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施工縫的設置形式、處理是否正確,直接影響著工程的內在質量,處理不好甚至會造成較大的質量隱患,引起質量事故,輕則產生裂縫.重則影響安全不能使用。本文介紹了施工縫的設置原則和留置方法,總結了施工縫的有效處理方法,闡述了如何加強施工縫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
關鍵詞:現澆混凝土;施工縫; 處理方法;質量控制
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好是連續澆灌混凝土,但是在我們日常的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天氣、機械等因素的影響。不得不在建筑結構層上留設施工縫。施工縫若處理不好,往往會形成弱點,對結構受力、整體性及防水都不利,還對樓板的耐久性、抗滲漏能力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施工縫的設置形式、處理是否正確,直接影響著工程的內在質量,處理不好甚至會造成較大的質量隱患,引起質量事故,輕則產生裂縫.重則影響安全不能使用。因此,對施工縫的留置與處理一定要十分重視。
一、施工縫的設置原則
(一)施工縫的設置要盡量減少,應該考慮到結構及構件的整體性和耐久性,盡量減少留縫以便減少結構的薄弱環節,保證結構的整體剛度。若施工縫的留設位置過多,使結構和構件存在裂縫隱患較多,必然會影響結構的耐久性。
(二)施工縫的留設應充分考慮到結構的受力性能。施工縫應設置在剪力、彎距較小的部位。應盡量避開鋼筋錨固區及主筋搭接部位。
(三)施工縫的設置應考慮施工工藝要求。某些整體結構受到施工工藝的限制必須在某些指定部位設置施工縫.否則會影響混凝土構件的內在質量。
(四)混凝土施工縫的設置應避免裂縫的產生。充分考慮溫度應力和收縮變形因素的影響,避免結構收縮裂縫和溫度應力裂縫的產生。
二、施工縫的留置方法
(一)現澆板施工縫沿著橫向設置在現澆板跨中1 /3 范圍內雖然這種施工縫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處,但是很難保證結構計算時的力學假定( 即不能保證樓板的整體性) 。由于混凝樓板的收縮或者在長期荷載作用下,往往會在這種施工縫處產生裂縫,甚至會出現管通縫,將地板磚拉裂。這主要是因為磚混結構樓房的磚墻剛度太大,限制著現澆板混凝土的自由收縮。當收縮達到一定程度時,首先在現澆板施工縫處產生裂縫,因為這個截面新舊混凝土粘結力差,結合不牢固。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施工縫的處理需按規范要求,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已澆筑的混凝土抗壓強度應達到不小于1. 2MPa,而且需要剔鑿掉松動的石子和軟弱的混凝土層,用壓力水沖洗干凈,而且要求充分濕潤保潮不小于24h,然后在澆筑混凝土前宜先鋪一層10 ~ 15mm 厚的水泥砂漿,其配合比與混凝土內的砂漿成分相同。
(二)現澆板施工縫留置在承重橫墻中線處。這種留置施工縫的方法符合規范規定在剪力較小處,能消除因施工縫在跨中1 /3 范圍內處理不好引起裂縫。具體做法是:
1.在承重墻中線上設置墊木或鋼管,一是作為現澆板負筋的臨時支撐,二是可以作為現澆板混凝土的臨時側面模板;澆筑混凝土完成后,待混凝土強度達到1. 2MPa 時,將中心線處多余澆筑的混凝土剔鑿掉;
2.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并且要求保持濕潤24h 以上,殘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積水應清除;
3.在澆筑混凝土前宜先鋪一層10 ~ 15mm 厚的水泥砂漿,其配合比與混凝土內的砂漿成分相同;
4.二次澆筑現澆板混凝土。
三、施工縫的有效處理方法
(一)混凝土初凝以后, 不能過早的在上面澆筑新的混凝土, 必須等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1. 2MPa 以上時才能繼續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達到這一強度的時間決定于水泥的標號、混凝土強度等級, 氣溫等, 可以根據同條件下試塊試壓強度來進行確定。
(二)繼續澆筑混凝土之前應清除施工縫表面的水泥漿、垃圾、松動的砂石和軟弱層, 以及鋼筋表面的油污、泥銹和砂漿等雜物, 用壓力水沖洗, 使石子外露。由于水平施工縫前后混凝土的結合是通過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壓力,接觸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層混凝土的粘結力和接觸面產生的咬合力來提高其抗剪能力的, 因此施工縫表面要粗糙。所以在混凝土澆筑前必須將其表面鑿毛, 然后把施工縫表面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 但低洼處不得有積水。
