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上,“巴黎畫派”無疑是特殊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是第一個不以風格而以地域為名的畫派,且立足于兩種文化之間,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其藝術語言的解讀和共性的探討。以夏加爾﹑莫迪為例縱觀該畫派,從極富象征意味的符號設置﹑無拘無束的空間構圖﹑濃烈主觀的色彩運用三方面,對該畫派的藝術語言進行解析。
關鍵詞:巴黎畫派;夏加爾;莫迪;繪畫藝術;形式;語言
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上,有一個從來也沒有組成的畫派,他們的畫派不以風格而分確以地域為名,這就是巴黎畫派。有意思的是,這些最終被劃入巴黎畫派的畫家,幾乎沒有法國人(當然有些人后來加入了法國籍),就是這樣一些來自異國他鄉的藝術家,聚集并活躍于巴黎。
然而,在巴黎,他們并沒有追隨于同時代的任何派別。盡管這些畫家與同時代的立體主義畫家多有往來,卻始終保有距離。雖然他們的畫具有表現主義的特點,但他們都接近野獸主義的溫暖與和諧,也不同于德國表現主義深刻的痛苦和自由奔放。即使對方有沒有共同的理念,這些畫派的畫家也都有著特立獨行的風格特點,如果你真的想找到一些他們之間的一致性,那就是他們不參加任何團體,都表現出對先鋒藝術的成功標志保持距離。
他們的作品有一個共同點,一種強烈但不揮之不去的悲傷。這與他們客居異鄉的情況相同,更與種族因素密切相關,因為巴黎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猶太人。英國藝術史學家赫伯特在《藝術的意義》一書中講述了一種特殊種族的藝術,他認為,藝術的本質是“猶太人是一種浪漫、浪漫的藝術追求,這幅畫作為猶太內心世界的一種表現,而不是解釋外部世界的工具”。無根的漂泊感,使他們的眼睛最后聚焦在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看到,巴黎學派的畫家雖然以表示為手段,卻從不為了揭示現實世界為目的,在其作品中體現出來的是現代人對自我的凝視。
夏加爾(1887-1985),白俄羅斯裔的法國畫家。在猶太教的宗教傳統和民間故事的滋養下,奠定了夏加爾帶有夢幻性的藝術幻想風格。另一個畫家莫迪里阿尼(1884-1920)出生在肯尼地區意大利南部的一個小鎮。在他們的作品中,體現出受到印象派、立體派的影響,但他們具有高度象征意味,無拘無束,帶有強烈的主觀藝術語言,可以說,作品中的藝術作品之所以會感到震撼而難以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夏卡爾立足于兩者之間的文化,受到了文化的洗禮后在精神和情感上以及珍貴的記憶中都是很難對別人進行綜合分析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根據作品的造型、構圖和使用對藝術家的審美世界,以及為其他現代藝術家豐富自己的繪畫語言,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一、極富象征意味的符號設置
要理解藝術家的藝術語言,首先是要找出現實與心靈的對應關系,而這一關鍵在于符號的象征意義。以夏加爾對故鄉維切布斯克的深切懷念為例,猶太人的流浪孤獨和宗教信仰的“萬物之愛”烙印在他心里,進而又表達在他的作品里。他的成名作《我和村莊》中就突出表現了貫穿夏加爾一生的作品主題。作品創作于畫家剛剛來到巴黎不久,畫上有變形的人物﹑動物和倒置的房屋﹑樹木,時空被打亂了,正常的透視比例也被放棄了,一切事物好像失去了重力一般,被任意安置在空間里。夏卡爾的許多作品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綿羊和牛以及典型的俄羅斯圓頂教堂,與人們的勞動融合在一起,這些符號是夏卡爾最深刻的印象。夏加爾經過藝術的分解把家鄉濃縮成幾個有代表性的符號,然后重建成畫。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專注于研究人物肖像和裸體,題材和樣式非常集中,他著迷非洲原始雕像,喜愛立體主義,從而吸取靈感。在他繪制的眾多女子肖像中,所有人物均有一致的造型樣式:沒有瞳孔或平涂以單色的杏核狀眼睛,不合比例、細長且稍稍扭曲的鼻子,長長的脖子,溜肩的軀體等。人物形象經變形后卻不是激烈夸張的,畫面依舊保持著一種沉靜和諧的美。莫迪生前為妻子珍妮創作了很多為人稱道的肖像作品,像《珍妮的肖像》《戴帽子的珍妮》等,透過作品,他符號性的表現特征變得有跡可循。
二、無拘無束的空間構圖
