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冶金機械廠(以下簡稱太冶)是生產冶金設備的焊接專業制造企業,主要產品為電渣重熔爐結晶器、軋輥堆焊等,是山西省首家設立院士工作站的民營企業。公司創建于1988年,1997年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后,自主權得到釋放,迸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隨后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逐漸成長為太原市民營科技企業中的一顆新星。
2015年,太冶與裝甲兵工程學院徐濱士院士團隊舉行了“組建冶金軋輥再制造院士工作站”簽約儀式。這也是太冶繼20lO年與李正邦院士團隊簽約成立院士工作站之后建立的第二個院士工作站。徐濱士院士是中國表面工程學科的創始人和奠基人,這也意味著太冶在表面修復技術和產業領域將邁出更加有力的步伐。
搭產學研用平臺
借院士支持之力
多年來,太冶依托中國鋼鐵研究總院、東北大學、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的產、學、研戰略合作及其技術支撐,確保了產品的性能可靠,并不斷創新,始終保持同行業領先水平。
2011年2月,李正邦院士響應《中國科協動員廣大科技人品服務企業的意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高品質特殊鋼事業發展,牽頭與當代電渣冶金領軍人、中國金屬學會特殊冶金學術委員會主任、東北大學教授姜周華,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所長馮志敏,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姚新改,及太原市冶金機械廠共同組建了太冶院士工作站。還聘請東北特鋼副總隋鐵流、太鋼副總吳文虎、電渣鋼發源地烏克蘭科學院巴頓電焊研究所首席專家米多瓦爾教授等國內、國際知名冶金專家為院士工作站的技術顧問。
太冶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它搭建了一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平臺,為吸引更多院士、專家來晉工作開了一個好頭,為不斷探索跟進更新更深的合作項目,探索新機制、新模式、新領域,產生更大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山西省、太原市的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在太冶院士工作站成立的當天,太原市冶金機械廠分別同鋼鐵研究總院、東北大學、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學簽訂了4項合作協議,制定了產品研發目標及企業戰略發展規劃。
院士工作站成立以來,站內工作的專家教授曾先后幫助太冶申報并完成了數項國家、?。ㄊ校┕リP項目、國際科技合作等項目,為太冶申報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提供了指導,同時也引導著太冶技術研發不斷向著新的領域挺進。
2015年,太冶與裝甲兵工程學院徐濱士院士團隊舉行了組建冶金軋輥再制造院士工作站簽約儀式。這也是太冶繼2010年與李正邦院士團隊簽約成立院士工作站之后企業建立的第二個院士工作站。
徐濱士院士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再制造概念。經過多年的努力,他與團隊如今已開創出以信息技術、納米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為支撐,以恢復尺寸提升性能的表面工程技術為手段,產學研結合,既循環又經濟的中國特色的再制造模式。我國的再制造起步較晚,但經過努力,目前迎來了良好發展勢頭,在汽車、機械、冶金、電力、礦山各領域均取得了飛速發展,產出多項重要科研成果。2015年8月1日全國堆焊再制造技術學術會議在太冶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在于總結實踐經驗,推動產、學、研、用的交流與合作。堆焊修復是太冶的傳統業務,在徐濱士院士及其高端科研團隊的科技支撐下,太冶將站在更高的起點,在軋輥再制造產品領域取得更多的創新突破。
目前,在徐濱士院士及其高端科研團隊幫助下,太冶在2016年初制定試行國家首例《軋輥堆焊再制造》企業標準,并把軋輥堆焊廢棄物“廢渣”全部進行重新循環利用?!败堓伓押感迯汀表椖勘涣袨樘屑獠萜簠^轉型綜改試驗區的標桿項目。
用國際領先技術 鑄一流拳頭產品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電渣鋼生產的國家之一,然而50多年來,我國的電渣重熔結晶器國家標準一直處于缺失狀態。2010年,太冶向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提供多項建議及企業標準資料,參與了“電渣重熔爐結晶器”國家標準的起草和制定,這對結晶器的設計、制造、安裝與使用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對我國電渣重熔爐結晶器裝備技術的發展及其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太冶是國內最早進入電渣鋼結晶器生產的企業之一。近些年,在太冶院士工作站的主導下,通過走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道路,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和技術突破。多年來,太冶進行了大型、特大型結晶器產品設計及工藝、制造技術的研發。先后為通裕重工、煙臺瑪努爾核電有限公司提供多臺40噸、60噸、帥噸結晶器,其中應用于中國一重“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工程”的120噸特大型結晶器,采用了多通道、窄水流、復合銅板等國內、國際領先、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
