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支架零件形狀較復雜,而且要求較復雜,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對支架的正常生產造成巨大影響。受支架特殊結構的影響,要求結合沖壓工藝進行操作,滿足零件工藝方案與模具設計要求。本文主要對支架類零件沖壓成型工藝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較高水平的沖壓工藝方案,完善了零件沖壓模具設計,并重點介紹了可調換定位板與磁鐵定位等對切弧工序模具的效果,希望可以實現支架類零件的高效率大批量生產,提高支架零件沖壓模具的質量。
關鍵詞:支架;沖壓;模具設計
模具是現代工業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成型工具,具有高效、低耗和適應性較強等特點,已經成為目前應用價值較高的產品,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益,但是由于模具用途不同,加工和生產方式也有所差異。本次分析支架零件沖壓模具設計時,主要對零件工藝和操作步驟進行了分析,然后詳細介紹了工藝方案,最后分析了該種模具設計工藝所取得的成果,希望可以給相關研究學者提供借鑒。
一、模具設計方案
第一種工藝,按照下料—沖孔落料—成型—機加銑圓弧操作;第二種工藝采用下料—沖孔落料—成型—切圓弧。以上兩種工藝的前幾項工序相同,但是從工藝生產上分析,第一種工藝具有操作簡單的特點,但是存在機械加工圓弧效率低下等缺陷,尤其應用到汽車使用零件時,此種工藝很難保證數量和經濟效益,應用范圍較狹窄;第二種工藝操作時,要求必須保證其的定位,可以達到磨具操作便捷的特點,同時還可以提高實際生產效率,實際應用中該模具定位較難,已經成為該工藝的主要瓶頸之一。經過對上述兩種工藝的分析發現,本次確定使用第二種工藝進行操作,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產效率,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所以實際設計中主要使用切圓弧模具,如下圖2所示。結合第二種工藝的作業要求,要求使用三套模具操作,主要由切圓弧模、成型模和沖孔落料模組成。成型模與沖孔落料模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模具,前者主要根據實物結構與形狀形成的模具,如下圖1所示。后者如下圖2所示。
設計沖壓模具時,需要注意,當模具下行時,內托與外脫需同時壓住材料,保證產品平整度,避免出現翹曲與光亮不整問題。
切圓弧模經常使用磁鐵定位,簡化了模具操作程序,操作過程較簡便,而且定位精準,解決了較多的技術問題。為了提高模具導向精度,本次主要使用導柱導套結構操作;為了獲得較高的生產效率,沖床每一行程均沖壓兩件;通過對近幾年沖壓技術的分析發現,該技術具有生產效率較高的特點,已經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圖2切圓弧模具裝配圖
二、設計模具結構
(一)合理選擇模具材料。模具材料使用20鋼,改材料具有良好的沖壓性能,完全滿足實際操作需求,而且模具精細度較高。結合沖載沖壓模具材料制定的原則,本次主要使用Cr12MoV作為凹凸模材料。加工后開展調質熱處理,將模具硬度控制到58到62HRC之間。如果零件未做要求,一般模具材料默認選擇碳素結構鋼。
(二)計算并設計模具壓力中心。(簡單計算)從該模具的形狀來看,該模具呈對稱形狀,各自的結合中心為壓力中心,增加了壓力中心設計和計算難度,一般可根據模柄中心確定。
(三)固定與連接零件及其他附件。固定連接零件及其他附件時,主要使用圓柱銷與六角螺釘連接,主要連接墊板、上模座與凹模。螺釘與圓柱銷尺寸可結合被連接零件的厚度進行選擇,滿足連接需求。卸料板使用打料桿連接,并將切圓弧固定在下模座上。
(四)定位卸料裝置與結構。通常操作時,將成型好的工件于下模銷處定位,凹模沖載時實現側向定位。同時設計定位板時,還可以將其設置成調換工件,并根據定位板切割出尺寸不同的圓弧中心高,尤其注意磁鐵吸附工件,提高工件定位的精確性;完成上述操作后,必須保證工件不出現滑動和移動,進而制定出沖載所需的圓弧尺寸。模具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時,下模定位會發生下行,使用聚氨酯橡膠壓縮后模具開始沖載,上模卸料板與定位圈同步完成卸料操作。
三、結語
本次主要介紹了支架零件沖壓模具設計和工藝,進行模具設計方案分析時,主要從零件工藝與工藝方案兩方面進行探究,開展模具結構設計時,主要從模具材料模具壓力中心、零件與附件連接及定位結構與卸料裝置等方面進行分析,得到的支架零件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及定位精確等特點,可以給同類零件沖壓工藝提供較多的技術參考,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給同行研究學者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胡兆國;朱超. S6冷凝器固定支架零件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J].鍛壓技術,2014,(05).
[2]陳牡丹;徐永平.支架沖壓工藝分析與模具設計[J].模具工業,2014,(06).
[3]朱超;胡兆國;曹素兵.支架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研究[J].鍛壓技術,2014,(07).
[4]董陽華;郭海濤;孫克華.支架沖壓工藝分析與模具設計[J].模具工業,2016,01:27-29.
[5]佟玉斌;宮曉峰.基于支架類零件的沖壓工藝設計[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