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筑技術起到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應用更是貫穿于整個建筑施工全過程,所以針對它的施工要求也比較高,只有綜合科學的指導思想,可靠的質量,過硬的技術手段這個長處,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混凝土工程的質量安全。本文就對混凝土澆筑技術在建筑施工中起到的作用及相關重要性進行簡要介紹,然后再詳細探討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的工序流程,為今后行業內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研究提供一點理論依據。
關鍵詞: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技術;作用和重要性;工序流程
在今天高速發展的建筑行業,類型多樣化和功能齊全化已經變成了行業內部共同要求。但是大部分的建筑采用的都是混凝土結構構造,這充分說明了混凝土澆筑技術在現代建筑行業的普及性和重要地位。不過在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追求建筑物使用性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管控工作,只有在確保混凝土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為建筑的長久使用服務。
一、混凝土澆筑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發揮的作用及重要性
(一)混凝土澆筑技術概述。眾所周知,混凝土是一種混合施工材料,其主要成分有砂石、水分和一些其他添加劑。在經過凝固成型之后的混凝土水泥抗壓性強、強度高,能滿足各種建筑工程的需要而被廣泛應用。但是混凝土質量又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澆筑工藝的不規范也是其中之一。
裂縫是混凝土質量的頭號天敵,所以在澆筑工序中一定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來盡量減少裂縫的產生,對混凝土質量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
(二)混凝土澆筑技術的重要性。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環節,確保混凝土少裂縫產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相關的防護措施可以從三方面進行著手:
1.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對水泥類型和質量進行嚴格檢測,并要求廠家出示相關的質檢報告、合格證書以及相關參數證明,確保水泥沒有明顯質量問題且型號與施工設計方案相匹配方可驗收并投入使用。在正式施工開始前還有一道復查工序,為的是確認混凝土水泥強度、初凝時間等各方面參數與國家相關施工規定吻合,充分滿足施工實地要求。這樣就能從根源上保證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安全。
2.設計人員要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選用合適型號的混凝土水泥,施工人員要檢查該型號是否是施工現場需要的混凝土水泥型號,與廠商送達施工現場的水泥型號是否一致。
3.在對混凝土水泥進行復查確認無誤驗收以后,還要對其進行抽樣調查。抽取相關樣本送交國家相關質檢部門進行性能測試,測試結果達到標準再繼續進行混凝土澆筑工序。在澆筑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投放配比和澆筑攪拌時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違章操作出現。針對施工期間的氣候變化,如雨天水分較多的情況下,對混凝土進行含水量檢測并相應地調整加水量,以保證澆筑出來的混凝土基本符合施工要求。
二、混凝土澆筑技術的應用
根據應用在建筑物的具體部位不同,混凝土澆筑技術可分為四個部分。
(一)建筑基礎澆筑。建筑基礎澆筑包括在各種類型的地基基礎上進行混凝土澆筑。澆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將垃圾清理和排水工作落實到位,以防對混凝土夯實度和初凝時間造成影響,導致返工,嚴重影響施工成本和施工進度,對工程總體利益造成損害。
