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感受教材中的人性光輝,用人文關懷淘洗學生的心靈,給予學生兼顧性別的人文看護,教給學生有生命質感的語文。
關鍵詞
語文教學 人性光輝 人文關懷 人文看護
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潘知常曾說:“我們的語文教育有再多的理由都不能淹沒其中的一個根本理由,那就是它必須是給人以尊嚴的教育?!比欢?,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卻時常會出現傷害學生自信和自尊的現象,使得成長遠離了應有的美好。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能讓知識教授凌駕于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之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保護學生的人格和尊嚴,帶領學生走向人格的完善和人生的美好。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一、讓教材中的人性光輝照亮學生的心靈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生命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要想給學生的生命以溫暖,除了尊重其個性體驗,讓他們自信地直面生活,完善人格,提升修養,還應該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借助教材里的人性光輝照亮學生的心靈,讓他們會學習、肯思考、有思想,這就需要教師發掘教材里的人性內涵,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審美教育,接受道德熏陶,一心向善,真情尚美。
例如,詩歌《龜雖壽》為曹操晚年所作,詩中可見詩人真摯濃烈的思想情感。其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四句詩,彰顯了詩人的自強不息,表達了詩人銳意進取、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豪邁而壯美。教學這首詩歌,要讓學生體會詩人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促使他們領悟到,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困難,而堅韌的意志,能讓身在逆境中的人豪情滿懷地迎難而上。魯迅的《社戲》一文中,處處彰顯著美好。對于小小少年來說,這篇文章里的無窮樂趣,會讓他們心向往之;雙喜、阿發等小伙伴的能干、熱情與好客,會讓他們會心一笑;六一公公的憨厚與善良,也會讓他們感動;平橋村民的素樸、淳厚,更讓他們看到一個與今天疏離卻美好的世界。這些內容都需要教師引領學生用心品味。
人性的光輝看不見、摸不到,卻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觸摸到文字中的這種靈魂。
二、讓教學中的人文關懷淘洗學生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記下這樣一個故事:校園的花房里開了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學都趕來看,紛紛稱贊不已。有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園里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跑過來把那朵玫瑰花摘下來,正要往外走。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小女孩:“小朋友,你為什么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認真地回答:“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開了這么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來拿回去讓她看看,看完我就送回來。”
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震撼,他牽著小女孩到花房里又摘了兩朵大玫瑰花,說:“這兩朵玫瑰花一朵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因為她養育了一個你這樣好的孩子?!?/p>
許多人欽佩、贊嘆蘇霍姆林斯基對小女孩飽含人性的關懷。也許,正是這些細小的人文關懷,成就了蘇霍姆林斯基。
美的生活和好的課堂是相通的。將蘇霍姆林斯基在生活中對小女孩的人文關懷“移植”到語文課堂上,語文課堂就能淘洗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達成這個目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時刻保持視覺的敏銳性,去關注課堂的四面八方,及時用微笑去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用關愛去撫摸學生的心靈,從而讓學生樂學、愛學。當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時,學生方能以情悟情,以心交心,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人文課堂。
一次,教學完《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布置學生讀《城南舊事》,發現楠同學趴在桌子上,手中無書,一副沮喪的樣子。我走過去附耳輕問她怎么了。不問不要緊,一問,楠的淚水奪眶而出,原來,楠因為英子失去父親的痛苦而沒有勇氣讀這本書。后來我把楠請出來聊天,聊成長、聊生命、聊疾病和災難,聊如何應對生活,聊英子的成長歷程,慢慢地解開了楠的心結后,我買了一本嶄新的《城南舊事》送給楠,讓她仔細閱讀,去感悟英子的堅強和勇敢。后來,我明顯感到了楠同學的改變,原本語文并不好的她,在期末考試中語文取得了130分的好成績。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給學生以人文看護,應該立足文本,有所發現,還要有所創造。教學《繁星·春水》時,我帶領學生開展了主題為“繁星永駐·春水長流”的詩歌朗誦暨評價會,學生在感悟母愛、童心和自然的同時,文學素養也得到了提高。許多同學創作的詩歌有模有樣。例如,姜政杰同學從生活實際出發,以愛護自然環境為主題創作了詩歌:
我的生活不是灰色
但我呼吸的空氣卻滿是灰色
夜晚,我抬起頭
卻看不見
小時候那顆最亮的星星
三、讓課堂里的人文看護兼顧性別的意識
《紅樓夢》第二回中,曹雪芹借賈寶玉之口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闭沾死斫猓畠簻厝幔鍍簦荒袃捍植?,渾濁。但是,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教學不能止于這一步,而應該讓學生知道,水至柔卻有力,泥雖濁可養萬物。
剛剛升入初中的少男少女,在心理認知、思維能力、學習態度、性情顯現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異。女孩發育比男孩早,情感豐富細膩,善于語言表達,乖巧伶俐,課堂表現活躍,且做事認真細心,作業書寫字跡工整,卷面整潔,令人賞心悅目。而此時的許多男孩調皮任性,學習專注度不夠,作業書寫時龍飛鳳舞,受到老師批評時也往往嬉皮笑臉。正確了解男孩女孩的性別特征和發展差異,適當地調整教育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給予他們尊重,讓課堂里有更多的愛心傳遞。如此,男孩會漸有擔當,顯陽剛之氣;女孩會恬靜內斂,具陰柔之美。
人文看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了言傳身教,有了熏染滋養,才能把語文知識內化為精神成長的動力,促使課堂里的每一個生命有仁愛之心,具善良之性,懷感恩之情。
“忘了人,就忘了一切,忘了人文教育,就忘了人的思想,感情,個性,精神境界,從而也就忘了一切,”恰如杜威所言,“離開了人和人的發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計劃無異于海市蜃樓。”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時刻懷揣著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那么,我們教給學生的,就會是有生命質感的語文。
(作者為江蘇省新沂市鐘吾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