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提高綜合國力的“牛鼻子”,而科技金融則是拴在牛鼻子上的繩子。誰抓住了這根繩子,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領先機、取得優勢。
科技部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首批16個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累計增加了中小企業科技貸款1.2萬余億元,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對科技型企業投資超過7000億元,2015年全國專利質押融資額突破500億元。
科技和金融兩大動力引擎的結合,不僅激發出創新的巨大活力,也促使了經濟的再次騰飛。
5年前,國家啟動科技金融創新方案的探索,把中關村、天津市、上海市等16個地區作為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在今天“雙創”的時代,中國的科技金融迎來了新的機遇。
聯動 引導投資轉向科技企業
“十二五”期間,政府財政科技投入不斷創新,形成中央財政與地方政府、金融資本、民間資本聯動的財政支持科技創新的投入方式。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已與地方政府、民間投資共同成立了近百家創投基金,中央出資35億元,基金注冊資本總額超過130億元;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目前已設立3支創業投資子基金,總規模約42億元;國家有關部門共同推進設立總規模600億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總規模400億的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創新創業。
清晨,上海市中心的北京東路車水馬龍,在上海科技京城的辦公室里,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科技金融部部長朱文龍密切關注“3+X”科技信貸服務體系上審核放貸的情況。科技型中小企業履約保證保險貸、科技小微企業微貸通貸款、創投貸、科技小巨人信用貸、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信用貸等5項貸款品種以及企業貸款保費補貼等,均已在這個平臺實現網上申請。企業最快在1周內就能從相中他們的銀行那里得到所需的貸款資金。
2013年起,這個高效運轉的系統上逐步聚集了20家銀行、4家擔保公司、8家保險公司、31家投資機構、8家咨詢中介機構共71家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他們對每家申請貸款的科技企業進行全方位的考量和判定。資本的聚合產生了多贏的效益。朱文龍告訴筆者,截至2015年底,上海構建的“3+X”科技信貸服務體系共幫助1628家科技企業獲得了銀行貸款69.09億元。
超越 金融服務的多維度創新
“科技金融創新實質上比拼的是思想解放程度與專業素質。”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說。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科技金融試點過程中的瓶頸就有望真正突破,新的服務模式也將從中誕生。
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銀行新開展的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信貸業務的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全國專利質押融資達到498億元,比2013年增長92.5%,惠及1850家中小微企業。招商銀行投貸結合金融產品“千鷹展翼”已有1.7萬家中小企業客戶,貸款余額達到1292億元。專利保險取得新突破,2015年,全國798家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投保專利保險,保障金額1.34億元。
“科技因素”在金融服務中逐步凸顯。科技支行、科技擔保、科技小貸、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專營服務機構規模不斷擴大。全國16個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已設立科技分(支)行等科技金融專營機構超過174家。中國人保在蘇州市成立首家專業科技保險支公司。
3月,暖陽普照大地,光線在摩登大廈的玻璃墻面間流轉。創新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科技與金融在此雙舞共進!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