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3月9日,記者從山西省發改委獲悉,“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完成綜改試驗區建設第二階段任務的重要時期,改革任務艱巨而繁重。為全面推進“十三五”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山西在基本完成《總體方案》確定的第一階段目標任務基礎上,積極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將綜改工作向縱深推進。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舉國上下圍繞這一戰略,提出了許多較大力度的改革舉措,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就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體制機制問題,既有影響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也有制約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體制機制障礙。只有在這一問題上有突破有創新,綜改才能順利推進,創新驅動才能真正獲利。為此,山西計劃未來5年將重點在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健全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機制、建立科技金融產業融合模式、完善創新人才集聚發展制度等方面開展工作。
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方面:增加財政科技投入,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完善穩定性支持、引導性支持、獎勵和后補助等方式。發揮好煤基低碳聯合研究基金的作用,推動設立科技創新發展的各類聯合基金。實施科技創新券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購買創新服務、開展技術合作。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方面: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創新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建立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企業發展新模式。探索運用財政補助政策激勵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有計劃、持續性地增加研發投入,省屬重點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5%以上。
健全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機制方面:完善知識產權財政激勵機制,讓科技成果首先在省內轉化。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健全技術要素參與分配制度,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力度,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把獎勵科研負責人、骨干技術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提高到50%以上,專利技術或科技成果作價出資最高可占注冊資本的70%。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線上線下”登記和轉移轉化制度,推進技術交易市場建設。(下轉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