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日趨成熟,金融機構風險控制能力逐步完善,利率市場化已然成為大勢所趨。利率市場化目的是使市場利率能夠充分反映資金的供求關系,充分發揮資金的杠桿作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我們必須認識到利率市場化其雙刃劍的本質,不僅會給金融機構帶來機遇,也為其帶來諸多挑戰。本文通過研究國內外的利率市場化發展歷程,詳細分析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并提出對應建議。
一、利率市場化的發展改革綜述
(一)基本內涵
利率市場化的目的是使市場利率能夠充分反映資金的供求關系,充分發揮資金的杠桿作用。然而在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利率市場化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帶給金融機構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利率市場化是指利率根據金融市場中資金的供需狀況,以及其他因素進行自發的調節,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但是利率市場化并不意味著中國人民銀行完全放任利率不管,而是由直接控制轉變為間接控制,給定一個基準利率以及利率變化的范圍,各個金融機構根據自身預測的資金狀況等因素從而進行相應的利率調節。市場化利率更能準確表現宏觀經濟的資金配置。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發展歷程
利率市場化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較為復雜。我國利率市場化大體上經歷了六個階段。
1996年1月1日開始引入同業拆借利率,因為同業拆借是銀行的基礎,所以同業拆借利率市場化較為重要。而同業拆借利率市場化正式開始于1996年6月1日,在那一天,同業拆借利率上限被放開。1996年開始債券利率市場化,1998年進行了票據利率市場化以及貸款利率市場化。在2013年7月20日,貸款利率實現了重大改變,下限被完全放開,金融機構可自行確定貸款利率。2003年開始外幣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到最后2013年開始實行貸款基準利率市場化。不過,存款利率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且存款利率的影響面比較大,不僅會影響貸款利率,還會對票據利率,同業拆借利率等等產生間接性的影響,因此存款利率是中國人民銀行管的最嚴的一個,也是實行起來最謹慎的一個,也是目前我國最應集中關注的地方。
(三)發達國家利率市場化發展歷程
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每個國家的必經之路,只不過有的國家由于經濟發達,就經歷的早一些。在這些發達國家利率市場化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吸取他們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道路減少阻礙。在此,主要以美國為例。
其實美國利率最早是完全放開政策,金融機構可以自行定利率,政府是不管的。美國諸多商業銀行都開始以提高存款利率為手段來吸引客戶存款,但是銀行又要保證盈利,不得不同時提高貸款利率,因此增加了銀行的商業危險。隨著后來爆發的經濟危機,由于之前的銀行不正當競爭手段,導致諸多銀行出現倒閉的情況,因此政府開始逐漸管理銀行利率,發行Q條例。盡管Q條例的出現剛開始對于銀行的管理是有效的,但是后來諸多銀行開始發現政府管理利率這一舉措對于他們來說弊大于利,或者可以說是一種束縛。之前一些銀行的競爭優勢也因為政府Q條例的產生而消失,后來各大銀行都開始創新,發展新的金融產品,將存款轉移到金融產品,從而逃避存款利率。隨后,政府開始放寬利率的管制直至廢除Q條例,再次開始利率市場化的道路,這樣美國商業銀行才逐漸走入正軌。
從美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來看,利率市場化其實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還是有著不可或缺的積極意義,利率市場化是我國發展的趨勢。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
(一)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積極影響
1.提高管理水平
之前利率完全由中國人民銀行的基準利率決定時,我國各商業銀行的各種利率都幾乎是一樣的,這種趨同化使得商業銀行只能從別的方面來吸引客戶,比如質量等等。等到利率市場化之后,各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以及預測的資金供求水平來及時調整利率以及結息狀況,銀行具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權,這些都可以使得具有良好經營狀況以及良好內控的銀行處于高效的管理水平,使他們具有充分的競爭優勢,有利于銀行行業的良性競爭。
2.加快金融創新
政府在實行利率市場化的同時也會減少對金融產品的直接干預,這就使得各個銀行可以自主創新發行各種符合規定的金融產品,有利于銀行實行差異化戰略,避免趨同化情況的發生,也使銀行綜合水平得以提升,增加了銀行的競爭優勢,降低了銀行風險。而且利率市場化在正常條件下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商業銀行利用金融產品來轉移存款這種不恰當的行為發生,使得我國金融市場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其實利率市場化也是有利于金融產品的創新的,因為很多涉及到利率的衍生品在利率一致的情況下是沒有創新可言,但是在利率市場化發展起來之后,這些金融衍生品就具有了差異的特性。
3.增加競爭力度
利率未市場化時,各個商業銀行的利率都幾乎一致,并不能有所調整改變,幾乎每個銀行在業務上都是一樣的。當利率市場化實施起來后,我國商業銀行可以自發調節利率,這就使得每個銀行都不一樣了,在客戶的吸引程度上也有所不一樣??蛻魰鶕约旱男枰M行銀行間的對比,最終選擇令自己最滿意的能滿足自身需求的銀行,而這就會使得銀行間有了競爭,使銀行仿佛有了“生命力”,有利于銀行業的發展。
4.維護社會秩序
利率趨同化時,商業銀行無法從利率的差異來吸引客戶,可能就會從別的途徑使得客戶選擇自己,而這些途徑往往是不符合法律規定或不利于社會秩序的。但是當利率市場化之后,各商業銀行就可以通過新發行的金融產品,或者存貸款利率等等來吸引新客戶、留住老客戶。從這一點來看,利率市場化還是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的。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消極影響
1.降低銀行收益
就像美國經濟危機之前一樣,美國利率完全自由化,每個銀行為了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都會采用提高存款利息的方法,但是倘若貸款利息不變,那么存貸款利差就會相應的減少。而眾所周知,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就是存貸款利差。這種收益的降低會加大銀行的風險,制約了銀行的茁壯成長。然而要是提高存款利息的同時也提高貸款利息,這就增加了銀行商業風險,也是不利于銀行業的發展。
