52萬戶農民脫貧。 曹丁勻
追求創意,
不可缺失底線思維
日本北九州市“太空世界”主題公園內的滑冰場近日為了營造滑冰者與魚“共舞”氛圍,將25種約5000條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埋進冰層,卻引發了顧客的集體“心理不適”。當冰場上層的冰面融化,部分張著大嘴的魚頭露出冰面,有的還被冰刀劃破,場面“慘不忍睹”。創意過頭,輿論嘩然。
同樣是提升顧客的消費體驗,制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感覺,英國一家“購物中心”相對“現代”一些。借助新技術,英國設計師艾莉森·克蘭克創造了一個虛擬現實購物中心,顧客利用頭戴式顯示器和手柄就可以感受在長頸鹿和大象的“陪伴”下選購商品。不用興師動眾搬弄或者傷害動物,就能帶給顧客新鮮有趣的體驗,或許在現代社會更具有推廣價值。
創意創新,無疑是當下全球流行的關鍵詞。不能否認人類社會進步的歷史,就是不斷變革創新的歷史。然而,創意創新絕不是單純的“顛覆”和“標新立異”,更不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夸張和想當然。日本溜冰場沒有領悟到,真正喜歡和享受與動物在一起美好時光的人,一定不會愿意以傷害動物為前提。刻意而不走心的迎合,并不會換來好結果。
商業創意和創新,并非一定要光彩奪目,甚至不必技術手段的助力,但不可以缺少對人性的理解、關懷和誠意。包裝袋上的撕口,盛冰激凌的蛋卷,讓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進食更多的顏色鮮亮的餐具,甚至芭比娃娃的面世,都源自這樣的理念。
創意創新,當在人類文明的規范之下實現。盡管路徑奇絕,但對于真正“有才者”而言,還是寬廣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