(三)在澆筑混凝土時, 為防止水平施工縫處表面石子密集區而影響混凝土強度, 宜在澆筑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縫處先鋪設一層厚度為10- 15 mm 的標號較高的水泥砂漿; 垂直施工縫處也應先刷一遍水泥漿( 水泥: 水= 0. 4: 1)然后澆筑混凝土; 或者刷二遍混凝土界面劑, 兩個小時后再澆筑混凝土, 效果會更好。
(四)處理重要部位的混凝土垂直施工縫時, 可采用后澆帶法。可在距縫30cm 處設立鋼板網, ( 鋼板網平面平行與施工縫, 網面要有縫面大小) 網外混凝土澆筑2- 3 小時后再澆筑后澆帶混凝土, 后澆帶混凝土要提高一個混凝土標號, 摻入膨脹劑。
(五)當設計無規定時, 為加強結構的整體性, 可在施工縫處補插鋼筋, 直徑為5 12- 16, 長度為300 mm 。鋼筋數量視施工縫表面積和結構重要性確定, 但每處不得少于兩根, 也可在前層混凝土面層上涂一層環氧樹脂粘結劑。但這種粘結劑應采用受水分影響較小的固化劑, 并應在粘結劑固化之前開始澆筑混凝土, 對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縫, 則必須做防水處理。
(六)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施工縫, 在垂直施工縫處應補插鋼筋, 其直徑一般為5 12- 16, 長度一般為500-600 mm, 間距為500 m m 左右, 在臺階式施工縫的垂直面上也應補插鋼筋, 光圓鋼筋兩端加彎鉤。
四、加強施工縫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
在施工中,盡可能不留施工縫,必須留施工縫時,一定按規定留置,要特點注意接縫的時間、接縫的質量情況。澆筑完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過早地在其上澆筑新的混凝土,否則在振搗新澆筑的混凝土時。就嘗破壞已初凝混凝土的內部結構和混凝土與鋼筋的粘結,當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達到1.2Mpa 以上時,方可繼續澆筑混凝土。
在澆筑混凝土前應首先清除施工縫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漿、垃圾、松動的砂石,鋼筋上的油污、銹斑和砂漿等雜物。采用表面涂緩凝劑(如紙漿廢液)處理垂直施工縫時,應在拆模后即用鋼絲劇或壓力水清除表層水泥漿,使石子外露。水平施工縫前后層混凝土的結合是通過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壓力、接觸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層混凝土的粘結力來實現的;垂直施工縫是通過接觸面產生的咬合力和先后澆筑的混凝土粘結力來提高其抗剪能力。因此施工縫表面粗糙,對先后層混凝土結合有利。在混凝土澆筑前必須將其表面鑿毛,然后把施工縫表面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低洼處不得有積水)在澆筑混凝土時,為防止水平縫處形成石子密集區,影響混凝土強度。澆筑前水平縫處應先鋪一層厚度為l0~15mm 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垂直縫也應先刷一層水泥漿(水泥:水=1:04),然后開始澆筑躐土。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施工縫。在垂直旗正縫處應補插鋼筋,其直徑為12~16mm,長度為500-600mm,間距為500mm。在臺階式施工縫的垂直面上亦應補插鋼筋(標高不同的兩個水平縫,其高低結合處應留成臺階形,臺階的寬度比不得大于1),在水平施工縫上繼續澆筑混凝土前應對腳螺栓進行觀察校正。
結構復雜和重要結構的混凝土施工縫應根據設計部門要求進行處理。當設計無規定時,為加強其整體性,可在施工縫處補插鋼筋,直徑為12~16mm。長度為300mm,數量視施工縫表面積和結構重要性確定,但每處不得少于兩根。也可在前層混凝土面層涂敷一層環氧樹脂粘結劑,但這種粘結劑應采用受水分影響較小的固化劑,并應在粘結劑固化之前開始澆筑混凝土。對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縫,必須做防水處理
參考文獻:
[1] 周連華. 鋼筋混凝土溫度控制與防裂措施[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3,(19) .
[2] 韓松梅. 論混凝土結構施工縫的處理[J]. 現代商貿工業, 2015,(20) .
[3] 陸榮臻. 鋼筋混凝土樓面裂縫的成因與防治措施[J].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