夏卡爾在畫面構圖上,呈現出強烈的自由感。他深知,對于傳統的學院派畫家來說,在表現外物時一般都強調某種準確與還原。但夏加爾卻有意打破這種傳統束縛,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印象塞尚和野獸派馬蒂斯的表現方式的沖擊。這個時期便形成了他作品中很重要的一個意象“類似無重力狀態下載空中漂浮的人物”,他讓畫面中的人物自由漂浮,飛到建筑物上呈倒立姿勢等,在現實世界中的空間秩序是夏卡爾重建。如在“三支蠟燭”,夏卡爾通過構圖來充分展現甜蜜的愛情和幸福。圖片三件白色的蠟燭和擁抱整個畫面的平衡分布的男人和女人,沒有激烈的筆觸和色彩鮮艷,人物建模簡單稚拙,能感覺到野獸派和立體主義的夏加爾。“生日快樂”,漂浮在空中的畫家,態度的現實是不可能的,扭頸吻貝拉抱著花兒的影像。這是一個“心理現實主義”,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他的工作空間不是客觀的空間,而是在選舉后更具創造性,契合人們的審美理想空間,因而才有突破時空的限制,多種形象同時出現于畫面。
莫迪人體畫,大多是斜躺的全身畫。在構圖上,裸女的軀干往往被有意拉長并常常被切斷。并且,這樣的切割使人們擺脫了古典人體繪畫的完整性和宗教意義,將重點放在人體本身,在視覺讓身體擺脫框架,使其看起來像漂浮在畫布上,使人體本身出現了。莫迪最著名的作品是玫瑰色裸體,裸體畫自由地伸展四肢、軀干,雖然它是細長的,但不奇怪。在抽象的背景襯托下,稍微紅紅胖胖的身體凸顯感官美和誘惑裁剪圖片擴展畫外的軀干。
三、濃烈主觀的色彩運用
夏卡爾的折衷不僅體現在構圖空間,通過他的作品還可以感覺到很強的主觀色彩運用。在他看來,不愿對古典繪畫的客觀對象取一個保守的、有意義的距離,而要脫離“現實”的框架。原來顏色的東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與審美客體間建立情感聯系后的“情趣”。如夏加爾筆下的人像頭部或粉或綠,同屋出現在不同的作品或藍色或紅色,都取決于畫家所傳達的概念。此外,夏加爾創作尚且時期是現代藝術占主流,野獸派的色彩表現主觀奔放的印象對他有深遠的影響,夏加爾高度重視畫面的色彩語言。夏卡爾的自傳《我的生活》,有很多提到他愛紫丁香般的顏色,喜歡用紫色的漆。在他的眼里,星星,天空和空氣是藍色的,地球是紫色的,花也是紫色的,他有一種藍色和紫色幾乎持續的偏好。因為這樣的偏好,導致他創造了一幅紫色或藍色的藝術作品。
較之野獸派過于露骨的色彩與線條,立體派有著過于理智的形體分析,莫迪則更傾向于用一種韻律感的線條和色彩表現鮮活的生命。縱觀莫迪的作品,顏色算不上絢麗多彩,但這樣的色彩正恰好表達了畫中人物的風情。在他的作品中,畫面的背景色彩表現略顯壓抑,而對于主體人物的刻畫,色彩則呈現出寧靜、飽滿的感覺,色彩對比極為強烈,這既是莫迪自身性格的展現,也是對他內心矛盾情感的直面流露。單純的用色,在色彩對比間形成了色彩的微妙變化,概括且近乎平涂的色彩,進而形成濃重的裝飾性效果,色彩及其夸張變形的造型表現,使得畫中人物具有極強的形式感。直觀展現了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莫迪畫風,是由多種藝術聚集而成的。
四、結語
關于藝術是什么這一問題從蘇格拉底時代便開始探討了,無數藝術家對其做出很多解釋。如果藝術是一個心靈的創造,那么毫無疑問,從巴黎學派的作品開始就充分展示了這個想法。即最大限度地從符號的組合,空間的重建和顏色的使用創造。
在整個20世紀的藝術潮流的現代流派中,巴黎學派的藝術家與“保守”的態度,捍衛自己的獨立性。他們拒絕參與任何流派,拒絕簽署聲明,這看似“不合群”的怪癖,當時看起來有點過時。然而,經過近百年的沉淀,我們看到的是,這不以“漂流”為信念、堅持自己藝術的群體,卻獲得了獨特的價值。今天,藝術經歷了不同的發展和輪回,再次展示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狀態。在面對當代藝術的困惑時,一個真誠的聲音,通過時間和空間的時刻來到了:“藝術不應該堅持的性能的靈魂?”這是藝術家來自心靈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瑞廷.巴黎畫派[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2]耿幼壯. 天使的墮落和天堂的鄉愁——夏加爾的繪畫與伊利亞德的神學[J].文藝研究,2005,(05).
[3]陳訓明編譯.我的生活——夏加爾自傳[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
[4]劉檸.藤田嗣治:巴黎畫派中的黃皮膚[M].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
[5] 程宏誼.藝術是一種心靈狀態——紀念畫家夏加爾誕生120周年[J]. 上海集郵. 2007,(06) .
[6] 耿幼壯.天使的墮落和天堂的鄉愁——夏加爾的繪畫與伊里亞德的神學[J]. 文藝研究. 2005,(05) .
[7]維羅尼克·普拉,安定.最后的訪問——夏加爾98歲生日前夕在家中接受《費加羅》畫刊記者普拉的采訪[J]. 世界美術. 1987,(04).
作者簡介:
蔣瑩,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當代美術史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