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漆畫是產品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且有特色的課程,為改變目前漆畫統一教學模式下產生的千人一面的作品現狀,在創作中非常需要結合本地區、本民族的地域特色。通過民間采風和實踐活動,來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調研能力,將民族民間文化轉換成課程資源。四川樂山作為國內著名的旅游名城,佛文化、川劇、蜀繡、年畫等珍貴的本土藝術文化資源,都可以成為漆畫創作的靈感來源。教師群體從學科改革實踐中也要不斷積淀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共同促進高校教學改革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漆畫;地域特色;傳統藝術;學科改革
[本文系樂山師范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32]
漆畫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一種,有著悠久璀璨的歷史。狹義的漆畫指以天然大漆為主要材料的繪畫,廣義的漆畫是指一切運用漆性物質的繪畫。漆畫具有繪畫和工藝的雙重屬性。它既是藝術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裝飾品。它源于生活,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畫者在創作中不自覺地完成了對原生態民族藝術的傳承和再創造,并以其自由夸張、色彩艷麗的形式和大膽想象的手法,創作出大量蘊涵民族民間文化的漆畫作品。四川極其豐富的民俗文化,奠定了四川乃至樂山漆畫深厚的文化基礎。發展至今,引入教學的漆畫,是產品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中不可或缺的課程,旨在鍛煉學生專業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現代漆畫既是平面構成、色彩構成、材料與技術等專業課程的升華,更是產品設計、視覺傳達、環藝設計專業在設計中頻繁運用的知識體系及靈感來源,優秀設計師的構圖法則、形式美感、肌理技法等都在學習漆畫課程時打下堅實基礎。目前多數高校該門課的教學狀況運行中規中矩,大多遵循以縱向階梯型結構的教學方式,如“先繪畫后裝飾,先寫實后形態,先平面后立體,先技術后藝術……”,這樣的先后順序并不是邏輯規律所規定的,而更多的是習慣與經驗的作用。其結果就是知識仍然被局限在學科板塊內,單線聯系導致學科知識難以交叉。學生在掌握漆畫幾種重要技法的基礎上,只需按教師給的題目進行若干幅漆畫作業創作即可,風格可古典可現代,題材可東方可西方,技法可簡潔可抽象,由學生根據自身喜好來選擇,教師對其進行因材施教的指導。這樣的教學安排看似并無不妥,但也造成各高校間教學成果沒有明顯的差別,缺乏藝術的個性和內涵。其實無論在裝飾構圖、素材還是材料上,全國很多省份、地區、民族都保留著大量地域特色,但遺憾的是,作者通過多年教學調查了解到,身處樂山的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對四川或樂山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傳統藝術、旅游產品等的了解少之又少。完成作業時由于沒有太多限制和要求,很多學生依靠百度提供靈感,或僅以個人喜好進行創作,造成作業風格脫離現實、脫離生活、千人一面或孤芳自賞,這種風氣對傳統地域文化的傳承也是不利的。
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以其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點,展現出獨特的文化素養、哲學理念和審美情趣。我們的教育,要充分利用這一寶庫,在各個教育階段進行大力傳播和傳承創新,尤其是高校藝術教育這塊領地,更應當努力建設成為民族思維、民族文化的先鋒陣地。對于生活在不斷變化環境中并正在成長的青年來說,民族文化的熏陶是重要且無法替代的。隨著近年來現代文明的巨大沖擊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群眾的生活方式、消費意識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對民族文化的需求日益淡化,這也就直接影響了民眾形成和傳承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對于青少年來說更是如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中國社會經濟體制的轉型,教育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和唯理智教育的影響也都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學校的教育。美術教育在其有限的能力范圍之內,適當承擔起一點對民族多樣性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責任,以讓學生在不斷學習和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以藝術教育去喚回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親近和使命感。將有著濃郁地域鄉土氣息,以傳統民俗生活為基礎的現代民間繪畫,轉換成課程資源引進課堂教學。這種民間美術學習模式的形式,就青少年來說,具有的意義不僅是進行民族文化的傳承,同時還孕育著美術學習中的創新和發展[1]。
民族地區大多集中在為我國西部,這些地區與內地相比經濟相對落后,但擁有自己的特色優勢產業,如農副產品加工業、旅游業及文化產業,以此為基礎形成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經濟環境支撐。人才培養目標在實施計劃中的集中體現就是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民族地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決不能照搬內地,而應該呈現出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差異性。課程設置的關鍵在于學習領域的設定,包括能力描述的學習目標、任務陳述的學習內容以及總量給定的學習時間,應具有明確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的明確指向。四川省樂山市作為國內著名的旅游名城,佛文化、川劇、蜀繡、年畫、古建筑、自然風光、民族民風、四川小吃、特色動植物,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地域名片。教育者應該選擇這些珍貴的本土藝術、文化、資源作為重要教學內容,探索本土特色化藝術教育,讓漆畫教學和創作更富于地域色彩。