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搞不清佛教和禪宗到底怎么回事兒。簡單說,它們有一種關系,三種區別。所謂一種關系,就是包含關系:佛教有無數派別,禪宗只是其中之一。所謂三種區別,其一,使用范圍不一樣,佛教是世界通用,禪宗是中國首創;其二,師承來歷有區別,佛教以釋迦牟尼為祖師,禪宗以達摩祖師為正宗;其三,修行方法不一樣,佛教提倡清心寡欲、忍受痛苦,所以有個說法叫“苦行僧”,而禪宗講究覺悟,立地成佛,可以不吃苦,可以不念經,甚至可以不認字,照樣可以當祖師,做老大,成為CEO,走上人生巔峰。所以為什么禪宗有市場就比較容易理解了,中國的禪宗程序簡化,入門簡單,最關鍵的是禪宗與時俱進,愿意接受并迅速融入中國文化。
對普通人而言,關于禪宗的牛人我們需要知道的、名氣最大的也就這么兩個。
第一個牛人是達摩祖師。關于達摩我們已經在各類武俠小說中有所了解,他貢獻了一個成語叫作“一葦渡江”,顧名思義可以看出達摩祖師輕功很好,水上漂或者蜻蜓點水之類的功夫都不在話下。他還有個舉動叫作“面壁九年”,就是在他渡江以后,在嵩山找了山洞(根據我們的經驗,山洞一般都是高手和寶典出沒之地)靜坐九年,九年后雙眉盡落,一炮走紅,聞名天下。當然,友情提醒一句,不是所有在山洞隱居靜坐的人都能一炮走紅,山洞不能太隱蔽,不然只能在山洞里面坐一輩子,不論在什么時候,宣傳都是很重要的。
在達摩祖師之后,牛人就少了,禪宗的二世到五世傳人對我們來說都屬于籍籍無名,比如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都還不錯,但是名氣和影響都沒有達到婦孺皆知的地步,一直到了六祖慧能,新的巔峰開始出現。
第二個牛人是六祖慧能。慧能小時候路上聽到有人誦讀經書,突然發現了自己興趣和天賦所在,決定去找當時很有名的弘忍法師學習佛法。面試的過程十分驚險,充滿智慧:弘忍說你是哪里人,慧能說我是嶺南人,弘忍開玩笑說你一個南蠻子,怎么學佛?;勰荞R上回應:人性分南北,佛法無界限,嶺南人為什么不可以學佛?面試官弘忍當時就一陣狂喜,這不就是我要找的人么。但是面試官通常不能喜形于色,以免影響談判條件,就按捺住內心欣喜,板著臉說,你根性資質欠缺,要想留下,只能去廚房舂米,干還是不干?慧能接受條件,連頭發都沒剃度,就以實習生的身份在廚房劈柴燒水了八個月。

八個月后,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有這么一天,弘忍法師把所有的弟子們全都叫到一起(當然慧能還在實習,只能繼續在廚房干活),現場布置了個作業,讓每個人都寫一首偈(偈讀音為記),也就是類似于詩歌創作和命題作文之類的,寫得好就挑選了做傳人的備選。弟子們基本都放棄了,因為不寫就算了,如果寫出來結果寫得很差,跟別人一對比,這就丟人了。放棄的原因還有一個,有個大弟子神秀是公認水平最高的,大家就沒必要獻丑了。大師兄神秀深更半夜的就找了面墻,偷偷摸摸寫了首偈在上面(這個在墻上題詞的習慣影響深遠,流傳到后世凝練成四字箴言“到此一游”),這首偈名氣很大,內容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第二天一早,這首詩就傳開了,不用問肯定是出自大師兄的手筆,弘忍法師一看,一般情況,不怎么滿意。但是大弟子是重點培養對象,要保護他,就說寫得還不錯,于是弟子們就開始當成紅寶書一樣爭相背誦。不過老和尚偷偷把神秀帶到房間,說你這寫得不行啊,再弄一首,弄好了名正言順傳你衣缽,神秀就趕緊回去重新創作了。