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在生存與發展進程中,面臨著競爭日益白日化,利潤空間逐漸縮小。企業在發展中不斷壯大自身的規模,在經營運轉中資本數額增大,各項業務成本消耗增加,且消耗成本的范圍也在逐漸擴大等等。這些都促使企業的管理者不得不關注經營管理方式的思考:如何改變才能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經濟大環境的挑戰,怎樣建立并實施先進的財務管理體系,以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促進其持續、健康、長久的發展。基于此,結合大型國有企業自身的實際,構建財務預算管理體系,對于提升其經濟效益將具有重大的意義。
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預算管理在西方管理領域中實施應用,到六十年代已發展成為了全面預算管理,到目前,已成為企業在其日常生產經營和運轉中進行規劃與控制的重要工具。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從內容上通常分為三大部分:經營預算、財務預算、資本預算。對于企業而言,財務預算貫穿于業務運營的全過程中,反映著預期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效,同時也是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部分。由此,在我國大多企業廣泛應用,但就目前的推行情況來看,并不樂觀。基于這樣的情況,本文將結合大型國有企業自身的實際,構建財務預算管理體系,對于提升其經濟效益,促進其健康、持續發展將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財務預算概念
預算(Budget)是企業對未來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進行預計與測算,并圍繞著資金流動這一企業主動脈,形成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計劃方案,為具體的活動提供監督與評價的標準,以確保企業既定目標順利兌現。
所謂財務預算,就是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一月、一季度、一年)能夠反映財務狀況等的相關指標計劃的總稱。現金預算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包括了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各類現金收支的匯總,如銷售、生產、資本等。企業進行現金預算的編制工作,有利于對日常現金的需求進行統籌安排、平衡與調度,以降低財務風險;預計資產負債表是反映期末各資產賬戶的預計余額,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預測;預計利潤表的編制,有助于企業及時掌握預期的盈利情況,適當調整經營策略,以降低經營風險。
二、構建國企財務預算管理體系的總體思路
(一)總體方案的確立。每一家企業都有著其未來經營的發展目標,大型國企亦不例外。因此,必須將其所設定的未來一段時期的經營發展規劃作為基礎,在構建過程中注重統一性與全面性,涵蓋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各級指標、職能權限,并且要保持財務預算的系統與完整。
(二)完善公司組織結構的設置。在大型國企中構建財務預算管理體系,必須有完整的組織結構體系作為保障。因此,需要組建財務預算管理委員會(常設機構),以總經理為主導,財務經理具體實施,專門負責預算體系的構建、執行、控制、績效考核、評價等工作。
(三)考核指標體系的構建。大型國企所構建的財務預算體系,能否與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目標緊密聯系,能否充分發揮其內在的職能功能,最為關鍵的因素是企業是否構建了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進行評價。因此,必須設計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保障體系,確保企業財務預算管理的施行。在企業內部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財務預算管理,是一個動態且復雜的過程,包括多個要素。因此,必須將相關的財務要素聯系起來,以保證執行過程的完整性,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保障體系,以保證企業執行過程的健康、有序。
三、構建國企財務預算體系
(一)財務預算內容。在大型國企中進行財務預算,其目的旨在通過對企業現金流等進行評價與預測,以確定各項業務所產生的影響。因此,在規劃階段,就必須結合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并且在確定公司的經營目標時,要按不同的時間周期,如年度、季度,并且還需結合資金流的情況,對目標實施動態的監測與控制,出現差異時及時進行調整以確保財務預算管理的效果。
以鋼鐵企業為例,由于其鐵礦石、煤炭等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尤其是因壟斷等因素常致使價格升高,造成成本攀升。同時又因供求關系變化、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等原因,造成鋼鐵產品價格下滑,企業效益欠佳。在實施財務預算時,必須以“銷售定生產”、以“生產定采購”。根據當月(季、年)的訂單來確定生產量,從而制定原材料采購預算,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場風險。
