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本質上未將非洲看做需要拯救或說教的大陸,而是將其作為商業交易中的長期合作伙伴來對待。中國并沒有展現自我標榜的傳教士熱情,而是基于互惠互利的基礎,向非洲國家傳達無關道德的、有說服力的信息。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22日刊發題為《關于非洲,中國所知的恰是西方所不知的》的署名文章,作者郭令儀。
過去五個世紀以來,非洲在西方的想象中呈兩極化。一個極端是,非洲是一座備受上帝寵愛的寶庫,是可用作免費勞動力的奴隸來源地,還是一片充滿豐富自然資源的廣袤土地。另一個極端是,非洲需要拯救,人們貧困無助,西方人可以在那里實現其傳教士般的英雄主義幻想。
然而,在21世紀初,一個截然不同的非洲故事漸漸浮現,這對西方關于非洲的想象提出了挑戰。從尼日利亞到肯尼亞,從安哥拉到埃塞俄比亞,非洲如今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年增速達到4%以上。非洲并非需要拯救的大陸,而且正在成為下一個提供發展和經濟機遇的偉大前沿。西方如果要加入到這個新的非洲故事中,那么與非洲建立新型關系很關鍵。
中國比西方尊重非洲
2000年,《經濟學人》雜志刊登了一篇封面文章——《毫無希望的大陸》,文章指出,非洲無可救藥,未來注定野蠻和發展不足,因為其社會制度落后,統治腐敗。幾年后,這一情節面臨徹底顛覆,因為對于日漸崛起的東方超級大國——中國——的戰略利益而言,非洲大陸變得至關重要。
盡管中國已與許多非洲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甚至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參與幫助非洲大陸的反殖民斗爭,可是中國在這個大陸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小的。
然而,在21世紀伊始,中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工業化陣痛,它開始意識到非洲自然資源和農礦產品豐富,有尚未開發的廣闊市場,是具有長期戰略價值的地方。通過利用各種不同的工具,包括擴大貿易、投資、貸款和基礎設施援助,中國成了在非洲占主導地位的外國力量,以及那些期待追趕中國飛速發展腳步的非洲國家頗為青睞的合作伙伴。
在西方,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常常被描述為新殖民主義,或者剝削利用。中國涉足非洲當然也是由其自身利益所決定的,而非出于利他主義。但是,這一批評沒能討論的是,中國如何在非洲變得如此成功。
這一問題的答案是,中國在本質上未將非洲看做需要拯救或說教的大陸,而是將其作為商業交易中的長期合作伙伴來對待。中國并沒有展現自我標榜的傳教士熱情,而是基于互惠互利的基礎,向非洲國家傳達無關道德的、有說服力的信息。
這樣一來,中國比西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更尊重非洲,后者視非洲為無可救藥的、需要管教的孩子。相反,中國達成商業交易,用貸款、基礎設施援助和商品來換取非洲的農礦產品、政治支持以及進入其廣闊市場的許可,同時讓非洲人自己尋找其問題的解決辦法。
西方媒體一貫譴責中國在與非洲政權打交道時采取無附加條件的態度,以此證明這對非洲人民是種傷害。然而這實際上說明了西方對許多非洲人的世界觀缺乏了解。
事實上,中國自己對民族復興的描述是,一個曾被西方帝國主義欺辱但已設法重振自己、成為強國的非西方國家。這在非洲有深刻共鳴。西方需要吸取的正是這一教訓。還有一個需要了解的事實就是,實際上,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中,西方的民主制度尚不容易被采用。
非洲故事已發生改變
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從中國的投資浪潮,到對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以及日益推進的現代化進程,非洲國家在過去15年中已經開始躋身全球發展最快國家的行列。從2000年到2010年,非洲國家的平均經濟增速是5.4%,這使非洲大陸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
非洲未來將發展成為世界舞臺上日益重要、持續高速增長的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因素:非洲繼續推進城市化和非洲年輕的人口。前者將使其不再主要是農業地區,而后者將使非洲大陸到2034年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勞動年齡人口。
非洲目前仍然主要依靠農業,僅有37%的人口住在城市。不過,它已經僅次于亞洲,成為全世界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大陸。因為城市經濟通常比農村經濟的生產水平高出兩倍,所以非洲大陸的城市化進程將帶來消費支出的顯著增長、工業化的顯著推進以及規模經濟的顯著提升,所有這些都為企業家帶來更大的機遇,讓他們能夠在市場飛速發展的最初階段成為這些市場中的領頭羊。
在未來15年中,預計非洲的消費支出將增至2.2萬億美元——是如今消費水平的三倍。在城市生活如此爆炸性擴張的情況下,服務業的整個鏈條將成為需要,這將為本國企業家及全球企業家帶來巨大機遇。
未來幾十年,西方和亞洲的許多工業化國家都將經歷顯著的老齡化趨勢,因為其人口不再生育同樣多的孩子,而人類壽命繼續延長。非洲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年輕的人口,到2034年,非洲將擁有11億勞動年齡人口,這使其成為全世界這一群體人數最多的大陸。
在過去15年中,非洲的現實和前景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從被西方著名媒體嘲笑的“毫無希望的”大陸,非洲現在被預測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擁有快速城市化和不斷壯大的市場。非洲時代已經到來。
西方需要新非洲戰略
未來幾十年將見證非洲邁向全球經濟中更為核心的位置,而不是像曾經那樣處于邊緣地帶。非洲大陸地域遼闊,相當于美國大陸面積的近四倍,年輕的、日益增長的人口,以及一個快速城市化、迅速增長的時代,這些將確保對于我們如今這個時代的全球商界和政界參與者而言,在非洲的影響力至關重要。
在現代,西方長期忽略非洲,要么將其當做無可救藥的廢物,不放在心上,要么簡單地只在資源、安全和防務問題上考慮非洲。中國的進入突然改變了非洲一直處于其想象中的這一范式。在過去,西方作為資金和技術的持有者,擁有壟斷地位,非洲國家不得不迎合西方,以獲取其中之一,或者二者都要。但如今,中國的存在為非洲國家提供了替代選項,使西方國家傳統的政治干預權減弱。隨著更多的國家,比如印度、巴西及其他國家,致力于在非洲大陸獲得影響力,非洲國家處于前所未有的地位,其戰略選擇優于之前的任何時候。
盡管中國在非洲大陸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可是西方,尤其是美國,仍擁有重要優勢,包括擁有更透明的政治模式;在特定的重要部門,擁有更好、更成熟的技術;以及擁有獲得認可的全球品牌,而這是中國仍缺少的。然而,這些優勢并非永遠都能確保擁有,事實上,優勢的窗口期日益縮短。因此,隨著非洲大陸未來的地位日益顯著,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必須開始重新評估其在非洲大陸的態度及戰略,以鞏固與非洲國家的伙伴關系,這非常重要。
西方如今擁有重新調整與非洲關系的機會——從黑暗的歷史中擺脫出來。這段黑暗歷史始于剝削性的帝國主義,而更近的歷史則打上了家長制的印記?,F實是,非洲如今是一個充滿抱負和活力的大陸,西方國家是時候開始將非洲作為平等伙伴對待了,是時候了解其自己定義的目標和需求了。
“白人的負擔”這類論調只繼續存在于西方的思維中,而曾經導致非洲人自我束縛的態度如今只是束縛了西方了解非洲潛力及未來的能力。放棄這一思維的時機就是現在。否則,西方在非洲的影響力將繼續消退,而且比我們所能想象的更加迅速。
摘編自2016年6月7日《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