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學生的就業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有著國土資源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在國土資源行業對人才需求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中是否建立了相應的就業指導機制呢?本文就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在其就業指導機制建立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進行了探究。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學生的就業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作為高職院校本身就更不用說了,而有著國土資源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也不能例外。因此,研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著力研究國土資源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適時調整本身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合理的、可行的就業工作機制必然提上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議程。
當下國土資源行業對人才需求狀況及國土資源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的就業工作機制如何呢?本項目組就相關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國土資源行業的人才需求狀況
根據《國土資源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未來幾年國土資源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到2015年,國土資源系統人才總量達到34萬人左右,比2009年增長5%左右。地勘行業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達到21.5萬人,比2009年增長30%左右。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家的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在2016年《國土資源人才發展報告》中提出了國土資源人才發展的“四新”要求,即人才要有“新結構、新質量、新動力、新環境”,指出“十三五”時期國土資源人才戰略應從服務國土資源事業中心發展和國土資源人才自身發展兩個戰略維度出發,致力為國土資源事業科學發展培育、聚集規模和能力素質相匹配的、高績效的可持續人才隊伍,全力構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環境和平臺 。為此,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畢業生能否適合其需要,建立人才需求與供應相匹配的就業工作機制,是當下應當著力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目前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機制現狀
按常理,基于國土資源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其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勢必與別的高職院校有所不同,學生的對口就業領域也會有所不同,由此,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的就業工作機制如何?它的就業工作機制是否與別的非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是否不一樣呢?為了獲得一手資料,項目組成員以直接走訪或電話訪談的形式調查了湖南、湖北、江西、云南4個省份4所有國土資源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以及長沙本地的4所非國土資源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調查中發現:國土資源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大部分都是本世紀初由地質或國土類中專與職工大學合并升格而成,主體專業或特色專業行業背景就業特色明顯,即學院中與國土、地質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大都在地勘單位或國土資源廳屬下的相關企業工作,但近年有下降趨勢。而且這類專業只是該類學院所有專業中的少數,學院整體上沒有形成就業指導并與行業對接,沒有形成校企合作就業指導模式。因此,項目組調查的兩類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機制沒有明顯的差異,也就是說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其就業工作并無鮮明特色,或者說特色不夠明顯,沒有真正根據國土資源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而定制相應的就業工作機制,沒有充分發揮行業背景在就業工作的優勢,從而使得其難以彰顯行業特色。
三、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總體看來,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與非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的就業工作機制沒有明顯特色,其存在的問題與成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沒有充分發揮行業背景在就業工作的優勢
如上文所提到的,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在成立之初,其主體專業或特色專業與國土、地勘行業結合比較緊密,使得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大都在地勘單位或國土資源廳屬下的相關企業工作。但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該類行業背景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并沒有與行業對接,沒有形成校企合作就業指導模式,更沒有形成行業—企業—學院三者的就業指導聯動機制,隨著國土、地勘行業的發展,其對人才的需求也在變化發展中,使得畢業生要行業的就業率呈下降趨勢。
(二)沒有建立完整就業指導機構
目前,很多國土資源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也成立了就業指導中心,但一般是與招生處合署辦公,其主要精力是放在招生工作上。教學系部也形成了相應的就業指導小組,但這些組織沒有形成實質性的合力,即學院—處室內-系部沒有形成三位一體的就業指導格局,使得所有的機構只是完成日常管理中的數據上報鏈接,而沒有形成真正的就業工作指導機制,更談不上形成就業指導合力。
(三)就業指導與專業教學沒有形成聯動反饋機制
就業指導中心不只是沒有形成完整的具有執行力的就業指導機構,同時,就業指導工作沒有與專業教學形成聯動反饋機制,使得就業指導與專業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出現“兩張皮”的現象,即學院在招生環節似乎使出了“洪荒之力”,卻在后面的培養環節中“后勁不足”,凸顯了高職院校的招生環節與培養環節尚未成為有機整體。簡言之,即一方面是就業指導中心本身因為師資不足而指導有限,也沒有及時把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及畢業生工作狀況反饋給專業老師;另一方面,專業教師沒有把自身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前沿科技與學生的就業指導緊密結合起來,也沒有把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情況及時反饋到就業指導中心。這樣,招生產—就業—教學形成雙向信息傳導與反饋機制,從而影響了就業指導的鮮活性與針對性。
(四)沒有穩定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
湖南省教育廳把就業指導納入大學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每年都有考核,對就業指導的內容、課時及師資都提出相應的要求。但是高職院校的師生比一直是一個困擾教學的老大難問題,特別是國土資源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更是如此。目前,此類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教師大都為思想政治教育老師或輔導員兼任,沒有專門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任課教師獲取相應資格者也不多。由于師資的不足,大班授課形式比較多,有的學校純粹開設網絡課程代替課堂教學,嚴重影響了教學的實效性。
(五)沒有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
從項目組調查的情況來看,國土資源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中僅有一兩所高職院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比較完善,大多數學校對于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大綱、開設課時、分階段教學安排是比較籠統的,可操作性和評價性不強,也就是說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沒有進行分類式、層進式指導,只有寬泛的、理論性的就業指導,有的甚至還停留在就業政策解讀及咨詢層面,使得就業指導的課堂教學流于形式。
總之,通過調研,項目組成員對當下國土資源行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進行了梳理,以期對該類高職院校探討如何建立良好的就業工作機制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