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改革也逐漸深入,與國際金融接軌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金融會計的國際化,使得傳統會計理論的束縛得以突破,傳統的資產負債表以及損益表得到了改變,尤其是公允價值方法的應用,會對商業銀行產生重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圍繞金融會計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進行簡要的分析,并就其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進行探究。
當前,在我國的銀行會計業務中,大多都是在執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隨著我國商業銀行改革的逐漸深入,商業銀行的會計規范也有了相應的發展,突破了以往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逐漸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發展。然而,金融會計的國際化會對我國的商業銀行產生較大的影響,本文就該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首先,隨著我國金融會計的國際化,勢必會促使傳統的金融資產分類方式以及負債分類方式發生重大的改變,將金融資產劃分為以下幾種:(1)交易性金融資產、(2)持有至到期貸款、(3)應收款項、(4)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將負債劃分為以下幾種:(1)交易性金融負債、(2)其他金融負載,資產與負債的分類一旦經過了最終的確定,那么就不得隨意更改。這種分類方法能夠反映出商業銀行持有金融工具的意圖,對報表使用者有著重要的幫助,有助于他們能夠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作出正確的判斷。
其次,金融會計的準則提到,當成為了金融合同條款的一方時,企業要在資產負債表上對以下幾方面進行確認,一個是金融資產,另一個是金融債。與此同時,在《金融資產轉移》的準則中,對金融工具的終止條件進行了確認,即金融資產所有權的有關回報或者是有關風險是否發生了實質上的轉移,而且未保留對金融資產的控制權。從這些規定上看,商業銀行要將各項權利、義務確認為資產或者是負債,資產負債表的內容會變得越來越豐富,所提供的信息也會越來越全面。
再次,金融工具是以公允價值為計量部分,其價值會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隨著公允價值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一方面,負債公允價值會發生變動,另一方面,公允價值的變動會計入到當期損益或者是當期權益之中,而這就使得權益的變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故此,在沒有其他負債的變動情況下,若金融工具價值發生波動,那么勢必會導致資產負債率發生波動。與此同時,準則對上市商業銀行的金融資產減值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了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外,其他的金融資產減值都一律運用“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而這種方法也對資產的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促使資產發生了劇烈的波動。
最后,對于從事套期活動的會計,準則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與此同時,為了防止銀行無節制的利用金融工具,通過金融工具來任意的調節利潤,套期保值準則做出了相應的規定,要求在套期開始時,要對套期的關系進行規定。當前,我國衍生的金融工具品種還相對較少,我國商業銀行進行套期避險的水平還較差,難以達到運用套期會計的條件。故此,在近期內,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方面,套期會計對其影響不會很大。
二、對商業銀行損益表的影響
1.對銀行經營損益的影響
以現行會計框架為基礎,金融工具的經濟價值如果發生變動,那也僅僅是在它們實際實現時確認收益,如此一來,銀行為了增加會計利潤,就有較大的可能去進行某項交易。例如,通過對潛在的剩余價值的資產進行銷售,以掩蓋一些業務活動中的不良業績。然而,準則對金融工具都做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金融工具應該在資產負債表中進行確認,并且要根據金融工具所持有的目的,來使用不同的計量屬性,對交易性金融資產所產生的利益得失計入到當期損益,對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將其直接計入到資本公積之中,從而阻止了銀行通過金融工具,來對利潤進行操作的行為。此外,對于計提的減值準備也做出了相應的要求,促使利用減值準備轉回來對利潤進行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對于金融工具的終止確認,金融資產準則對其施加了一定的限制,這就表明了商業銀行提前去進行確認的利得將會減少,促使銀行的管理收益空間再次縮小。
2.對銀行損益表的影響
隨著金融會計的逐漸國際化,也對傳統的損益表披露方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傳統的損益表中,主要是根據實現原則來對收益、利得等進行確認,而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內確認,勢必會造成大量的未實現的利得或者損失存在,因此,以下面幾種原則為特征的傳統收益確定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沖擊,(1)歷史成本原則、(2)實現原則、(3)配比原則、(4)穩健原則等,面對一系列的問題,西方國家的準則制定結構都在致力于財務業績報表的改進。而我國金融會計的發展,也會促使我國的損益表得到不斷的改進。
三、對銀行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1.公允價值的運用所帶來的影響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衍生工具,有助于其在表內的反映,也符合當前的現代化管理風險技術,對財務報表使用者有著重要的影響,有利于他們對商業銀行的真實財務狀況有著更好的了解。與此同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可以削弱商業銀行“摘櫻桃”的動機,使得商業銀行的利潤操作空間大大減小,使得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得到了提高。但是公允價值的運用也有著不利的影響,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盡管在財務表表中,公允值劑量能夠提供相關的信息,但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幾種特征,(1)不確定性、(2)變動性、(3)集合性,故此,很難滿足會計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公允價值無論發生什么變化,都會在損益表中得到具體的呈現,會導致我國銀行的財務報告發生波動。由于受到市場發展程度的影響,非市場化資產價值確定就需要依賴于銀行,需要銀行所采用的估價模型較為科學。而最為關鍵的是,假使各金融結構以不同的假設為依據,采用不同的估價模型,其公允價值的變動對損益賬戶的影響會不同,銀行不同,對損益賬戶的影響也會不同,這就使得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有所降低。
2.減值準備方法的改變所帶來的影響
對于上市商業銀行的 金融資產減值,準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外,其他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如果發生了減值,那么就要將其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減值,要將其減至可收回的金額,而對于可收回的金額,可以根據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來進行確定。當前,商業銀行所采用的是“五級分類法,”與這個方法相比,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有著更大的優勢,折現法也更符合銀行監管的以下幾種目標,(1)防范并化解銀行風險、(2)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3)促進銀行業的持續發展。此外,與五級分類法相比,折現法也顯得更加客觀公正,符合會計信息對外披露的要求。
四、對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
1.有助于銀行提升風險管理的能力
為了更好的順應金融會計國際化的發展,我國銀行業要做好準備,要加強對銀行內部的管理,在銀行內部建立起配套措施。此外,金融會計的國際化發展趨勢,不僅僅是會計處理規范轉換的一個過程,還是銀行內部管理水平逐漸提升的一個過程。因此,需要商業銀行做好風險管理工作,而這一工作就需要經過多方面的配合,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風險識別機制、(2)風險預警機制、(3)風險規避機制等,這些都能夠促進風險的有效管理。
2.促使銀行監管資本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商業銀行一方面要接受外部會計監督,另一部分還要接受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督,在這當中,對監管資本的要求更加嚴格。當前,在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中,信貸資產證券化是其常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是通過設立一個特殊的目的機構,促使信貸資產發生轉移,轉移至表外來進行。從風險的角度上分析,銀行仍然要對已經證券化的信貸資產所產生的風險進行承擔,如,為了促使證券的發行得到有效的保證,商業銀行會對證券化資產提供信用支持。因此,金融會計的國際化,會使銀行監管資本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銀行只有提升監管資本的能力,才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
五、結語
綜上,金融會計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勢必會對我國的商業影響產生重大的影響,對銀行的會計信息質量產生影響,會降低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會對商業銀行的損益表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就行要商業銀行不斷的提升風險管理的能力,提升其信貸資產質量的能力,要不斷的提升監督資本水平,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應對金融國際化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