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生產能力在全球范圍內的爆炸式增長,市場的主導者從廠商變為了消費者,傳統的研發組織也相應變成了有消費者參與的研發網絡。一個企業的研發網絡質量不僅是該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還是其持續發展的技術保證。如果一個企業缺乏研發網絡,就有可能出現技術創新空心化現象,并對創新能力發展產生嚴重威脅。隨著物聯網的飛速發展,企業研發網絡必將與物聯網高度融合形成研發物聯網,成為企業新產品研發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
政產學研聯盟是組織間合作研發的主要形式,產學研聯盟盟主不同,合作研發物聯網也會選擇不同的形成路徑。當研發項目啟動時,政府經常以盟主身份,根據社會經濟的總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制定發展規劃及實施綱領,用項目招標的方式將產、學、研各方集合在一起,形成合作研發物聯網。產學研各方以政府意志為核心形成共同利益。在政府作為盟主的產學研聯盟中,政府一方面代表企業提出科技成果的需求,另一方面代表高校和科研機構完成科技成果供給,并同時動員聯盟成員內部企業提供所需研發經費。對于資金有限、技術力量薄弱的中小企業,為獲取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其會經常與大學或科研機構聯合起來,由大學或科研機構做盟主,形成合作研發物聯網。大學或科研機構對科技成果擁有主導權,企業和政府根據其對研發活動的投入情況,以協議等方式參與成果分配和使用。資金實力雄厚、科研能力強的企業會經常以盟主身份,聯合一些互補性企業、大學或科研機構組成產學研聯盟,以促成合作研發物聯網的形成。
在產品研發的不同階段,研發物聯網會選擇不同的形成路徑。在產品研發初期,政府在產學研三邊組織中所占比例較大。隨著產品技術的逐漸成熟,政府在產學研三邊組織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小,而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在產學研三邊接口組織中所占比例卻越來越大,直至政府最終由產學研聯盟主體轉變為“保姆”。研發物聯網在研發過程中起到資源指揮棒的作用,必將使政產學研創新研發更“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