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現代建筑誕生之地的芝加哥,首度迎來第一屆“芝加哥建筑雙年展”很是合理。沒有國家館,亦沒有建筑明星,兩位策展人JosephGrima和Sarah Herda以“建筑藝術的發展現狀”命題展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提供一個當代建筑的縮影——包括全球各地的建筑物是什么樣子,對于跟公共空間打交道的設計師、思考者和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們真的把展覽視為一片實驗的熱土,這不是一個來看建筑物圖片的地方,而是來思考建筑的未來。”
大部分的展覽都舉辦在“芝加哥文化中心”。這座20世紀初,5層樓高的Beaux-Arts文藝復興風格的花崗巖建筑本身就很有看頭。展覽有以巖石和麻繩為材料的建筑、辦公室家具組成的風景線、蜘蛛網組成的微型空間、未來主義的圖紙和由庭院轉型而成的冒險樂園。也有4個概念性住房的原型,探討8000美元的低成本住宅、可重新組裝的寓所,抑或是用走廊組成的家。“在建筑界,再小的項目也可以很有‘分量’。”Grima說道。一同展出的還有來自本地事務所關于芝加哥未來的展望;一個定位于中國農村社區的項目研究;一項對露營營地的調查;一場對于家用家具角色的探索……30多個國家近100家跨國事務所以建筑模型、繪畫、影像、雕塑和其他媒介呈現,共同塑造一個“當今建筑學”理念。
“重點展示嶄露頭角的明日之星也是我們的目標之一。”如密歇根湖畔所展出的4座小亭子,有希臘羅德島Ultramoderne事務所設計的“芝加哥地平線”,也有由建筑學校的學生和知名建筑師合作設計完成的。而這些小亭子,也將給芝加哥留下一個永久性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