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預算法》明確了人民銀行經理國庫的職責,并再次確立了人民銀行經理國庫的法律地位。其中,“為了規范政府收支行為,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對預算的管理和監督”等相關規定,對國庫監督提出更高的要求。2014年9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庫局組織召開的以“學習貫徹新預算法 提高經理國庫水平”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央行經理國庫體制的核心在于職責分工與權力制衡,國庫部門在辦理預算資金收支過程中實施實時、逐筆、適度的國庫事中監督,可以作為人大監督和審計監督的有益補充。
一、電子信息化背景下健全國庫事中監督的必要性
近年來,國庫電子信息化建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隨著國庫電子信息化蓬勃發展以及國庫業務不斷創新,現有國庫監督工作機制在保障國庫資金安全方面呈現捉襟見肘之勢,亟需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隨著國庫電子信息化水平的提升,“3T”系統功能逐漸完善,系統之間無縫銜接程度越來越高,實現了國庫資金實時到賬、實時支付的“快車道”。 國庫監督也要相應建立以“機控”為主,“人控”為輔的現代化監督體系才能在國庫電子信息化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現行的國庫監督仍然主要靠“人控”來實現,而國庫事中監督是整個監督過程的重區,更是“人控”的核心,亟需進一步發展完善事中監督工作機制,來提升國庫監督的效能。
(二)在現有國庫監督機制中,事后監督不能及時深入到系統運行及賬務核算過程中,不能及時發現操作中的核算差錯,從而不能有效防范國庫資金風險,其滯后性制約了監督質量。例如,針對風險高發環節之一的支出業務,事后監督只能將支出憑證上的各要素與往賬清單上的要素進行逐項人工勾對,即使在勾對過程中發現不相符的業務或者存在資金風險,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防控,不能適應資金清算網絡化、賬務核算自動化、會會信息無紙化的特點,對原始數據錄入及采集的準確性、真實性、安全性無法實時監督,不利于防范國庫資金風險。
二、基層央行國庫事中監督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隨著國庫業務逐步實現電子化、信息化、無紙化,國庫監督作為人民銀行經理國庫的一項重要職責,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從健全國庫監督、充分發揮國庫監督效能的角度出發,事中監督工作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制約了整個國庫監督工作的發展。
(一)事中監督體制不健全,導致基層國庫事中監督流于形式,不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國庫事后監督機制早在2004年7月就已設立,不論從制度、人員配備還是業務工作都日趨完善,并能發揮相應的職能。而事中監督作為國庫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卻遲遲不前,一直停留在國庫工作人員在辦理業務過程中自覺進行事中監督,核查、核驗票賬的層面上,造成事中監督工作一直由國庫核算人員自覺進行擔任,但是,目前事中監督就失去了監督防范業務風險、確保資金安全的意義。因此,從完善國庫監督、發揮國庫監督效能的角度出發,事中監督應該盡早獨立、自成一個體系或者得到充分重視,科學規劃事中監督工作流程,使得事中監督盡早發揮其應有的效能。
(二)事中監督手段落后、單一,監督范圍狹窄,內容不全面。隨著國庫各項業務逐步地全面落實電子化、信息化、無紙化,事中監督顯得尤為重要,而目前使用的《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沒有為事中監督留有相應接口,一些國庫基礎數據無法共享,致使國庫內控檢查時效性差,國庫事中監督僅僅是在每日原始憑證上進行手工監督,而對國庫會計制度的執行情況、核算人員操作的合規性情況、國庫資金運行的風險性情況等事項,無法履行實時監督的職能。
(三)事中監督力量薄弱,難以適應國庫工作的要求。一是缺乏專職或者兼職的事中監督員。事中監督只是靠國庫工作人員在辦理相關業務過程中,對自身經手的業務進行核查、檢驗,不能達到事中監督的效果;二是事中監督人員業務水平有待提高。事中監督工作要求監督人員熟悉國庫有關法規制度、業務核算流程等方面的知識,而目前在多數基層央行發揮事中監督職能的國庫工作人員大都是為了滿足國庫操作崗位而勉強配備,對存在的問題和資金風險點缺乏較高的洞察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難以滿足國庫事中監督工作的要求,工作常常處于被動局面;三是責任心不強。
三、關于完善國庫事中監督機制的幾點建議
(一)合理規劃事中監督管理機制,建立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實行垂直管理,由總行歸口管理、指導和監督人民銀行各分支行的事中監督工作,—是便于上級行制定統一的事中監督操作規程,開發統一的事中監督操作規程或者系統;二是便于上級行組織事中監督人員有計劃的學習金融政策、法規、財經紀律及相關的業務理論知識,解決下級行事中監督部門信息不暢,業務交流、人員培訓難等問題,更好地適應事中監督工作需要;三是便于事中監督人員在對口專業之間經常性地開展業務交流和監督方式、方法的探究,不斷提高事中監督人員的工作水平;四是可以緩解行內人員不足的矛盾。即下級行事中監督部門接受上級行事中監督部門的管理和指導,同時接受相關內審部門的審計監督,直接向本行行長負責,創建大監督格局。
(二)加快國庫事中監督操作規程或者系統建設,創新監督模式。電子信息化運行風險是國庫會計核算風險的最新表現形式,它對核算系統威脅最為直接,以電子信息生成的會計信息,其中間的處理過程已經省略,數據修改的痕跡不易被發現,而且難于監控。因此,必須適應國庫會計核算業務數據大集中的發展趨勢,把國庫會計事中監督的電子化建設提上日程,建立核算業務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結合的網絡監控模式,從日常業務監測、風險環節監控、重要事項審批等不同的角度,實現實時、動態監督。
央行國庫事中監督工作在國庫業務在電子信息化進程中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作為國庫監督機制的核心部分,建立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監督管理機制已是大勢所趨,只有加快國庫事中監督系統建設、操作規程,創新監督模式,培訓、鍛煉出一支業務素質過硬的事中監督隊伍,逐步深化和完善事中監督機制,才能使得事中監督真正成為防范業務風險、確保國庫資金安全的一把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