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獨立院校將普通高等院校的智力優勢和無形資產與適應市場體制的籌資優勢相結合,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調查了解畢業生黨員的學業水平、社會實踐經歷、就業意向、就業觀念等情況,結合各基層黨組織開展畢業生黨員教育的具體情況,從組織管理、教育內涵和教育實施等角度探討在畢業生黨員就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畢業生黨員教育;就業;獨立院校
[中圖分類號] D26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1-0068-02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一支生力軍,獨立院校將普通高等院校的智力優勢和無形資產與適應市場體制的籌資優勢相結合,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突出人才培養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已經成為擺在獨立學院面前的重大問題。經過三年的教育培養和實踐鍛煉,畢業生黨員在理想信念、專業學習、工作作風、組織紀律和個人品德等方面相比其他學生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和示范性。畢業生黨員的就業狀況既是考量黨員綜合素質和先進性的標尺,也是學校人才培養、黨建工作開展實效性的成果。因此,開展畢業生黨員就業教育對于獨立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現實意義。開展畢業生黨員就業教育即將畢業生黨員作為教育主體,運用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有效載體,以實現學生個人發展、成功就業為目標,著重加強對其黨性修養、理想信念和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教育引導,提高其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強化其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從而提高畢業生黨員教育的工作效率和水平。[1]
一、畢業生黨員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份,回收48份,有效問卷47份,有效回收率94%。問卷主要針對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機械工程系的畢業生黨員的學業情況、就業意向、就業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解。
(一)基本情況
畢業生黨員中55.3%為獨生子女,63.8%為男性,48.9%出生于大中城市,27.6%出生地為縣城,23.4%來自于農村。85.1%的畢業生黨員學業水平優秀,專業成績在前30%。95.7%的畢業生黨員在大學期間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了規劃。74.5%的學生黨員在校期間主動參加社團,通過做兼職、打工等實踐活動了解社會,了解職場。23.4%的畢業生黨員將大學生群體定位為精英團體,認為該從事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23.4%的畢業生黨員認為大學生是普通勞動者,可以從事任何工作;53.2%的畢業生黨員認為大學生應該能屈能伸,適應現實情況。
(二)就業意向
超過半數的畢業生黨員將就業作為畢業首選,三成學生選擇升學,近兩成的學生將自主創業和出國作為畢業首選。34%的學生將國有企業作為首選的求職單位,21.3%的學生首選政府機關公務員。學生選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占36.2%,選擇在天津就業的占29.7%,選擇去二、三線城市或回家鄉發展的占34.1%。對于試用期的起薪,55.3%的學生的期望值低于3000元/月,27.65%的學生期望起薪在3000-4000元之間。超過七成的學生選擇考研的原因是希望提升學歷背景,將來有一個好出路。在選擇就業崗位的時候,學生優先考慮的因素是發展機會(占76.6%)、薪酬待遇(占57.4%)和工作環境(占46.8%)。畢業時未能就業的話,近五成的學生黨員選擇考研深造、暫緩就業。
(三)就業信息
畢業生黨員認為獲取就業信息的有效渠道有學校就業信息網、校內招聘會和校外招聘會。從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獲取就業信息的學生占到19.1%,17.1%的學生通過親戚朋友介紹、推薦獲取就業信息。六成畢業生黨員選擇就業時受父母的影響最大。
(四)就業壓力
38.3%的學生認為沒有工作經驗是造成就業困難的最主要原因,另38.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知識能力儲備不夠,27.7%的學生認為自我定位不夠準確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業困難。在求職過程中,近半數的學生認為缺乏面試經驗最為困擾自己,三成學生認為自己缺乏對崗位專業知識的了解,21.3%的學生認為自己缺乏對社會的了解。畢業生黨員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依次為工作實習經驗、人際交往能力、專業知識和技能、抗壓抗挫能力、溝通協調能力。
(五)就業指導
在擇業過程中,畢業生黨員最希望學校提供的指導服務是面試技巧、就業政策、生涯設計和就業信息。對于就業指導培訓,半數的學生希望可以根據擇業進行針對性指導,38.3%的學生希望可以針對面試或簽約進行指導,希望得到個人定位分析、形象設計、簡歷制作、商務禮儀等方面培訓指導的學生比例分別為34%、14.9%、6.4%和4.2%。
