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生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都離不開寫自己的經歷,但如果一個學生僅僅局限和滿足于寫自身的經歷及其感受、感悟,那他的寫作資源很快就會枯竭。一個能夠持續不斷寫作的學生必須掌握一種技能,這種技能就是把別人的生活融合進自己的生活。掌握這種技能之后,你就可以持續不斷地寫下去,寫完了自己可以寫別人。那么,怎樣來融合呢?其要領有三:
一、展開聯想
以作文題的核心意旨為原點展開聯想,對素材庫實施掃描。若自己的生活中有適合的素材,則剪輯之;若自己的生活中沒有適合的素材而別人的生活中有,則嫁接之;若自己和別人的生活中皆有適合的素材,則整合之。通過嫁接和整合,文章的內涵將更加豐厚,形象將更加豐滿。
二、消化吸收
要想把別人的生活經驗真正變成自己的生活經驗,必須依靠自己的閱歷之“胃”。何謂閱歷?就是經過一次次歷練、深思之后積淀而來的生活經驗、人生感悟。自己的閱歷之“胃”功能越強,就越能將別人的生活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而達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三、捕捉細節
文章中最能給讀者帶來真切感的是細節。要想把別人的生活寫進自己的作文“像真的似的”,就不僅要關注其能搭建起文章“骨架”的情節,而且要捕捉其能生成出文章“血肉”的細節,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凸顯這個細節。否則,別人的生活在自己的文章中就只會有生硬的“骨感”,而不會有切身的“質感”。
下面筆者通過品讀一篇習作,來解讀融合別人生活的三個要領:
無聲的廣場舞
姜理
教室里,大家正在安靜地上著晚自習。突然,窗外傳來了充滿激情、節奏感很強的音樂,“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唉,不用想也知道:學校對面小區的大媽們又開始跳廣場舞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廣場舞風靡全國,而我們也不幸地“被享受”這流行。
突然,剛響起的音樂停了,而我的做題思路也被這戛然而止的音樂打斷了。索性,我放下筆等它重新響起,免得它再次打斷我的思路。
音樂為什么會突然停了呢?難道是被城管制止了?
不對呀,學校與對面小區的物業都去找過那些大媽們,想勸她們停止跳舞,但都被拒絕了。她們說跳廣場舞不但鍛煉了身體,而且豐富了晚年生活,誰也不能阻止她們。雙方多次協商無果,只能維持現狀了。
那還能是什么原因呢?難道外面下雨了?
不對呀,月光靜靜地灑在窗臺上。
是音響壞了……
好不容易挨到下課,我拉著同桌跑到圍墻根下,從欄桿處向對面小區的廣場看去,發現大媽們依舊在那里跳舞,動作整齊劃一,只是沒有了音樂的伴奏。怪了?
終于放學了,為了解開“今天音樂為什么停了”之謎,我去了小區的廣場。到了那兒,我發現已經有許多同學圍在那里,大概也是跟我一樣來解惑的吧!我正想從大媽們的后面繞到放置音響的地方,看看到底是不是音響壞了。猛抬頭,我發現每個大媽耳朵上都戴上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
一套廣場舞結束,一位熱心的大媽笑瞇瞇地向我們走來:“放學了,你們怎么還不回家呀?你們以后再也不用擔心我們打擾你們學習啦,跳舞雖然鍛煉身體,但我們也不能打擾別人啊!你們看,我們現在都用藍牙來放音樂統一節奏啦!”說著還指了指耳朵上那個黑乎乎的東西。她又跟我們閑聊了幾句,便回到隊伍中繼續跳舞了。
我忽然想起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則報道,講的是重慶12位廣場舞大媽為了上羊年春節聯歡晚會集體去整容。我在心底不禁默默地將這12位大媽與小區大媽進行著比較:整容的大媽只美在一張臉上,而小區的大媽卻美在了一份情懷上。我想,如果讓我從這兩支隊伍中選一支上春節聯歡晚會,我一定選小區的大媽!
戴著藍牙的大媽們在皎潔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我覺得這是我見過的跳得最美的廣場舞。
“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魯迅語)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種基本手法,本文可謂深得個中三味。其融合的功力表現在三個方面:
1.想得開。本文以“一個社會人既要想著‘利己’,也應想著‘利他’”為核心意旨,展開、發散聯想,既想到了之前跳有聲廣場舞的大媽,又想到了之后跳無聲廣場舞的大媽,還想到了為上春節聯歡晚會整容的廣場舞大媽,前兩者經過作者的有機整合,已一脈相通,融為一體,并與第三類大媽進行比較,突出文章主題。
2.融得合。作者深受大媽跳有聲廣場舞的噪音之擾,在心底期盼著擾民大媽能在“利己”的同時,也能想著“利人”,至少能不“損人”。正是帶著這份熱切的期盼,之后跳無聲廣場舞的大媽在作者的腦海中一呼即出,經過有機整合,擾民大媽實現了華麗變身,跳出了作者心目中最美的廣場舞。
3.寫得真。作者捕捉住了跳無聲廣場舞大媽裝束上的一個細節,并在作文中反復地凸顯這個細節:先是一楞,“猛抬頭,我發現每個大媽耳朵上都戴上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繼之一說,“你們看,我們現在都用藍牙來放音樂統一節奏啦”;后又一指,“說著還指了指耳朵上那個黑乎乎的東西”?!八{牙”這一細節的三次呈現,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真切感,使文章細膩豐富、栩栩如生。
自己的生活是直接經驗,它存量有限;別人的生活是間接經驗,它浩瀚無垠。只要你展聯想之翅,健吸收之胃,放捕捉之眼,就一定能把別人的生活融合進自己的生活,內化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