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國內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會計行業對熟悉國際財會知識、掌握國際會計準則、精通現代企業財務戰略規劃及國際化經營的高層次財務管理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之下,國內一些高校將ACCA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進到會計教育過程中,在職業資格培訓和學歷教育的有機結合中,逐漸發現課程設計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考察體系等方面對ACCA方向專業的課程設計展開探析。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是英國具有特許頭銜的4家注冊會計師協會之一,也是當今最知名的國際性會計師組織之一。ACCA資格被認為是\"國際財會界的通行證\",ACCA會員也被許多國家立法許可從事審計、投資顧問和破產執行工作。ACCA在歐洲會計專家協會(FEE)、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和加勒比特許會計師協會(ICAC)等會計組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截止2015年底,ACCA擁有37萬持證人,在中國持證人數也超過2萬2千名。
隨著我國經濟國際化進程加快,對國際化的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強烈,會計教育國際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高校將ACCA教育理念引進會計教育,通過將ACCA國際職業資格培訓和學歷教育有機結合,對于我國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內會計教育模式的改進均有積極作用。然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會計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考察體系等方面,影響了高校ACCA方向班的辦學質量,不利于ACCA先進教育理念在中國的推廣。因此有必要認真反思高校ACCA在課程設計中的缺陷,并予以彌補和完善。
一、高校ACCA方向專業課程設計缺陷
(一)課程設置。ACCA課程體系劃分為四個模塊,分別為知識課程(Knowledge Module)、技能課程(Skills Module)、核心課程(Essentials Module)和選修課程(Options Module)等16門課程。其本身是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上海財經類院校在ACCA專業方向的教學中,采取的是公共及專業必修課程和ACCA課程相結合的方式,這樣的課程設置只是兩個人才培養體系的簡單嫁接,很難滿足應用型、國際化的高端會計人才的培養要求。
在開設ACCA方向專業的上海財經類高校如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和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培養計劃及課程表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學校的英語教學為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并且集中于前兩個學年。而在ACCA的學習和考試中,涉及到的英語多為財經類詞匯和商務英語,僅是大學英語的授課難以滿足ACCA專業英語的要求。同時,大學英語注重日常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許多英文單詞在日常中的用法及意思是不同于專業英語的,這就造成了學生對于所學內容難理解、考試過程中難應用。
相對于傳統課程的設置,ACCA教學具有其特殊性,原本在課程體系內部的專業課程因為重疊或是時間精力不足,只能置換或是剔除,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ACCA課程,但是這樣的簡單置換剔除會導致學生知識體系不完整,同時缺乏基礎知識的銜接,學習到更加核心和有深度的階段時,學生會感覺到更加困難和吃力。
上海財經類高校ACCA方向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統計調查顯示,畢業生并非全部進入國際會計師事務所、跨國公司、外資機構等從事審計工作,其中大部分畢業生仍是在國內從事會計相關業務。所以,簡單嫁接的培養體系會導致這些畢業生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從而失去就業的競爭力,對其職業生涯產生消極影響。
(二)教學方式。在對ACCA方向專業學生的調查中發現,ACCA班級最吸引學生的原因是其證書具有權威性,會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對其職業生涯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學生只有在通過14門考試之后,才能拿到ACCA資格,考試難度由遞進式增加,對于一些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薄弱的同學來說,在大學期間通過14門考試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學生需要了解考試的技巧和答題策略這樣的應試手段,也會將考試通過率作為考量高校的條件之一。在此需求的刺激之下,學校會更關注學生的應試能力,從而在教學中偏重提高學生的應試技巧和能力,而非知識和學生素質本身。
這樣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本身,讓人才培養層次僅僅停留專業階段,只是著力打造專業勝任能力或者是相關專業書本理論知識認知能力。,而不是符合社會需要的國際化的綜合型人才。尤其ACCA的人才培養體制,致力于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戰略分析能力的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這就更需要通才教育來提高人才的社會適應性、影響人才的價值觀、激發人才的無限潛力。
二、高校ACCA專業方向課程設計改善
(一)課程設置
