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文明的象征、生命的標識。植樹造林,綠化家園,是改善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栽下一棵樹苗,成就一片綠色,種植一片樹林,匯成一片綠海。在這春風送暖、萬象更新的大好時節,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信心百倍貫徹落實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努力實現富民強省之際,我們迎來了第38個植樹節。38年前,在鄧小平同志的倡導下,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出《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要求適齡公民每人每年植樹3~5棵。38年來,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廣大人民秉承全省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的方略,積極參與造林綠化,自覺踐行義務植樹,將座座荒山披上綠裝,讓城鄉周邊綠樹環繞,生態面貌明顯好轉,人居環境悄然變化,譜寫了一曲曲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綠色壯歌。
國土綠化永無止境,生態建設需常抓不懈。當前,黨和國家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五位一體,全面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科學論斷,深刻揭示了生態與文明的關系;關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戰略思想,深刻論述了生態與生產力的內在關系;關于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的觀念,明確指出了治理自然生態系統應堅持的基本原則;關于全面深化林業發展,創新林業治理體系的要求,更是為深化林業改革提出總體要求,明確了林業改革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我們要圍繞生態文明傳播新的理念,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自覺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把生態文明的新理念廣泛傳播出去,做到深入人心,才能讓人民群眾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自覺踐行生態文明;只有把生態文明的新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工作,人們才能享受到生態文明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下轉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