2.加大銀行風險
這里的銀行風險是指各方面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等等。利率風險是利率變動使資產和利益發生變化,同時負債成本又和其不對稱,最終造成銀行資產損失和銀行收入損失。流動性風險是銀行雖然現在可以還清,但是從未來角度來看,銀行無法獲得充分的資金來應對即將到期的債務等風險。市場風險是指在證券市場中因股市價格等變動造成未想到的價值損失的風險。其實利率市場化則意味著金融價格可自由定價,而這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銀行的各種風險都會提高,這就要求銀行具有較強的風險面對能力。
3.凸顯內控問題
利率趨同時,銀行的內控還并不是很重要,銀行內控在某一方面的缺失并不會影響到利率,也就不會影響銀行的經營。然而在利率市場化時則就需要銀行擁有較高的內控管理,因為利率市場化會放大銀行的內控問題,在銀行內控中倘若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使得利率有所波動,給銀行帶來重大的影響。
4.加大銀行壓力
利率市場化會使得銀行有了更多的不同之處,加大了銀行間的競爭力度,在一定條件下會促進銀行業的發展。但是每個銀行為了自己的生存擴張,可能就要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一定的壓力會產生積極作用,但倘若超過了這個范圍,就會使得銀行承受不起,產生巨大的消極作用。而之前具有競爭優勢的銀行壓力就會小一些,而競爭優勢小的銀行壓力就比較大。
三、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建議
基于上文的分析,本文提出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建議如下:加大內控管理、加大利率風險管理、設立第三方估值機構、鼓勵銀行之間的聯合、加快業務創新,下面將結合具體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加大內控管理
利率市場化使得各家銀行可以根據資金供需情況自發調節利率,而利率是我國金融市場的基礎,調整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會產生巨大的變化,正所謂“蝴蝶效應”。如果銀行的內控風險水平很高,那么銀行的管理可能會出現問題,銀行對于資金供需關系的預測結果也可能會有所不準,相應的利率調整可能就會不太恰當。所以利率市場化的實施發展則要求各個商業銀行的內控管理是十分健全的,銀行應重視內控的管理。
(二)加大利率風險管理
現在許多商業銀行對風險還沒有完全理解到位,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觀察并控制著利率風險,使風險最小化。
1.建設管理體系
由于之前利率一直是中國人民銀行管制,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手段較為單一且簡單。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加強,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強利率風險的管理,提高對利率風險的靈敏程度。
2.發展金融工具
建立完善的體系之后,商業銀行還應當發展一些有利于防范利率風險的金融工具,比如利率期權。商業銀行可以適當地買一些利率期權以防止利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如果利率波動有利于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可以放棄執行利率期權,損失的只是一些期權費;倘若利率波動不利于商業銀行,銀行可以立即執行利率期權,從而降低了利率風險,提高銀行面對風險的能力。
3.提高員工技能
利率市場化進行時,商業銀行急需一批具有風險控制能力的專業人才,他們可以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風險度量從而進行風險控制。同時他們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還應具有風險管理的素質,令他們來培養其他員工,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其他員工,爭取使銀行全體員工都具有控制風險的意識。
(三)設立第三方估值機構
為了使得銀行信息的更加透明化,降低信息不對稱性,應專門設立第三方評價機構,功能類似于會計師事務所。這種機構在法律上是不允許他們參加市場交易,因為必須保證其獨立性,保證所評出來的價值報告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觀性。而對于他們的價值評估也應該有一套準則予以規定,類似于會計準則,所評估出來的報告也應該像審計報告一樣給予公示公告,提高銀行信息的透明化。
(四)鼓勵銀行之間的聯合
實行利率市場化之后,每個銀行面臨的壓力是不一樣的,地區銀行就會比四大行這一類的大銀行面臨的壓力大一些。同時每個銀行所發行的金融產品都開始由趨同漸漸產生差異化,而這時如果采取銀行間聯合手段,不僅銀行間的產品可以實現互補,小銀行的壓力也會小一些,因為可以利用大銀行的競爭優勢來帶動地區銀行的發展,最終實現整個銀行業的前進。又或者可以讓各地區銀行進行合并,合成一個省銀行,這樣重組后的銀行在業務、服務、面臨風險的能力上都有著明顯的提升,同時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五)加快業務創新
利率市場化使得很多商業銀行會提高存款利息,因此為了尋求更多的利潤,商業銀行應該加強產品的創新,多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金融產品,一方面調高了銀行差異性,吸引更多客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金融產品也可以給銀行帶來超額利潤,這些都有利于銀行業的發展。
四、結語
隨著經濟的日趨成熟,金融機構的完善,利率市場化也是大勢所趨。利率市場化目的是使市場利率能夠充分反映資金的供求關系,充分發揮資金的杠桿作用。然而在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利率市場化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帶給金融機構一些機遇的同時也帶給了他們諸多挑戰。利率市場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的必然趨勢。然而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對我國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會帶來諸多的影響,這其中既包括積極影響,同時也包括消極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在面臨這些挑戰時,當務之急應該是加大內控管理、加大利率風險管理、設立第三方估值機構、鼓勵銀行之間的聯合以及加快業務創新,從而穩定并快速的繁榮發展。(作者單位為廈門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