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點,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并積極做好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工作,這樣才能做到讓學生舒心,讓家長安心,讓社會放心。本文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在呵護青春健康、養成良好習慣、引領價值取向、培養積極品質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分析了學校做好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途徑
多年來, 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在呵護青春健康、養成良好習慣、引領價值取向、培養積極品質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學校獲評“全國十佳標桿青愛小屋”、“全國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省健康促進金牌學校”、“省綠色校園”、“省平安校園”、“無錫市青春期教育示范基地”、“江陰市青春期教育品牌學校”等榮譽。
一、匠心打造愛的小屋,不斷強化青春期教育的陣地建設
1.打造青春家園。“青春家園”由青春期教育室、法制教育室、音樂放松室、認知調節室、情緒宣泄室、沙盤游戲室、團輔活動室和心理咨詢室等八個功能室組成,通過網絡電腦、液晶投影、傳感測試儀、認知機器人、自信小天使、智能宣泄儀、傳感自行車等信息化手段,把有限的青春期教育活動空間伸展到廣闊無限的網絡世界,活動時空無限延伸,活動項目因數字化而豐富充裕,活動形式也因信息化而精彩形象。
“青春家園”由一位專職教師、七位兼職心理咨詢師輪流為學生提供服務,幫助學生解決青春期成長困惑,指導學生實踐體驗。“青春家園”中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式游戲活動,教師、學生甚至家長真誠投入、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學會彼此欣賞、關懷關愛、信任體諒,創設出融洽、和諧、激情的教育情景。生物老師帶領學生參觀青春期教育室,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了解生命孕育的基礎上認識生命的意義,進而認識自己,學會如何科學平安度過“心理斷乳期”。心理老師在拓展活動室中開展“步調一致、孤島求生、被摔活動”等潛能開發活動,培養同學間相互關心與支持的團隊精神。思品老師帶領學生去體驗認知調節室中的愛心抱抱人、自信小天使,通過贊美強化、重復確認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被人關愛與尊重,調節認知,擺脫自卑,重建自信。學生在法制宣傳室的“學法遵紀、規范行為,敬廉崇潔、從我做起,文明交通、安全出行,預防犯罪、安全自護”等四個主題展板前,學習法律知識,辨真偽、明善惡、分美丑,懂得潔身自好、自強自律、扶正祛邪。
2.創建“陽光網站”。學校創建了“云中七彩陽光”特色教育網站。網站共有青春飛揚、心靈雞湯、心海導航、心理案例、心理采風、家長課堂、心理百科、心理徜徉、心理測試、心理互助等10個欄目。無論是校內外的學生,還是家長、社會人士,都可以登錄網站,表達抒發自己參與團隊輔導活動后的心理感受,了解青春期健康知識,接受健康教育的網上咨詢。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和校內外乃至全國的專家實現遠程互動、消息互通、資源共享。學校的青春期教育活動也借助這個平臺,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惠及到更多的學生、家長、家庭。
3.建好青愛小屋。青愛工程,全面涵蓋了關愛與呵護青少年健康生活、心理和諧、快樂學習、人格成長、生命安全、道德建樹等豐富內容。我校緊緊依托青愛小屋的創建與推進,通過“牌房師書課,社影講家功”十項功能的遞次建立,逐步深入四大教育能力的實踐。青愛小屋以團輔活動為主、電影教育為輔,以活動體悟、團體輔導、電影教化等多種形式開展實踐體驗活動,將艾滋病防治、青春期性教育和慈善教育等納入心育課程,扎扎實實上好每一節專題課。學校定期安排青愛團隊教師集中學習,開展青春期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防艾教育為主題的專題培訓,不斷深化青愛工程教育內容。
二、悉心培養愛的師資,不斷強化青春期教育的隊伍建設
多年來,我校一直由校長親自掛帥學校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工作,構建了由分管副校長、心理輔導老師、年級組長和骨干教師為主體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形成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常態化工作機制,確保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始終擺上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分級管理,層層落實。
為切實提升學校青春期教育水平,我校2005年就引進了一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多年來,我們通過采取傳幫帶、送出去、請進來等措施,著力加強教師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目前,全校已有2名全國二級心理咨詢師,6名全國三級心理咨詢師,14名教師獲得了心理輔導員資格證書,學校所有40周歲以下的年輕教師都報名參加心理學課程的自考培訓,全校教師專業化的整體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青愛團隊教師也經常出去參加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專業教育能力。如張玉丹、黃鳴亞、袁麗萍、謝嫣、於永芳等老師都在無錫市、江陰市組織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會課比賽中獲得過一、二等獎。張玉丹老師還多次應邀赴無錫地區周邊學校講學、講課。良好的師資也為學校全面開展青春期愛的教育提供了較為堅強的人才支撐。
三、精心組織愛的教育,不斷強化青春期教育的課程建設
1.開設校本必修課程。我校編寫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并專門開設青春期心理教育校本必修課。每兩周一節的專題教育心育課,要求初一、初二年級學生人人必修,安排一名專職老師、一名兼職教師上課。我們將艾滋病防治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和慈善教育納入心育課程,在課堂中滲透防艾教育,普及關于艾滋病的癥狀、傳播途徑、如何預防艾滋病等多方面的知識。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初一課程中增設“團結互助拓展活動,生命的起源,走進生命的春天(青春期生理知識),防艾教育,感恩教育”內容,初二課程中增設“悅納美麗的青春,萌動的青春情,長大未成年(青春期性教育),飄動的紅絲帶(防艾教育),珍愛生命,拒絕毒品”,做好《男孩女孩》、《初戀那件小事》、《叫我第一名》、《艾滋病離我有多近》等電影剪輯教育課。
2.開展專項活動課程。學校每年5.25開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節”,組織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周活動,如觀看心理健康電影、組織專題講座、心理劇匯演、心理格言展示、閱讀書籍、出主題板報、編制心理手抄報、漫畫、心理健康笑話大賽、家庭教育社會咨詢等。通過櫥窗、板報、國旗下講話等途徑普及青春期性教育、艾滋病防治知識,開展好四個一活動:看一場青春期教育、預防艾滋病為主題的電影或紀錄片;召開一次青春期教育、防艾教育主題班會;看一本健康教育、艾滋病防范相關書籍,要求寫好讀書心得;開展一次以青愛教育為主題的心理會課比賽。
3.開發專題班會課程。班主任在班級中組織開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團隊輔導活動。如初一年級開展“認識自我與悅納自我”專題,讓學生清晰地認識自己的長
處與不足,對自己的個性加以張揚和完善,形成積極自我的觀念;初二年級開展“青春期男生、女生教育”專題,讓學生了解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如何平安度過“心理斷乳期”;初三年級開展“如何緩解心理壓力”等專題,減輕學生中考前的心理壓力,培養積極向上心態。班主任、思品生物老師也帶學生走進青春家園,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青春期教育、防艾教育,讓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種子在初中時期就埋進每個孩子的內心,呵護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為他們健康成熟地走向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點,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并積極做好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工作,這樣才能做到讓學生舒心,讓家長安心,讓社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