在教學內容上的改革是:首先打破閉門造車的慣有模式,精簡基礎理論知識和練習,節省出時間進行民間采風和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走進鄉村,走進民族民間文化。通過對傳統藝術的學習、欣賞和實際體驗,包括對不同類別民間美術繪制技法的基本了解,在學習本土文化的過程中,使學生對民族民間文化的認識有所提高,并逐漸形成一定的藝術素養與調研學習的能力。其次把搜集到的圖片資料進行整理,將優秀的民間藝術與最富有創造力生命的漆畫教育融為一體,樂山傳統民居建筑、傳統服飾、民間圖案、名勝古跡、娛樂生活用品、神話傳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都是供師生學習的藝術寶庫,從中提煉樂山地域特色文化精髓,巧妙融入到個人漆畫創作中去。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導,教師起引導和輔助作用。采風形式有畫寫生稿、拍照、復印、掃描、錄像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和相關優秀圖片可以與學生共享。最終學生制作的優秀作品,導師可以申請學院留校收藏,為今后教學積累資料。此外也可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如電視、報紙以及網絡搭建藝術品買賣橋梁,拓展教學與市場雙贏的實踐活動。嘗試借助外界力量,推廣此類作品,使其影響力更加廣泛。
在具體漆畫的創作上我們考慮了以下幾種辦法:其一,樂山漆畫在創作題材上既可選擇佛文化、蜀繡、川劇、剪紙、年畫等眾所周知、名聲顯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制作效果強烈、品牌符號鮮明的裝飾作品;也可選擇當地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傳統民居、小吃娛樂、特色動植物等這些含蓄的地域文化,制作效果含蓄、細膩生動的藝術作品。民俗藝術者們帶著對自然的崇敬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進行創作,構思巧妙,想象力豐富,構圖或簡潔規整,或復雜變化,極富浪漫神秘氣息。將民間民俗藝術引入現代漆畫,可產生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融合,繼承傳統精髓的現代漆畫,其中的民俗性、象征性和與寓意性,充分代表了它的文化屬性,蘊涵著地域文化基因,并以其濃郁的民族民間特色和時代生活情趣相結合,因此傳統和現代融合得當的藝術作品,定會迸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震撼,而且非常適合轉化成旅游產品。其二,在漆畫的裝飾材料上要充分運用四川地區紙、木、竹等自然材質的優勢。漆畫在以漆為主要材料的基礎上,風格和技法可歸納其他畫種的獨特藝術語言。在運用綜合材料時,教師可重點引導學生對四川盛產的竹、木、紙進行巧妙利用。學生在采集、處理這些材質時,能真切感受到不同的肌理觸覺,然后大膽想象,在實踐中應用搭配這些元素,使它們在漆畫中組合成新的肌理語境。材質搭配上,強調對比材質和自然材質的視覺效果,如竹木與貝殼、金箔與寶石、珍珠和螺鈿,材質巧妙的搭配可產生驚艷的效果,充分發揮其厚重神秘的本質味道,使作品在細節處彰顯地域特色與美感。其三,在漆畫的技法上追求突破創新,打破既定常規。在借鑒本國傳統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創作者還要學習了解日本、韓國、法國、越南等國的漆畫成就。這些國家的漆畫作品,效果或絢麗多姿、或鮮艷奪目、或古樸典雅、或精細美觀,均洋溢著經典的異域風情。另外可恰當添加現代新材料與技術,來豐富現代漆畫的新形象,使得漆畫的藝術語言更加時尚。此外,筆者認為漆畫創作還可向家裝設計領域尋求新思路,目前家裝風格大體設計有歐式、地中海式、田園式、新中式、東南亞式、簡約式等,那么漆畫也可將創作為佛教文化、民族傳統、清新田園、現代簡約、仿生創意等類型。
近年來,經濟的發展導致人才需求的變化,為了與之相適應,設計藝術教學的學科結構也進行了調整[2]。為了與時代同步,漆畫教學也應隨之變化,創作必須體現地域、時代特點和審美需求,創新拓展現代四川地區漆畫的設計思路及題材風格。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思想為引導,讓樂山地區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了解樂山民俗文化,深入挖掘樂山地域特色文化,提煉其精髓,巧妙融入現代漆畫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其成為實用型、應用型、創新型設計人才,還可以促進樂山傳統文化迸發更強大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的旅游業、企業等社會團體。當地政府也可與高等藝術院校合作,共同研發高品質、時代感強的漆畫旅游產品。需要重視的是,發展漆畫旅游紀念品,除了利用其作為商品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外,更應該發揮其文化價值,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
漆畫創作課程的改革,旨在使現有漆畫教學在課程設置上有所創新,使樂山民間美術、民俗文化走入高校課堂,創建更完善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本土傳統文化的了解,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調研能力。通過調研,將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素材運用到高校藝術設計課程創作中,進而將有地域特色的漆畫作品帶到四川各地旅游景區、文化團體、企業等地展覽,甚至打造成賞心悅目的商品,在售賣過程中與其他省份、民族、國家進行文化交流,讓樂山源遠流長的地域文化傳播到更加廣闊的天地!同時指導教師根據民間采風得到的素材,以及師生在學科改革實踐中的得失撰寫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研究報告、教學研究論文等,積淀有益思路和方法,以失誤之處引以為戒,同時也能為更多的學者、同行提供學科知識交流的平臺,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學改革的創新成效。
參考文獻:
[1]謝麗芳.現代民間繪畫在學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湖南懷化實驗點校對民間美術的學習和探索[J].中國中小學美術,2014,(02):22、23.
[2]廖軍.圖案設計[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7:17.
作者簡介:
顏偉娜,200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漆藝專業,樂山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