1.增加商務英語教學。商務英語對于ACCA的學習和考試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授課中涉及的專業詞匯,在考試時涉及到的案例分析和商業文書寫作,都需要ACCA學生具備相當的財經類詞匯和商務英語的儲備。
針對實際中,商務英語教學比例小甚至沒有的情況,應該考慮在課程設置中,增加商務英語課程,強化商務英語教學,這樣會為學生ACCA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加必要的知識儲備,并有效地教師授課和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
比如可以將大學英語課程替換成商務英語課程,同時配合ACCA專業課程的教學安排,設置商務英語視聽說以及商務英語寫作課程。
2.融入CICPA方向的課程。隨著會計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市場對高級財會人才的需求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普通會計從業人員選擇考CPA這條路,以來提升自己的職業發展空間和專業能力。相對于普通會計這個階段能學到的知識,CPA階段能學習更豐富的專業知識。而這也是很多會計事務所衡量一個員工專業水平的重要標桿。尤其是PWC、EY、KPMG、Deloitte這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更是將CPA 定為入職門檻的重要標準。
由于本專業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掌握國際會計、審計、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具有從事國際會計、審計、管理咨詢等方面業務的基本技能,能夠勝任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它涉外、境外組織和單位的會計審計工作。同時還要知曉我國有關會計、審計的法律、法規、準則、慣例,能夠在我國進行社會審計工作。因此,在課程中融入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資格要求的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五門課程,會更加有助于培養符合我國實際的國際化高級會計人才。
3.調整、增加專業選修課程。在ACCA方向專業課程設計中,在考慮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專業性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專業知識的覆蓋面。如學生在掌握會計和審計理論與實務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開設《銀行會計》、《內部審計》等有關課程,滿足學生的多樣性的需求。
同樣,也需要考慮到最新的政策變動、人才市場需求,設置具有實時性的專業選修課,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新鮮的知識,在滿足人才市場需求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以學生為中心。在對設置ACCA專業方向的上海財經類高校調查中發現,ACCA專業的學生都是經過選拔擇優錄取的,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優異,包括其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更不能采取填鴨式教育,要更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老師在每堂課前可以將下次授課的重點和難點提前告訴學生,給學生提前預習的方向,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課程的基本結構,也可以提前找出問題,在聽課中更帶有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接收。遇到有困惑的知識,可以通過提問或者討論的形式,與老師互動、與同學們頭腦風暴,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增加了對學習的興趣。
5.以學歷教育為主,應試教育為輔。學歷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平衡是學校設立ACCA教學目標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現在開設ACCA方向專業的上海市財經類高校多忽視學歷教育,為應試教育導向型,這樣不利于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國際化人才。我們應該將學歷教育和應試教育比較好地結合在一起。
比如鼓勵學生參加ACCA 全球考試,規范專業課程的考核與管理,可以將學生的ACCA 全球統考成績按一定比例折算轉換成本科學歷成績,并計算學分。ACCA 各階段課程全球統考成績與學歷成績轉換折算方法可以參考其全球統考的難度,難度越大折算系數越高,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6.加強實踐教學。在對上海開設ACCA方向專業的財經類高校調查中發現,高校均會對學生在不同學期開展實踐教學,但這些實踐僅限于校內虛擬系統模擬實踐和校外學生的專業實習。虛擬實習雖然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熟悉各崗位要求和業務流程,但是和實際的實踐過程仍有一些出入,而且系統操作不如實際操作更能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專業素質。學生校外的專業實習多為自己應聘,少數為學校推薦,所以總體實習質量良莠不齊,甚至有些實習并非會計、審計相關專業,這樣就無法達到專業實習的目的了。
目前ACCA在全國在共設有7個代表處。這些代表處致力于為ACCA學員與會員提供完善的服務,與當地的院校和培訓機構、雇主建立全面的合作,滿足市場對國際化高級財會人才的需求以及輔助財會人才的個人職業發展訴求。所以學校要充分利用ACCA的行業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觀實踐機會。通過ACCA代表處,ACCA方向班的學生可以到認可雇主實習,接觸實務,積累豐富的實務經驗。而且,如果學生足夠優秀,畢業之后也可以優先被這些雇主錄用。學校在對ACCA方向專業進行教學安排時,應充分考慮到并利用這些資源,讓學生有機會更多地接觸實務,拓展學生的視野,這不僅增加他們的實踐經驗,也增強其就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