寺院里人人都在背誦紅寶書,于是在廚房干活的慧能也就聽到了?;勰芤宦牄Q定也寫一首,于是也找了晚上,站在墻邊心潮澎湃,提筆蘸墨,顫抖著猶豫了半天,又把筆放下了,為啥呢,因為他不會寫字。后來就找了個人幫他在墻上寫了一首,這首名氣當然也很大,關鍵是跟神秀那首是針鋒相對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個偈一出來,弘忍法師就傻了,這首偈是相當犀利,一針見血啊。神秀那個其實寫得很辛苦,神秀也是個好孩子,也是個苦行僧,你看他為了除去世間煩惱,還“時時勤拂拭”,不讓沾灰塵,也算不錯了。但是慧能一開口,原來神秀討論研究了半天的東西根本不存在,這不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么?直接一個釜底抽薪,結結實實打了神秀一個巴掌。
弘忍法師畢竟是過來人,眼界高遠,深謀遠慮。就用鞋子把慧能寫的這首偈給擦掉了,撂下一句,也就這么回事兒!收拾完現場轉身就走了。第二天,弘忍法師專門跑到廚房里,看到慧能還在舂米,就問,米弄好了沒?慧能說米沒問題啊,關鍵是沒有“篩”,搞不起來?;勰苓@是一語雙關,篩子的篩,下面就是老師的師,意思是老師沒搞定,就沒法往下干活了。弘忍一聽心知肚明,就拿起禪杖咚咚咚在舂米用的石頭上敲了三下,頭也不回離開了。

這個段落大家是不是有幾分熟悉,后面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一個和尚就在夜半三更跑到弘忍法師房間里接受教育了。老師就開始給慧能講經傳法,然后決定授予缽盂袈裟,正式指定慧能為禪宗第六祖,六祖慧能開始正式上崗。傳位之后,弘忍就連夜護送慧能渡江撤離,因為神秀勢力非常之大,羽翼日益豐滿,眾弟子們也不能接受這么一個來路不明的文盲實習生做祖師,所以此地不可久留。
過江以后,慧能就在南方隱姓埋名過了十幾年,一直等到北方的神秀已經威名遠播,自己估計也不會構成對神秀的威脅,就想不用再藏著掖著了。他暴露身份的故事大家肯定也是耳熟能詳,當時,他在廣州法性寺潛伏。有這么一天,寺廟里有風吹過,于是幡旗搖擺,風吹幡動,于是一群和尚開始哲學討論課。有人說是風動,有人說是幡動,慧能淡定說了一句話結果石破天驚: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寺院的主持一聽,趕緊把慧能請進屋里,說早就耳聞禪宗法嗣流落嶺南,估計就是你吧?慧能就不再隱瞞,拿出衣缽,主持納頭便拜。慧能趕緊拒絕:不合適不合適,我這頭發還沒剃度呢。主持就先給慧能剃度,然后再拜慧能為師,慧能就正式在嶺南升壇傳法,成為禪宗南宗,與以神秀為代表禪宗北宗雙星閃耀。
那么南北宗有什么區別呢?從神秀和慧能的性格和天賦就能看出來,神秀的北宗講究漸悟,慢慢修行,終成正果;慧能的南宗講究頓悟,不需要繁文縟節,簡單直接,只要覺悟,立地成佛。毫無疑問,這種簡單易行的修行方式迎合了太多人的需求,最終成為禪宗的主流。
最后說說禪宗和佛教給我們的生活和思維留下的東西。其實生活中有很多詞語都是來自于佛教和禪宗,只不過很多人渾然不覺而已。比如說“世界”“大千世界”“實際”“智慧”“覺悟”“緣分”“剎那”“現象”“過去”“障礙”“解脫”“慈悲”“宗旨”“三生有幸”“自作自受”“生老病死”“煩惱”“執著”“一絲不掛”“天花亂墜”“莊嚴”等等等等。
總之,沒有佛教和禪宗,“中國人如果離開佛教文化的延續,連說話都不完整了”,趙樸初先生這么說。我比較贊同,基本就是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