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科技政策涉及的利益范圍、訴求主體和社會影響日益廣泛,重大科技決策過程中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和權衡過程也日趨復雜。科技決策已超越了科學技術本身,在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要讓科技決策不犯錯或少犯錯,一個重要的抓手就是發揮科技智庫的“外腦”作用,拓展支撐決策的技術手段,降低決策風險和成本,提高決策質量,為民主依法決策提供可靠、有效的客觀依據。
科技智庫為國家的重大科技決策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借鑒的情況不乏先例。然而,面對世界新一輪搶占科技制高點的競爭態勢,面對蓄勢待發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緊迫需求,科技的戰略和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國家和人民對科技創新和智庫建設的期望越來越強烈,也對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咨詢服務的科技智庫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必須看到,我國科技決策咨詢尚未建立穩定而長期的制度。《科學技術進步法》是我國科技領域的“基本法”,該法對科技決策咨詢的法律地位及其重要性有較為明確的表述,但內容較為籠統,只是泛泛地提出了“國家建立規范的咨詢和決策機制”“應當充分聽取科學技術人員的意見”等一般性要求。這導致科技決策咨詢沒能作為一項制度得到固化,也讓科技智庫發揮作用受到局限。
為促進科技智庫發揮決策咨詢作用的法制化和規范化,應對法律法規進行相應修訂,將咨詢納入政府部門重大決策的法定程序,規范和完善重大科技決策專家論證制度、咨詢評估制度等相關制度。
要建成專業化的現代高端科技智庫,必須依照智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加大科技智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力度,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出現“領導拍腦袋、專家看眼色”的情況。
要開展高水平的工作,科技智庫必須秉持科學、客觀、開放、獨立原則,有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既不媚上,也不媚俗,從第三方的角度,獨立、客觀地思考問題,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和建議。
構建高水平科技智庫,人才隊伍是關鍵。要集成全國思想庫相關研究力量,有效吸納國內外高端智力資源,構建起多層次、多方位、多專業、高質量的決策咨詢專家體系。
古人有云:“所貴圣人之治,不貴其獨治,貴其能與眾共治。”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和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期,國家對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以及決策正確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時代已經發出了呼喚科技智庫彰顯能量的最強音,科技智庫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