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轱轆、1個連接板,看上去像是一個不完整的玩具小汽車,但它卻是個“教育機器人”,因為它能讓孩子通過自己動手了解電路知識。3月8日,《科學導報》記者在太原市迎新街樂教創科有限公司見到了這套智能電子“教育機器人”,也見到了它的發明人王冬冬。
這套“教育機器人”的套件分為3個系列:入門、初級、高級。其中,入門“教育機器人”是基于Arduino(注:便捷靈活、方便上手的開源電子原型平臺)開源平臺,此套件拋棄了常用的煩瑣邏輯語言,采用了圖形或通俗易懂的知識,讓初學者每讀一段程序都可以大大地加快入門的步伐。它無需電路焊接,也不需要專業制圖軟件,初學者使用簡單接線就可以完成電路搭建。此入門套件里共放有42種電子元器件、傳感器、主板,可以讓初學者輕松掌握對電子元器件的基礎認知,初學者還可以通過此平臺快速搭建各種小電路,在動腦和動手的過程中認識、了解、應用各種電子原件。
初學者一旦掌握了電子元器件的基礎知識,就可以通過Leduino(注:驅動版)進行初級套件模塊化操作,這里包含了38種模塊,可以開發出多種小制作。整套“教育機器人”不僅操作簡易,還可以幫助零基礎的學生、愛好者邁出學習電子知識的第一步。利用各類元器件自由組合相互兼容,可以幫助學習者了解元器件基本知識、拓展知識面。
據王冬冬介紹,他們的核心主板支持圖形化編程,也就是說,大家只需要在電腦上下載專門的軟件,就可以自如地用電腦進行編程,然后將電子元器件進行連接。這些簡單的“教育機器人”可以和家用電器、辦公電器等連接,然后用手機藍牙等進行輕松控制。一旦這些知識被全部靈活掌握,初學者便可以通過智能小車這個載體,讓設計出來的機器人跑起來、動起來。
當記者與王冬冬聊起他如何產生發明“教育機器人”的靈感時,他告訴記者:“以前在校讀書時,我總是在周邊買不到一些與學習配套的模具,光看書太理論化,枯燥不說,還不好理解。所以我想開發這樣一個配套的知識體系。”
如今,王冬冬的夢想已經起航,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下個月,‘教育機器人’會進入學校,希望能增強學生們學習電路知識的積極性與興趣,更希望‘教育機器人’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基礎科技水平和動手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