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口升學是國家從高校招生計劃中選擇部分專業,拿出專門指標,對希望繼續深造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對口專業的高考,為優秀的中等職業類學生提供上大學深造的機會,對口高考既降低了難度,又能發揮各自的長處,相對普通高考,考上大學的概率高,可以滿足同學們學習深造的理想。
【關鍵詞】對口升學;文化基礎課程
參加對口升學考試的背景 幾乎每年都有這樣的場景:數以百萬計的本科畢業生涌向就業市場,卻發現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與此同時,作為勞動力需求大戶的企業也在抱怨招不到理想的人才。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正是此輪職業改革面臨的首要現實挑戰。2014年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有數據顯示,未來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將從目前的55%提高到70%-80%。更具質量和效率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將隨之形成。鑒于這樣的背景,越來越多的職業中專學生選擇參加對口升學。參加對口的學生在中專學什么專業,就參加該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對口升學考試,被高校錄取后,繼續在這個專業學習、深造。對口升大學與普高升大學比較考試的形式相同都是采用3+X(即:三門文化課+專業課)的形式。(三門文化課為語文、數學、英語,專業綜合以外,有的專業需要測試物理或者化學等專業基礎課)二是高校新生錄取的渠道和方式相同。都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按照一定程序統一劃線,統一錄取。三是考入高校的對口升學考生的待遇與普高考生相同。各招生高校無論是師資安排、課程設計,還是學生獎學金和畢業文憑以及學位授予、考研等方面,都與普高考生一視同仁。對口升學所有開設的課程難度都低于普高,別是數學和英語。教材的難度比普高教材低了很多,這對技工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對口升學主要適合的是中考成績不理想、分數低于高中錄取線的考生或是中考成績雖然能升入高中,但高考無望學生。
針對學生的上述情況,我在指導學生復習時采用以下方法,以供探討。
一、從心理上給予支持鼓勵
因為基礎差,大部分孩子信心不足,積極性差,又加上惰性心理,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隨波逐流,沒有目標。作為教師,我從多方面給與分析:對口題目簡單,基礎題型占多數;一旦升入大學,因為有專業基礎,適應快,以專業為主體的大學課程會顯示對口的優勢;歷屆對口學生的發展值得他們學習和驕傲等,學生積極性高了,接受知識就會加快,學習氣氛會變得濃厚。讓學生自愿組成學習小組,組內成員相互討論相互督促,組間展開競爭,增強學習氣氛,增加積極性。
二、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
根據大綱,每一章節的基礎知識點都進行梳理,尤其是基本的公式、性質、定理,各部分的特點,簡單卻詳細,抓住主體,鞏固每部分的基本點,包括初中學習的重要公式如完全平方公式,為配方打好基礎;立方差、立方和公式;韋達定理在二次函數的應用等。讓學生把每一顆珍珠都收藏于心,為綜合復習奠定基礎。復習完章節后,歸納每一章節的基礎題目,現在有多媒體的教學,高信息手段,為我們提供了方便,我給孩子們把習題發到群里,他們下載完成,節假日都不受影響。有的孩子比較細心,詳細的把知識點整理在一個本子上,隨后綜合復習時及時查詢,及時鞏固,每次模擬都有一定進步。
三、知識的綜合匯總
當學生把基礎知識點歸納好后,真正的測試還有一定距離,雖然對口考試題目簡單,但是也不是單純的一題目一個知識點,這時候就需要進行綜合復習,注重知識點的組合,引導學生分析應用的原理,分析的方法。比如解析幾何的學習,以畫圖方式注重數形結合;三角函數注意三角函數的關系,平方關系的靈活應用;二次函數注意對稱軸的分析等。注意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組成學習小組,組員間相互講解,鍛煉思維的形成,同時注重主觀題的解答,做到步驟詳細又不啰嗦。
四、心理素質的鍛煉
作為職業中專的學生,很大一部分孩子適應力差,心理素質差,同樣的題目,作為練習題就做的很好,一旦在考試卷子上出現,情況可能就大不一樣。這時候我采用模擬考試,鍛煉孩子們的考試心理,隨時抽查測試,讓孩子們適應考試環境,不緊張,不急躁,能將自己的知識進行最大化綜合,考試中發揮出最好水平。同時將每次測試成績進行縱向對比,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加孩子們的信心。有一個女孩,模擬考試都極其緊張,急于取得好成績,拿到卷子表情嚴肅,當發現一個小題不會,焦急的表情展現無遺。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及時肯定,多鼓勵,以免心情影響考試中的發揮。
五、自我評價體系的成立
最后階段采用自我評價,即孩子們討論分析后出一份模擬試卷,擬定評分細則,進行考試完后,交叉評分,并分析試卷和解答的優點和缺點,既了解了考試的基本環節又鞏固了基本知識點的考核,同時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梳理,明確解題思路和步驟,便于查缺補漏。最后再對課本進行瀏覽,確認比較模糊的環節。
學生的學習應該有與他們自己相適應的方法和步驟,作為教師適當的引導能提高效率,以便達到較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任金輝.職高數學對口升學復習的試卷分析[J].職教論壇,2003(22)
[2]王漢瀾.教育學[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