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交通工具的發達,不同國家或地域人們的接觸和交往日漸頻繁,多種文化背景下的人聚集在一起的社會現象隨之出現。這些跨國文化必然是多元文化,現代護理人才必需要掌握多元文化的護理,即面向社會、面向人類,熟知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需求,按照不同文化特點提供高護理水平。
【關鍵詞】多元文化;護理工作
1.多元文化的定義及特征
文化是對一定歷史、地域、經濟、社會等的綜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產生不同的行為規范,導致不同的社會發展。多元文化即多地區文化,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文化社會。護理學是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知識為理論基礎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在護理工作中,工作的對象會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他們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個人經歷、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會導致對健康和生命觀點的不同認識,對死亡的理解不同及對護理的不同需求。
2.現代護理文化的發展方向
現代醫學教育模式、現代健康概念都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單一的疾病護理向的整體護理發展,護理不能僅局限于醫院而要走進社會、社區及家庭。護理職能的范圍包括治療、預防、保健、康復等方面,賦予護士教育、管理、研究等多種任務,甚至提供高質量的臨終護理等。因此要求護士文化知識要有全面性及多元性。
生物醫學教育模式的直接產物是以疾病為中心的觀念,目前,我國護理教育已納入到現代護理模式的內容;部分醫院都實施了系統化整體護理。傳統的護理教育和護理模式仍占相當比重,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要更新觀念,改變目前護理教育模式。將護理教育與治療、預防、康復及保健有機結合起來,在對培養護理人才的標準、知識的結構、具備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除了進行疾病護理,還要有社區保健、健康教育的意識并要求掌握其內容。也要具備心理咨詢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能用中西醫結合手段為服務的對象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從多元文化的觀念出發,對我們目前的護理教育模式、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有一個較全面的改革。
3.我國護理文化現狀
中醫中藥是我國的文化遺產,中醫護理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東、西方文化的背景不同,中醫與西醫的理論基礎有著截然不同。中醫護理與現代護理相結合的前提是要了解二者之間的異同點。中醫護理有兩個特點:整體觀與辨證護理。其中整體觀與系統化整體護理雖然表達的方式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都體現了對人類健康、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要從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的思想,可謂異曲同工。辨證護理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根據中醫的辨證所進行的的護理原則和方法。而辨證護理的有效完成離不開中西醫結合,是二者互補的結果,包括利用現代儀器設備對病人生命體征的監護以及在護理程序過程中運用的中西醫結合方法等。而中醫的技術操作如穴位注射、拔火罐、按摩、針灸等簡便易學又行之有效,既能減輕病人痛苦、也能解決實際問題,它是西醫護理操作所不可替代的。將中西醫護理有機結合起來并加以推廣應用,對提高護理的質量和價值有很大影響。
我們國家是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體系,對健康與疾病、生死觀、價值觀等方面存在認識上的差異,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宗教信仰、飲食習慣等。因此,要對不同民族提供相應的護理,就要研究他們不同的民族習俗,了解他們的需要,以人文、地理等知識來縮短相互間的差距,達到有效的溝通。
4.加強多元文化教育,推動護理文化向縱深發展
目前用于指導我國護理實踐和研究的護理理論大部分來自西方,像護理程序及整體護理模式等。而理論的產生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環境及實踐基礎上發展而來。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傳統醫學仍在不斷地發展,對護理學也有著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臨床護理中,存在著我國特有的護理類型—中醫護理和中西醫結合的護理。目前,在我們國家中醫院內,大多都是實行中西醫結合護理,它充分體現了東方文化與西方的文化兼容性。
多元文化護理是現代護理的發展方向。要開展這一層次的護理,就要提高思想認識,加強護理教育。護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必須打破狹隘的辦學觀念,更新傳統的教育理念,樹立國際型人才觀,盡快與國際護理接軌。
【參考文獻】
[1]計惠民,白小嘉,張媛.多元文化護理基礎理論概述[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2.10(4):322
[2]李楊,鄒海歐,張華梁等.西方護理理論構建對我國護理理論研究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8):986
[3]蔣海蘭,曹和安.護理教育應對多元文化護理的對策[J].現代護理,2006.12(17):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