總體來講,畢業生黨員經過黨組織的多方考察培養,在思想、專業學習、工作實踐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面對就業的嚴峻現實,畢業生黨員就業觀念趨于理性,但仍存在功利性強、依賴性強、吃苦性差的特點。他們過多地將理想化職業、個人收益放在首位,忽略了自己在崗位上的實際能力大小;過多注重工作環境、區域環境的好壞,忽視了能否發揮自己專業優勢、體現專業價值。
二、畢業生黨員就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畢業生黨員就業教育的管理隊伍力量薄弱
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學校將就業工作看作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地采取各種措施全面促進就業,而對畢業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畢業生黨員教育工作一般由系輔導員老師兼任。輔導員工作內容繁雜,工作量大,包括學生的日常管理、宿舍管理、社團建設、校園文化、獎懲勤助、安全穩定等。每人所帶的班級、學生總數較多。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理能力較差,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都需輔導員解決。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大量消耗了輔導員的精力和時間,客觀上減弱了黨建工作的核心地位。
(二)畢業生黨員流動性較大,不便于集中教育管理
畢業生黨員學業松散,流動性大,要參加專業選修課的學習,要完成導師布置的畢業設計任務,一些學生要準備研究生入學考試,一些學生奔波于學校、實習單位、用人單位之間。學生整體精力分散,不能過正常的組織生活,不能及時和黨組織保持聯系,在教育管理方面出現了真空地帶。這給畢業生黨員的繼續教育帶來了一定困難,也會導致畢業生黨員降低對自己思想學習等方面的要求。部分預備黨員在畢業之際的組織關系轉接出現困難,成了口袋黨員、隱形黨員和游離黨員。
(三)畢業生黨員的就業教育內涵與現實存在差異
畢業生黨員大多是在大學二、三年級經過組織培養考察合格發展入黨的。由于黨齡較短,社會經驗不足,缺乏艱苦生活的磨煉,缺乏大是大非的考驗,所以他們身上政治覺悟不高、思想意識不強、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等弱點往往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因此,畢業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價值觀改造等理想信念教育應該是黨員教育的核心內容。但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面前,多數畢業生黨員希望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們更多需要面試技巧、就業政策、生涯設計等就業方面的培訓和指導。這客觀上導致畢業生黨員對黨組織后續教育內容缺乏學習熱情,從而影響黨員教育計劃實施的效果。
三、優化畢業生黨員就業教育的建議
(一)加強與就業指導部門的密切合作,對畢業生黨員進行分類指導
畢業生黨建工作隊伍和就業指導工作隊伍應加強聯系,密切合作,通過專項培訓、座談交流、工作日歷等適宜途徑來提升黨建工作隊伍工作的活力。畢業生黨員關注個人發展,發展需求呈現多元化特點,如考研、就業、“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針對不同的發展需求,黨支部應和就業指導中心密切合作,共同對畢業生黨員進行系統的指導,包括個人定位分析、就業信息篩選、政策宣傳、簡歷制作、面試指導、商務禮儀等。對畢業生黨員進行就業相關教育,再由他們和其他同學溝通交流,開展“朋輩輔導”,從而在畢業生群體中形成良好的就業氛圍,最終達到就業的全員化效應。
(二)創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的內涵和工作的時效性
打破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樹立“不拘形式、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利用畢業生黨員在校或畢業實習的各種機會,采取靈活多樣的講座、培訓班等形式,建立畢業生黨員QQ群,創造性地開展畢業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在畢業生黨員離校前,黨組織要認真開展離校教育,讓畢業生黨員通過學習黨章,重溫入黨誓詞,進一步端正入黨動機。在他們流動期間,要強化其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識,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增強黨性觀念、組織觀念、歸屬感與責任感。區別不同情況,適時轉出組織關系。對轉移組織關系確實有困難的,可以允許其組織關系暫留學校,但暫留時間一般不要超過兩年。[2]
(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畢業生黨員樹立積極正面的擇業觀
在對畢業生黨員開展就業指導的具體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關于理想信念、黨性修養的教育理念。通過黨員先進事跡匯報會等形式引導畢業生黨員分析思考,評判比較,鼓勵畢業生黨員到基層、到生產一線,倡導他們發揚甘于奉獻、樂于吃苦的精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個人價值。
[ 注 釋 ]
[1] 虞蓉,史志軍.高校畢業生黨員教育的效能優化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7):10-13.
[2] 歐洪湛.高校畢業生流動黨員管理對策研究[J].理論前沿,2007(7):44-45.
[責任編輯:覃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