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創新創業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五大創業中心,一是以北京、天津為核心的華北創業中心;二是以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為核心的華東創業中心;三是以深圳、廣州為核心的華南創業中心;四是以武漢為核心的中部創業中心;五是以成都、西安為核心的西部創業中心。
2016年,國家根據不同省市、不同地區的創新基礎和創新實力,有針對性地提出發展目標,明確其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位置。比如,將北京建設成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將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結合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等區域發展重點,在京津冀、上海、廣東、安徽、四川、武漢、西安、沈陽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試點,為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有益經驗、提供引領示范。
2016年,鄭洛新國家高新區、山東半島國家高新區、沈大國家高新區、福廈泉國家高新區、合蕪蚌國家高新區先后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未來將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中心,連接海峽兩岸、具有較強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提升。
“雙創”體系日益完善
2016年,針對制約“雙創”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各級政府在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不斷改革創新,努力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和體制環境。
這一年,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持續推廣,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發展加速,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臺和發展空間。眾創空間已經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陣地和創新創業者的聚集地。
有專家認為,2015年是中國的眾創空間元年,2016年則是中國眾創空間的標準年,一系列的行業準入標準在這一年逐步完善。今年以來,《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關于簡化優化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陸續出臺,從創業平臺、創業服務、降低辦公成本、促進人才流動等多個方面為“雙創”加油添力。
在創業投資領域,我國也初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投體制基本框架。2016年出臺的“創投國十條”在投資主體確認、退出渠道等多個方面加以完善,厘清相關概念,拓寬創業投資市場化退出渠道,使投資行為變得更加簡潔、規范、順暢;提出并倡導發展母基金,鼓勵各類投資人以適當方式參與創業投資,從源頭上為創業投資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我國創投業步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與此同時,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進程也正在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各項任務在2016年得到了細化和分工,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逐漸走向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