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科普信息化的概念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于農村科普信息化概念的使用尚未達成一致,有“農村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科普信息化”等不同表述。結合多方觀點,本文認為,農村科普信息化就是以現代通信、網絡、數據庫技術為基礎,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標志,以泛在、精準、交互式科普信息服務為目標,充分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有效動員社會力量和資源,豐富科普內容,創新表達形式,通過多種網絡便捷傳播,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多元化運營模式,滿足農民的個性化需求,提高農村科普的時效性和覆蓋面的系統工程。
推動農村科普信息化建設,對于面向農村、農民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在廣大農村地區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傳播先進、實用的生產技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大意義。
二、山西省農村科普信息化發展的歷史及現狀
近年來,山西省農村科普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技術不斷更新,手段不斷拓展,覆蓋面日益擴大,受益人群與日俱增,成為農村科普工作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具有突出科普工作優勢、增強科普示范效應的作用。山西省農村科普信息化發展大致經歷了傳統媒體、新型媒體、O2O服務這三個發展階段。
(一)傳統媒體階段
傳統媒體是相對于近幾年興起的網絡媒體而言的,主要包括報刊、戶外、通信、廣播、電視及自媒體以外的網絡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信息由傳播主體向傳播客體單向傳播。山西農村科普信息化的傳統媒體階段主要包括“一站一欄一員”、農業網站、農業廣播影視、農業數字報刊等形式,其中以“一站一欄一員”為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
自2005年開始,山西省科協開始實施科普惠農計劃,“一站一欄一員”建設是其中五項工程之一。這一時期,全省共建起一站、一欄、一員10000余處,覆蓋了全省17000多個行政村。依托“一站一欄一員”建設了農科110服務體系、科普惠農綠色通道,組織實施了新型農民素質培訓等項目,從信息、技術、人才、農資等方面為農民提供服務。而山西省科協自2003年開始建設的十余個門戶網站中,今日農業網、農科110網、科普惠農網等是專門的農業網站,2008年3月創辦的農業手機報也是這一階段山西科普信息化手段的豐富和補充。
(二)新型媒體階段
根據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的定義,“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本文認為,新型媒體是以互動傳播為特點的數字媒體,山西農村科普信息化的新媒體階段以2012年中科云媒的出現為典型代表。中科云媒集納了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多種手段,擁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富媒體等全媒體傳播方式,能夠提供專家遠程互動培訓、專家留言咨詢、惠農網購、農科110專家服務、健康365專家服務等內容互動式科普信息化服務。此外,2014年7月,山西省農村科技函授大學推出的全省首個農村科技服務微信平臺“農村微課堂”因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用性、互動性得到廣泛應用。
(三)O2O服務階段
從2015年至今,可以認為是農村科普信息化的O2O階段。本文認為,這一階段的特征是通過互聯網實現信息、技術、服務以及商品的對接,從而實現科普信息化的落地應用。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為自2015年開始建設的科普中國鄉村e站。2015年8月,山西省科協直屬單位山西科技傳媒集團承接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實用技術助你成才項目”。為保證項目落地應用,建設“科普中國鄉村e站”。科普中國鄉村e站通過PC端、APP、網絡、微信、熱線、微博、碼上致富溯源系統、中科云媒等,為農民搭建實用技術學習平臺、遠程互動培訓平臺、即時信息查詢平臺、農村電商創業平臺、專家在線服務平臺等,打造農村科普O2O綜合服務體。截至2016年8月初,已在全國24個省市建設1600個鄉村e站,建設30多個鄉村e站服務中心,建設100余個科普中國鄉村e站農資旗艦店及標準店,是當前農村科普信息化方式的大膽探索和嘗試。
三、山西省農村科普信息化發展的特點
(一)從傳播方式看,由單一的傳播形式向全媒體發布方向發展。信息的傳播手段由單一的“一站一欄一員”、網站、影視、農業數字報刊等形式向同時運用網站、微博、微信、APP、社交網絡等平臺,通過PC端、手機等終端設備融合傳播的全媒體方向發展。
(二)從服務手段上看,由過去簡單的信息服務到現在的信息、技術、專家、銷售等系統化服務。農村科普信息化手段逐漸融合了技術學習、信息查詢、立體式信息服務、農村電商等服務系統,同時舉辦系列線下服務、咨詢、銷售活動。
(三)從服務范圍上看,由過去的面向全省到現在逐步面向全國服務。過去圍繞科普惠農計劃開展的科普信息化工作面對的是山西省廣大農民,而以鄉村e站建設為起點,開始面向全國服務。目前,黑龍江、陜西、吉林、內蒙古、西藏、遼寧、武漢、河北、山東、甘肅等地也積極參與“科普中國鄉村e站”建設。
農村工作一直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山西在多年的科普信息化工作中,已經探索并實踐了以“一站一欄一員”、中科云媒、鄉村e站為代表,以農業網站、農科110服務系統、農業數字報刊、兩微一端、農業廣播影視等為補充的多種形式,試圖為我國農村科普信息化提供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推動我國農村科普信息化模式的創新。
(作者單位:山西科技新聞出版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