1.樁基礎施工。在臺階形狀的樁基礎進行混凝土澆筑工序時,應按照臺階分布將澆筑一次性完成,不能留有任何縫隙;在對凝固混凝土進行拆卸時也要一次性完成,以保證砂漿能夠充分填滿模版。在杯口形狀的樁基礎進行混凝土澆筑工序時,要先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振實其杯口底部的混凝土,之后稍微暫停一下再繼續澆筑混凝土,這樣做可以有效控制杯口標高在指定范圍內;杯口模板的位置也要特別注意,盡量采用兩側對稱的方法進行澆筑,可以有效避免因一側混凝土過重使芯模上升的不良施工現象出現。
2.大體積基礎施工。大體積基礎對混凝土的整體性要求較高,所以宜采用連續不間斷的方式進行分層澆筑。在一層澆筑完畢以后就將其搗實,然后才能再進行下一層的澆筑工序;相鄰層與層之間應結合密切無縫隙直至混凝土初凝完成。如果有特殊情況不能一次澆筑完成的話可以設置基礎后澆帶,后澆帶的尺寸應綜合考慮到混凝土在凝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膨脹及收縮情況再做定奪。
3.條形基礎施工。考慮到條形基礎的水平距離較長,應該在建筑開始前在基礎兩側的木模板上畫出合理的標高線;澆筑應采用逐段逐層推進的方法,依照梯形來對基礎每個層段間進行全面銜接的澆筑,同時段與段之間的澆筑混凝土應嚴格控制在2~3m之內,不能過少也不能過多,從每一處細節上保證混凝土澆筑技術發揮出它應有的效用。
(二)建筑物剪力墻澆筑。在對建筑物的剪力墻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比較常用的澆筑手段就是長條形流水線澆筑作業,隨著每一段的澆筑作業完成而逐漸提升高度。在入模操作時要用鐵鍬將混凝土和砂漿裝入模板,絕對不能用料斗直接灌入,盡量避免對混凝土結構的損壞。首先要在墻體的地面澆筑厚約5cm 的均勻混凝土,然后才能對墻體進行混凝土澆筑或者層面混凝土結合工序。此種情況下的混凝土澆筑工序可以留有一點施工縫,但是需要注意縫隙的主要位置應該為門洞和窗洞上。澆筑施工要保持連續性,不能有間斷,同時加強接口處混凝土的振搗力度,保證其密實度。
在墻體一些孔洞位置進行混凝土澆筑工序時,首先需要一致的就是洞口周圍混凝土高度,保持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內墻和外墻接口的墻柱部分應與墻體同時完成混凝土澆筑工序。振搗過程中,振搗棒與洞口最好相隔30cm以上,應保持洞口兩側振動的同步性,以減少振搗力對洞口形變的影響。最后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絕對不能移動鋼筋,要對其做好嚴密的保護措施并定期檢查保護層厚度,以保證混凝土澆筑工序不會對剪力墻的結構產生較大影響。
(三)建筑物框架澆筑。如果建筑物是多重框架形式,那么就要相應采取分層澆筑的方法,其中層次的劃分根據水平或垂直方向又有著不同的標準。層與層之間的澆筑工序順序應該是從柱到梁,首先考慮到柱,其次才是梁板。這方面的澆筑工序最好在模板安裝之后、鋼筋捆扎之前進行,這樣可以為混凝土澆筑提供一個已經安裝好的平臺,對其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
在混凝土澆筑期間要時刻注意鋼筋的位置是否正確,如果一旦發現有偏移發生就要及時地矯正鋼筋,讓建筑物總體結構保持穩定。
在建筑物的主梁附近,是鋼筋的密集安放區,體積大、數量多、擺放不規則的鋼筋給混凝土澆筑工序增添了不小的困難。為了有效對該位置進行澆筑,可以考慮采用細石混合水泥取代砂石混合水泥的混凝土來實施澆筑作業,并輔以人工搗固的方式配合以期達到規定的混凝土澆筑效果,充分保證混凝土澆筑技術的順利實施。
三、結語
我國建筑施工行業的發展可謂是一日千里,對技術方法的要求也是不斷在提升。混凝土澆筑技術現在作為一門炙手可熱的施工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建筑施工行業發揮著獨到的優勢。不過我們相關技術人員不能松懈,還要繼續解決混凝土澆筑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創新改進,以使得混凝土澆筑技術最終能夠適應市場要求而持續發展下去,為我國建筑施工行業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為行業創造更加輝煌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邱冠文,陳宇,王曦東,劉大慧.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探討[J].山西建筑,2010.
[2]陳宇,李國偉,姚東敏.論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J].科技資訊,2014.
[3]張鵬,晶波.淺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
[4]王冬,朱乃蘇,陳志興.當代施工企業安全管理的現狀[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