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協同創新的不動產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為完成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開放式、有特色、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的發展目標,結合不動產學院產業專業特色,探索協同創新的不動產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協同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1-0025-02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不動產學院是國內首家以“不動產”命名的以不動產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特色學院。該學院目前有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城鄉規劃、土地資源管理和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四個應用型專業,涵蓋不動產范疇的資源管理、環境工程與管理、規劃設計與管理和開發管理,涉及區域空間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城鎮化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與管理、住宅建設與房地產開發、農村與城市社區管理等多方面應用領域。作為一所特色的產業應用型學院,密切聯系不動產行業,建立一個高效務實、全程滲透、多維互動的協同創新不動產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對不動產這一新型產業應用型學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協同創新理念
協同創新是一種新的辦學理念,指大學基于合作、融合與共享的價值準則,提高大學辦學水平與質量的思想觀念。
二、基于協同創新的不動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1.強調知識、技能、能力和綜合素質協調發展,全面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2.探索“多維協同”不動產應用型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機制,構建“多維協同”培養體系。
3.實現應用型不動產人才培養有規劃、有實踐,創新過程有合作、有分享,創新實踐有制度、有平臺。
三、基于協同創新的不動產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在課程體系、能力體系、教學體系、保障體系四方面協同創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四位一體”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 基于協同創新的不動產應用型人才“四位一體”培養體系
(一)課程協同
課程體系設計必須滿足個性化人才培養需要。目前不動產學院有四個專業,四個專業以“不動產”為大背景各具特色又緊密聯系。學院構建以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實踐課為必修課和以通識課程、專業方向課、個性選修課為選修課的不動產學科課程體系。學科基礎課是四個專業(土管、房管、資環、城規)的必修課,有高等數學、不動產通論、不動產法、城市學、經濟學等10門課。院內不同專業的專業課程可作為本專業的個性課程,院外不同專業的個性課程可作為院內本專業的個性課程,在專業主干課程模塊化的基礎上增加教學計劃的“彈性”,使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與自行編制學習計劃。
(二)能力發展協同
1.學生能力發展協同。結合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將學生的社會調查、支教普法、志愿者活動、各類興趣小組、科學研究等實踐活動納入毛概和思修課程的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社會能力和綜合素質。結合學生就業需要培養學生個性能力,激發學生參與個性實踐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就業綜合能力。
2.社會實踐與專業實踐協同。通過社會實踐和服務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進而了解行業和專業。如圖2所示,第一模塊中的個性發展模塊是針對部分學生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而設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競爭意識,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自主選擇,這是對學生個性能力的培養。第三、四、五模塊是專業模板,二者相互協同構成了完整的不動產實踐體系。
圖2 " 不動產實踐教學協同創新
(三)教學協同
1.與地方政府創建協同創新平臺。我院與珠海市斗門區蓮州鎮合作,共建“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鄉村建設實踐基地”。開設有勞動課、社會調查、攝影比賽和鄉村游策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提高學生們的社會實踐和專業實踐能力。結合學院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在農村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村莊建設、土地整合、制度建設等方面為蓮洲鎮發展獻計獻策,同時實現鍛煉教師、提高學生、強化教學、支持科研的目的。
2.與行業企業創建協同創新平臺。基于項目的訂單式培養或結合用人單位需要的定向培養,不動產學院在2006年就與雅居樂公司開展共同培養學生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2009年始,由中國奧園集團資助,由學院和奧園集團共同舉辦的品牌項目——不動產經營大賽開辦;2013年與中海地產采取為期三個月的房地產項目開發訓練營,集中開展業務培訓。
3.與國外大學創建協同創新平臺。加強國際合作,按照國際標準培養應用型人才。在房地產開發管理專業引進全英文教學,與美國密執安大學合作,重點開展美國不動產中介執業資質知識培訓,培養具備房地產開發管理知識、熟練掌握英語、了解美國不動產中介執業的國際化應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拓寬就業渠道。我院目前與墨爾本大學開展2+2模式聯合培養不動產估價國際應用型人才,并結合學院小學期教學計劃,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每年小學期與臺灣昆山科技大學房地產經營管理系合作開展訪學項目,為期15天。
4.實踐教學協同創新平臺。學院重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系統科學的設置了大學四年的實踐教學方案。實踐教學共分五大模塊,五個模塊自成體系,又相互協同。各個專業實踐模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如圖2所示,第三模塊是在第二模塊單科實習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集中實習實踐;第四模塊是在專業實習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實訓;第五模塊和第六模塊的實踐是對各部分實踐教學內容的總結和提高。
(四)保障協同
1.重點培養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不動產業的發展特色決定了本學院必須配備一支既有豐富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可以采用招聘、培養與聘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方面招聘“雙師型”教師,同時鼓勵原有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掛職鍛煉。另一方面聘用企業已取得相應國家注冊執業資格證書并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人員作為教學和實踐環節的任課和指導教師。
2.建立“走出去、請進來”的人才培養機制。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圍繞“應用性”的辦學定位,結合教師的社會服務項目和用人單位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到不動產業有關單位認知實習,學生帶著書本的疑問、專業的困惑去接觸社會、認識專業、培養專業意識。同時,聘請不動產業界的企業家、管理人員以及優秀的從業人員,讓他們走進課堂對學生進行專業實踐知識的教育,傳授實踐經驗,剖析實戰案例,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3.定期培訓和掛職鍛煉。一方面,對于工作一段時間后需要繼續教育的教師,鼓勵其在學院統一安排下比照在職攻讀博士的政策自行聯系國內外同類專業高校學習培訓;另一方面,學院安排實踐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到合作單位或實習基地單位掛職鍛煉,保障不動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可持續性。
4.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加強實驗教學、仿真教學和虛擬現實教學。加強環境工程、城鄉規劃、測量制圖、空間信息、國土整治實驗室以及房地產開發、土地利用與管理全程仿真實驗室和景觀生態、鄉村建設實踐基地的投入和建設力度,改善實踐教學條件。
不動產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全面推進基于協同創新的不動產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有規劃、有實踐,創新過程有合作、有分享,創新實踐有制度、有平臺,為社會培養有競爭力的不動產應用型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劉延慶.努力提升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競爭力[N].光明日報,2008-11-03.
[2] 劉克寬.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結構的改革與創新[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5).
[3] 陳小虎.應用型本科教育:內涵解析及其人才培養體系建構[J].江蘇高教,2008(11).
[4] 白政民.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內江科技,2007(3).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