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發展的思想在我國古已有之,直到中國共產黨掌握國家政權,才開始將協調發展理念全面貫穿到執政理念之中。毛澤東的“彈鋼琴”思想,鄧小平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都體現了黨對協調發展理念的重視。中國共產黨總能根據國情的變化,不斷更新協調發展的理念,推動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協調發展的思想在我國古已有之,源遠流長。我國古時就有“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兼容并包”的哲學思想,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協調發展的概念,但在一定程度和層次上已經蘊涵了協調發展的理念。
然而我國在長期的帝王統治之下,統治者多考慮權利的鞏固和私欲的滿足,協調發展的理念很少用到治國理政上。直到中國共產黨掌握國家政權,執政為民,才開始將協調發展理念全面貫穿到執政理念之中。
一、毛澤東的“彈鋼琴”思想
從我們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開始,就很重視協調發展。1949年3月13日,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黨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們現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軍、各部門的工作,都要照顧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問題而把別的丟掉。凡是有問題的地方都要點一下,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學會。鋼琴有人彈得好,有人彈得不好,這兩種人彈出來的調子差別很大。黨委的同志必須學好”彈鋼琴”。 在這里,“十個指頭都動作”“ 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就是毛澤東對協調發展的一種形象的比喻。
毛澤東是一位“彈鋼琴”的高手。在民主革命時期,他往往一方面強調中心工作是軍事和打仗,另一方面又號召做好其他工作。1933年,在中央蘇區的一次經濟建設工作會上,他說:“革命戰爭是當前的中心任務,經濟建設事業是圍著它的,是環繞著它的,是服從于它的。”但是,不能因此而不抓好經濟工作,相反,“革命戰爭的激烈發展,要求我們動員群眾,立即開展經濟戰線上的運動,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當然,中心工作之外不只是經濟工作。特別是隨著革命力量的發展,隨著毛澤東領導職務的變化,他面臨的工作也越來越多,比如思想政治工作、政權工作、文化工作、教育工作、宣傳工作、黨的建設、統戰工作,等等。毛澤東基本上都能做到有條不紊,齊頭并進,其主要原因,便是他重視協調發展。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對“彈鋼琴”的運用,集中體現在對“十大關系”的處理上。1956年初,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斷取得勝利的形勢下,中共中央開始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向社會主義建設方面轉移。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他指出,在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問題上,要用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的辦法來發展重工業;在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問題上,要充分利用和發展沿海的工業基地,以便更有力量來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問題上,要把軍政費用降到一個適當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等。這些矛盾的發現和處理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告訴黨的干部:干工作要善于處理各種關系,齊頭并進,也就是要協調發展。
二、鄧小平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思想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是鄧小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實踐中提出和不斷深化的。其中也鮮明地體現了協調發展的理念。
1982年,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面的政策以來,不到一兩年的時間,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多,受國外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影響而產生的種種問題已經出現,有相當多的干部被腐蝕,一些人卷進經濟犯罪活動之中。面對愈來愈猖獗的經濟犯罪活動,鄧小平指出,“我們要有兩手,一手就是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一手就是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他在這次講話中首次明確提出了“兩手抓”的概念。
此后,打擊經濟犯罪力度加大,在“兩手抓”方針指引下,反腐敗斗爭取得了很大成績。接著,鄧小平開始從國家的長治久安來考慮“兩手抓”的問題。 1986年1月,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提出了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任務。
隨后的幾年中,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有了長足發展的同時,資產階級自由化及其他不良思想大肆泛濫,釀成了1989年波及全國的政治風波。這場政治風波集中地暴露了我們工作中的許多嚴重缺點和失誤。對此,鄧小平從戰略的高度進行了深刻的反思。1989年5月31日動亂平息的前幾天,鄧小平在同中央負責同志的談話中說:“這次出這樣的亂子,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腐敗現象的滋生,使一部分群眾對黨和政府喪失了信心。”一天后,他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的談話中又兩次提到“兩手抓”的問題,他說:“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要“做幾件使人民滿意的事情,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更大膽地改革開放,另一個是抓緊懲治腐敗。”認為“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這兩件事結合起來,對照起來,就可以使我們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獲得人心。”
1992年初,鄧小平在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中,反復強調要“兩手抓”,并又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了這一思想。他說:“廣東二十年趕上亞洲`四小龍',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將后一手的內容在已有的基礎上,又包含了社會秩序、社會風氣等。而且他針對一手硬、一手軟,兩手配合得不好的問題,又強調了要“兩手硬”,而不可一硬一軟不相稱。這主要是因為自鄧小平提出“兩手抓”的基本方針后,在實際工作中一直存在著如何擺正兩者關系的問題,“兩手硬”的提出,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鄧小平“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和一系列范疇。他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始終不忘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而在做好其他方面工作的同時,也始終不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其實是鄧小平對協調發展的又一種形象的提法。
三、科學發展觀的提出
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長期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逐漸顯露出來,主要表現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突出,尤其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人與自然發展的不平衡、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平衡等,也就是發展的不協調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黨在90年代就已經開始認識到。江澤民也多次提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在2002年3月的一次座談會上,江澤民提出,“實現可持續發展,核心的問題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這是江澤民關于協調發展提出的科學論斷。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地位,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動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2003年8月胡錦濤在江西考察工作時,明確使用了“科學發展觀”概念。隨后,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在胡錦濤江西講話的基礎上增加了“以人為本”的提法,第一次明確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概念,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又進一步全面體現和闡發了科學發展觀的思想。
科學發展觀,明確提出了協調發展的理念,將協調發展作為科學發展的一個基本要求。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諸多不平衡問題提出,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簡單說就是“五個統籌”。
黨的十七大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協調發展也明確地成為黨的執政理念之一。在黨的十七大上,還提出社會建設的“短腿”問題并首次提出“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將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并列放在一起進行闡述,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也是黨的協調發展理念的一次重大發展。
四、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
2010年,我國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更加突出:GDP總量很大,但科技含量不足;經濟發展總體平穩,但行業與行業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均存在不協調;經濟發展持續快速,但環境惡化;國門打開,但一些領域因為創新不足不敢、不能走出去;經濟發展了,但貧富差距日益增大等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黨有著清醒的認識,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許多嶄新的理念和應對之策。
在黨的十八大上,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說明,我們黨已經深刻意識到自然生態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經濟發展雖然很重要,但決不是我們唯一的目標追求。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黨的協調發展理念的一次又重大發展。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這五大理念深刻總結了中國實踐的寶貴經驗,充分體現了時代的新趨勢、新特點, 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五大發展理念有著很強的問題意識,對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把協調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對于解決我國當前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其意義尤為重要。當前中國正處于一個轉型升級的歷史關節點,協調發展意味著彌補短板和薄弱環節,從中拓寬發展空間、尋求發展后勁,實現中國全方位的均衡協調發展,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全會還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這大大拓寬了傳統上協調發展的內涵,是適應黨的十八大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協調發展新理念。
從以上回顧,我們可以看出,我們黨一直都重視協調發展,協調發展理念一直貫穿在我們黨的執政理念之中。我們黨總能根據國情的變化,不斷更新協調發展的理念,推動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在國際國內形勢不斷變化的今天,我們黨更要堅持協調發展,不斷更新執政理念,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者單位為中共許昌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