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育作為人文藝術教育的一種形式,對于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理工類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美術教育的缺失,把美術教育邊緣化對待,不利于高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與多元文化的建設。基于此,通過分析美術教育的功能以及作用,結合當下工科院校美術教育的現狀,期望探索出適合工科院校美術教育建設與發展的可行性路徑,為工科院校美術教育的發展與建設有所貢獻。
關鍵詞:美術教育;理工;審美;綜合素養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到一線去為地方的經濟發展服務。職業院校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承擔著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任務,各類職業院校為適應形勢的發展,改變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方式,普通學校尤其是理工類高職側重于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與能力的提升,而在藝術人文教育尤其是美術素質教育的培養中則出現了缺失,如何能科學而有效地解決這其中的問題,對今后的人才綜合職業水平提升起著重要的意義。
一、對美術教育的認識
(一)我國美術教育的源起
我國美術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它萌芽于上古人民艱難的生活環境與勞動狀態中。到了周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它就是周代的六藝。這種教育具有超越功利的意味,它對于維護宗法統治,形成良好的民風具有重要的作用。到了近代,蔡元培把它確立為國家的教育方針:新式的教育不僅要傳授科學知識、培養技能,尤其要健全人格精神。從美術教育的發展中可以感受到經濟社會的進步在推動著美術教育的發展。
(二)美術教育的功能
高等職業院校特別是理工類院校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產業勞動者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當代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適合的勞動者,還需要培養具備高尚的情操和人文素養的學生,專業技能的傳授和藝術教育共同促進使得具備高水準的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在高等院校中的理工院校的學生不同于其他文科類、藝術類職業院校的學生,他們思維的邏輯性更加縝密,對待事物客觀辯證性的態度去思考,但由于年紀小缺乏心理疏導,有時容易走向死胡同,或是形成壓抑的心理狀態,這樣的職業教育形式不利用培養出具備健全人格的人。因此,需要在學生當中推行審美藝術教育引導和培養積極進取、健康的文化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此期間,藝術教育尤其是美術教育起著重要作用。
美術教育是教育者通過生活藝術之美的事物使受教育者提高個人的修為與審美情趣。這些藝術作品按照一定的藝術法則把自己的情思和思想態度借助客觀形象表現出來,作品不僅反映了作者的內心,還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開展美術教育,通過賞析名家名作、動筆臨摹、自主創作,讓學生在美的視覺藝術中得到熏陶,在繁雜的邏輯運算的學習中得到疏解與釋放,通過美術教育所培養的綜合素養與審美品性對于勞動者的終極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力量。
二、理工類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現狀
隨著社會形式的發展及高等院校爆發式的擴張,高職院校尤其是理工類高職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專業技能的培訓上,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專業訓練或進行科技創新研究,忽視了文化藝術修養的培育。在專業課程的安排上比例嚴重失調,專業課程比重過高,缺乏藝術人文素養的學習。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理工類高校缺乏對藝術類課程尤其是美術課程的認識,認為工科類職業院校只需要技術,不需要藝術,缺乏相應的管理體制;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實用主義的影響,現在一切課程的學習只為今后工作服務。這樣一來培養的人才只能滿足于眼前的工作形式,但對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性發展十分不利。此外,課程標準不明確,美術教育作為公共課也需要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建設,完整的美術課程體系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及教師教學的科學有效性。
三、理工類高職院校開展美術教育可行性路徑分析
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國理工類高職院校對于美術教育的認識不充分,缺乏對美術教育的足夠重視,美術類課程的開設很少,或是尚未開設相關課程,這樣的教育使得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全面的發展受到制約。因此,我們需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措施解決這個困境。
(一)改變認識,把美術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結合,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美術教育對于人綜合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的高等職業院校需要改變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努力為培養出有較高道德素養和審美素養的人而努力。審美教育具有體驗性、主動性和娛樂性效果,與德育、智育及體育有所區別,但它們是相互融通、相互促進的。其中美術教育與德育的關系非常緊密,美術審美教育主要通過如繪畫、雕塑、書法、設計等科目向受眾傳授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感化大眾,使受眾形成健康、積極的審美觀。對于其與智育的關系,通過讓受教育者受到美的感受激發人的潛在能力,促進主體技能和智能的培養。而在美育與體育的關系中,通過審美體會各種體育運動中表現的人體美、氣質美來激發人對于體育運動的愛好。因此為了讓高等職業教育不斷地發展,提升職業教育者的水平,將美術教育融入德育、體育教學中,增加美術公共課的投入是開展美術教育首要解決的問題。
(二)建立美術教育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藝術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在學校中開展美術教育使人具備完備的藝術修養與道德情操,進而促使人們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美術教育的開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促進學生多元發展。一是針對學生專業特點,開展美術類必修課與選修課,目的是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能力;二是拓展課外美術活動,充分利用學院藝術類教師的師資,通過組建學生社團,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的美術創作、藝術欣賞來激發學生對于藝術審美、美術創作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團隊意識;三是開展全校性的美術活動,以學院團委牽頭,通過征集手稿的方式讓全院師生參與進來,讓學生逐步喜歡上繪畫,培養學生觀察記錄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三)改進教學方法,創建高效課堂
傳統教學形式僅僅是簡單的師徒傳授,教師在講臺上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脫離了學習實踐。目前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仍然采取這種方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美術類課程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教授課程,例如建工專業可以開設建筑美學、建筑賞析等類型課程,提升本專業人才的水準;其次利用現代媒體的教學手段,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提高審美認識能力。
美術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及人文素養,為了調動學生的感知力,教師應加強課程的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啟發式教學、命題創作等形式,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翁,主動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逐漸融入快樂的學習體驗中。
(四)開展多種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育人情境
開展高品質校園美術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抒發心情,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例如在每年的水環境日開展呼喚公眾保護水、節約水的意識的公益活動,通過利用學校有限的場地,組織學生繪制百米長卷,抒發共同保護水資源的良好愿望;再如組織學生用畫筆裝點校園環境,等等。這些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美術愛好,給他們豐富蘊涵想象力插上了翅膀,既作為課堂美術教育的延伸,又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得到了審美體驗的提高,帶動校園文化建設多元化發展的形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是理工類高校一項長久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期間可能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還需要不斷總結完善提高。在理工類高職院校開展美術教育是可行且不可或缺的,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我們需要將美術教育等人文素養教育始終貫穿于整個職業教育體系中,為培養富有人文素養的高技能型人才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聶振斌.文化本體與美學理論建構:聶振斌美學論文集[C].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袁濟喜.傳統美育與當代人格[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3]盧建平,胡業華.職教教師教育共同體[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4]湯百智.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5]賀榮敏.美術教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6]和家勝.藝術教育知行錄[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江西水利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