(二)財務預算管理制度與組織構建。大型國企的財務預算管理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體系,對運營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均會涉及到。因此,要加強其制度與組織的建設,以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基本制度,即對實施財務預算管理的目的、原則、組織機構等進行規定;二是工作制度,即對財務預算管理的各項工作內容、流程、形式等進行規定;三是責任制度,即對職責范圍、工作標準、目標責任進行規定。
有了財務預算制度后,還需要具體執行和實施的機構。因此,這就需要建立相關的組織體系,一般包括決策、協調管理、責任管理三個層次的機構,分別具體負責制訂、審核、協調、執行、控制工作。以大型國有鋼鐵企業為例,由于其規模較大,在實施財務預算管理所涉及范圍較廣,因此可以設立以董事會、總經理為主導的全職財務預算決策機構。具體工作由財務經理實施,在財務部門中內部分設日常管理、預算執行、預算監控、考評機構等,以保證該財務預算管理工作能夠全方位地開展,健康、有序地進行。
(三)財務預算管理績效考核體系。對于大型國企來說,財務管理的實施情況如何,或者是如何進行評價,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可將關鍵績效指標法作為依據,將大型國企某一階段的經營戰略目標層層分解、細化,并將這些具體化的目標作為基礎進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在此過程中,依據SMART原則,對不同層次的指標進行提煉,將整個績效考核體系分為兩個層次,并依次確定不同層級的指標。
以鋼鐵企業為例,針對財務預算的特點,并結合企業的經營目標,確定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成本預算、現金預算四個一級指標。再根據經營戰略目標,確定二級指標見表1。由于影響每一個一級指標的因素眾多,如果全部納入評價體系,既顯得繁瑣,也會造成在具體使用中極為不便,相反,如果評價指標體系過少,可能會不客觀、不科學,甚至會產生偏差。因此在構建時采取了主成分分析法與層次分析法。
(四)財務預算管理的實施控制。在公司內部要實現全方位、多元化的財務預算管理,其具體下達、執行、控制將起著重要的職能作用。對于公司財務預算制定的各項目標能否成功兌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財務預算的編制工作與任務下達工作方式相反,前者是自下而上進行,而后者則是自上而下展開。財務預算的編制工作是由相關的部門(如生產部門、采購部門等)各自編制某一時期的預算,再上報到決策機構,經匯總、審批后,最終完成編制。由決策機構將財務預算指標下達到各部門,通過細分、分解,下達到各員工處。在編制時,需要全員性參與其中,以制定出能與企業經營相適應、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預算目標;在任務下達時,必須清晰、準確地傳達到各員工處,避免任務傳遞過程中的失真現象。
在財務預算任務經批復下達后,通過橫向、縱向落實到企業的各部門、各崗位、各員工處,從而形成全方位的財務預算執行責任體系,由各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內財務預算管理進行監控、財務部門對各部門財務預算管理進監控。
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動態地對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監控,如果存在預算值與實際值之間存在較大的偏差,則要分析其原因,確定責任人,同時盡最大努力糾正偏差,以減少企業的損失。
在財務預算管理執行、控制后,將進入到績效考核的環節。通常是分部門進行考核,如鋼鐵企業的生產部門為例,首先看整個部門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如產品合格率達到100%,則給予適當獎勵,由生產部門自行分配。通常生產部門在接到預算任務后,會將指標具體地分解到各小組或員工處,如型鋼生產小組。因此,還需要對小組及員工個人的業績情況進行,沒有完成任務則受到處罰,超額完成任務或是節省了費用,則給予適當獎勵。同時,針對優秀員工,在有晉升機會時將優先考慮。
由此,在財務預算實施過程中,建立科學、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并且與激勵機制相結合,建立賞罰分明的獎懲制度,以提高員工的參與度,充分挖掘其工作潛力。
四、結語
財務預算管理與企業的資源與經營戰略目標緊密結合,且具有系統性與復雜性。因此,通過科學、有效的財務預算管理,能促使企業適應外部不斷變化的環境與激烈的競爭。另一方面,有助于企業對現有可支配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以提高各項資源的使用率和效率,同時增強集團戰略的執行力,從而達到降低營運的風險。財務預算作為全面預算中的核心部分,對大型國有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都著積極的意義。(作者單位為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