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23日,冬季達沃斯論壇在瑞士舉行,在中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遭遇最嚴重的大跌開年的當下,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參加論壇并發表的一系列講話無疑成為國人及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
方星海是此次達沃斯的“明星嘉賓”,接受了多家中外媒體的采訪,而股民更是試圖用放大鏡去解讀其一言一行,希望能摸索出監管機構對股市的思路。他的火爆程度不亞于現在正站在風口浪尖的“網絡紅人”(俗稱“網紅”)。
以下是方星海發言匯總:
1、熔斷機制不適合中國市場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接受在達沃斯論壇期間接受CNN記者訪談時表示,他勇敢、直率地承認,熔斷機制“不是一個適合中國市場的決策”。
他表示,“應該習慣市場波動”,市場波動是中國經濟從進出口拉動不斷向消費驅動轉型的“新常態”之一。
方星海表示,熔斷機制在西方市場廣泛使用,所以我們曾經以為它在中國也同樣有效。但中國市場由散戶投資者主導,伴隨(當時存在的)人民幣貶值壓力,以及全球新興市場的普遍下跌壓力,所以市場出現了很強拋壓,而熔斷又阻斷了流動性,并引發了市場恐慌性拋售。
記者:你是否認為熔斷是個錯誤的決定?
方星海:這不是一個適合中國市場的決策,監管者也承認了這一點。我們應該為監管者承認錯誤給予贊賞。
2、證監會并不存在人才危機
此外,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達沃斯出席“中國經濟走向何方”分論壇上表示,證監會并不存在人才危機,他還表示,發生在年初的中國股市波動,各界不應過于擔心。
在這場論壇上,方星海表示,2016年年初的中國股市波動,“大家不應該過于擔心”。他解釋稱,目前的滬指在2900點左右,較峰值時期下降了40%,但是把時間拉長,從最近的一年半來講,滬指總體上漲了30%。
今年以來,滬綜指已跌去16%,并間接引發了全球市場的拋售潮。
3、市場動蕩的根源在中國的資產價值重估
方星海表示中國股市震蕩不是太大問題,市場動蕩的根源在中國的資產價值重估。
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期,經濟供應面沒有滿足需求,機遇存在于供給側改革中。
他指出,中國面臨短期挑戰,市場正變得更加復雜,基本面、領導層因素都要關注。中國承受不起放任經濟增速下降的后果。
4、人民幣貶值對轉型不利
對于全球市場關注的人民幣貶值問題,方星海稱,中國不具備貨幣貶值的基礎,人民幣貶值對轉型不利。
方星海表示,“雖然波動性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變而有所加強,但人民幣不會也不需要大幅貶值,中國有較大的經常賬戶順差,大量外匯儲備,6.9%的GDP增速,因此并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此外,大幅貶值也對于國內消費不利。”
5、承認中國在溝通方面還存在不足
中國面臨短期挑戰;市場正變得更加復雜。方星海在發言中承認中國在溝通方面還存在不足。他說,中國正在學習如何溝通,你必須有耐心,從體制角度講中國還無法做到無縫溝通。
6、中國會履行人民幣進入SDR時的承諾
方星海在論壇上表示,“人民幣進入SDR后,的確要做一些趕工(China does have much catch-up work to do) ,”
“我們感謝IMF將人民幣納入SDR,當前市場擔心人民幣可能不能履行入籃時的承諾,但我向你們保證,人民幣一定會履行承諾。”
對于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向,方星海指出,“過去人民幣軟盯住美元,但現在盯住一籃子貨幣,國外市場每天在看人民幣匯率時,時常會感嘆——我的老天啊,中國究竟在做什么? 但我認為,不應該關注人民幣的短期波動,盯住一攬子貨幣是已經確定的政策。”
隨著中國不斷推進市場化改革,“我們一定會看到更多波動性,但中國經濟將會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方星海說。
7、GDP增速放緩:不必擔心中國經濟增長率急劇下滑
1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6.9%,創1990年以來新低,中國經濟進入“6時代”。
對于市場的擔心,方星海表示,不必過慮中國的經濟會急劇下滑,中國無法承受金融風險的進一步加劇,這將引發國內很多經濟問題。所以中國今年將有一系列政策和應對措施來確保經濟合理增長。
“我們可以期待(這些政策),所以不必擔心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急劇下滑。”方星海說。
此外,方星海還提到,中國的股票市場應該為經濟增長起到更多支持的作用,然而也確實是這樣的。
“去年,人們的關注點都在股票市場,而去年A股市場為企業募集了了1.4萬億人民幣,這也使得A股市場去年在全球募資金額中排名第一。當然,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方星海稱。
另一方面,方星海指出,中國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國內儲蓄和國內資本,這也使得中國在面對金融市場的危機和波動時更有信心。
8、不會通過大規模刺激來支持經濟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中國強有力的領導層有能力持續推動經濟轉型,并稱不會進行大規模經濟刺激。
據《華爾街日報》,方星海周三在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間歇時接受采訪表示,全球投資者和企業更應該關注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而不是短期的增長。
方星海提到:“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不是增速有序放緩,而是通過刺激維持不切實際地高增長,最終突然崩潰。”他指出,未來幾年中,加速“供給端的結構性改革,將有助于向消費型經濟轉型。”
不過,方星海也表示,中國不會允許經濟增速下滑過快,這意味著2016年政府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適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