2012年山西省科技廳組織有關院士專家對“特大型電渣重熔結晶器研發”項目進行科技成果鑒定,鑒定意見認為“項目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推進了我國特大型結晶器目前的國產化進程,對于推動我國鋼鐵行業轉型升級,打破國外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壟斷具有戰略意義,《中國冶金報》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該成果還榮獲了太原市優秀科技項目二等獎。
太冶與北京鋼研高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制作的“矩形積術式組合結晶器”,被應用于北京高納科技與烏克蘭科學院巴頓電焊研究所合作的國家“十二五”重大國際科技專項工程。該產品包含的導電、網狀水流、自由組合多項技術創新均為國內、國際首創并取得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各一項。
真空自耗爐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高溫合金、鈦合金冶煉設備,由于結晶器中溫度高達近2000℃,熱流密度≥100萬千卡,因此結晶器質量要求異常嚴格。太冶與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真空自耗爐的試制合同。為保證節能、環保的技術要求,太冶院士工作站在焊接工藝上進行了創新,通過在結晶器內套用銅板焊接替代整體鍛造,實現了節約原材料1倍以上,并減少了加熱、鍛造、退火、機加工等工藝,保證了產品的化學成分及機械性能,并可以使產品使用壽命提高1倍以上。
軋輥堆焊修復一直是太冶建廠以來的主要產品。經堆焊修復的軋輥,在使用過程中較少出現疲勞龜裂、磨損、斷輥和粘鋼的現象,其價格低于新制輥的1/2,使用壽命則提高了1倍以上,得到了用戶的好評,同時減少了資源消耗,契合了國家構建循環經濟的戰略需求。
在太冶承制的太鋼熱連軋1549線卷取機改造夾送輥、2250線卷取機夾送輥項目中,太冶院士工作站的有關專家對設備原設計進行了大膽改進,將卷取夾送輥上輥外殼由鍛造改為鋼板卷制焊接,整體結構由組裝式改為整體焊接。輥軸由中碳鋼改為低碳合金鋼。這幾項成功的改進既降低了設備制造成本,又提高了使用壽命,并使結構簡化、性能優化,實現了降本增效,僅這兩項技術創新,在制造成本和以后的修復中,每年可節約資金300萬元以上。這是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最佳成果,得到了原設計單位德國西瑪克、西門子公司的肯定與贊譽。
助卷輥粘鋼在軋制管線鋼過程中比較常見,為解決這一問題,邯鋼、寶鋼、武鋼等有關人員多次到太冶院士工作站交流咨詢。之后,太冶院士工作站就此與企業進行了聯合攻關,并在焊接材料、工裝工藝、廢渣的重復利用等領域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增強了修焊產品的適用性和先進性。新產品已在邯鋼2250卷取機連續運行一年以上,一次過鋼量達100萬噸,超出了技術協議中的預期指標,開創了歷史最好業績。目前太冶和武鋼正聯合攻關助卷輥一次過鋼量200萬噸的研發試制。
強科技創新羽翼 助企業再創佳績
在經營體制和科技戰略的選擇上,太冶始終能夠契合歷史發展潮流,對于像太冶這樣一家民營企業而言是準能可貴的,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營企業決策的靈活性。近年來,太冶針對社會和行業環境的變化,加大了對創新的重視和支持力度。據了解,目前太冶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已占總收入的50%以上,研發費用達到銷售收入的6%。
近年來,中國重啟核電建設的信號越來越明顯,內陸核電站有型在“十二五”期間啟動??萍疾堪l布的征集“863計劃”2015年度項目的通知中,高品質特殊鋼列入了重點領域,海洋領域用特殊鋼的開發被著重強調。而太冶推出的結晶器已被用于海洋工程急需的高品質特殊鋼的生產,在太冶院士工作站的支持下,它的研究成果也已逐步拓展到了大飛機、核電等領域。
太冶高精尖科技大發展得益于太冶擁有高精尖的領導團隊。董事長陸廷閣經驗豐富、專業嫻熟,總經理陸麒錚zD07年從英國紐長斯爾大學學成歸國,理念先進、勇于創新,他們堅持產、學、研、用、政相結合發展戰略,始終遵循以高新技術產品為先導,以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管理為動力,致力于為社會提供最優質的產品、最優良的服務,取得了多項令人欣慰的成績。太冶先后得到過尖草坪區科技局、太原市科技局、山西省科技廳、國家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基金的資金扶持,被山西省科技廳、省財政廳、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授予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及各項優惠政策支持,還先后獲得“山西省模范和諧企業”、“山西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世”、“山西省優秀企業”、“太原市轉型發展十佳民營企業”等榮譽稱號。2012年太冶取得質量體系和環境體系認證,并被授予“高新技術企業”稱號。2014年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2014年榮獲山西省第十二屆“講理想比貢獻”競賽活動先進集體;2015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榮譽稱號。
太冶董事長陸廷閣表示,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是我國裝備制造、冶金、電力等行業由大變強、提質增效、實現綠色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也是貫徹落實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相信再制造這個功在當代、和在千秋的新興產業,未來一定會取得新的更大的發展。太冶將繼續沿著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道路,把摧國家戰略發展、機遇,科學發展、堅持創新、掌握尖端核心技術,驅動企業不斷開創新的制高點,為太原市創建新型工業基地、一流省會城市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