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EnricoCinzano頭一回見面是在西北風驟然降臨的上海深秋,襯衫解開三顆扣子,露出紅棕色胸口的文身一角,臉上爬著數條皺紋和一道足有兩厘米長疤的老男人。這身渾然天成的“黑幫”氣質本該屬于某部關于西西里島的電影,卻出現在藝術門藝廊(Pearl LamGalleries)老板林明珠的視野里。在Enrico幾次三番聯絡下,林明珠終于被打動,促成了藝廊和這位意大利設計師聯手在中國打造6件收藏級家具,并將于3月下旬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舉辦個展。
Enrico向我們展示了他剛剛完成的兩件作品“Valet”和“ChinChair”,全部使用本地舊屋回收來的榆木梁柱,并運用傳統細木工的連接工藝,不使用任何化學黏合劑。他還找來上海木匠打造雕刻細節,最后以天然蜂蠟涂抹表層,湊近聞起來還有一股甜甜蜂蜜味!與普通環保家居小品不同,Enrico作品的環保本質甚是低調,需要觀者去積極了解才能明白其價值所在。不管是裝飾著木頭骷髏的衣帽架,還是飾有水手文身圖案浮雕的木椅,創作者傾其心思,巧妙傳達可持續的理念。與其說家具,更接近藏品,也是為什么它們陳列在畫廊,而不是展廳。
在藝術門藝廊藝術家楊丹鳳的安排下,Enrico和丹鳳陸續走訪了包括杭州、德化、桂林等近十個中國城市的傳統手工藝作坊,探尋各地不同的特長,以求實現創作的“本地化”。對于外界對中國設計“大批量”、“廉價”、“污染”的評價,Enrico并不以為意。他期待著的是一個準備好接納環保理念的市場,懂得欣賞自己多年來一直在進行的“可持續”創作。他從當地廢棄建筑里回收材料,結合各種天然加工方式,最后呈現出帶有時間質感和道德印記的作品。他的作品有的甚至風格迥異,因為材料的當地性、可回收或可持續利用才是他創作時的首要考量。這種從材料出發的創作方式,也表明了Enrico堅定要用設計傳達“可持續”理念的創作態度。Enrico的作品已被米蘭老牌設計藝廊RossanaOrlandi多次展覽,擁有一批穩定的藏家。
究竟是設計師,還是藝術家,Enrico并不愿為自己的身份下定義:“我創作,也制造;既欣賞設計精美的物品,也喜好充滿藝術的生活?!痹谒淖髌防?,設計和藝術似乎是共生共存的。“華美”、“實用”、“清醒”是他對自己驕傲的評價,同時期待著一群有同樣意識的人來欣賞,是站在設計還是藝術的象限里,并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