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是對大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檢驗手段,通過對大學語文課程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的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評價,能夠為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評價;教學改革
一、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改革的必要性
1.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做出改革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求
語文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我國的母語教學內容,在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其承載的教學目標已經不再是基礎的語言知識掌握與運用上的問題,而在于如何通過這一課程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繼承民族基礎以及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邏輯思維、思想等方面。而大學課程教學評價所涉及到的內容,是對大學語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評價標準設定,這種標準的設定直接影響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施展與實現,具備極強的導向性。
例如,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階段,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重點直接指向學生在分數層面的實際考核結果,這就造成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根據教學評價的重要參數進行應試教學內容與方式的選擇,直接束縛了學生語文學習綜合素質的提升。隨著我國“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的目標已經轉為學生對于學科綜合能力的運用層面,因而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評價標準也應當根據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目標進行調整,以發揮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的正確的導向性。
2.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做出改革是教學環境變更的需要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運用對人們的生活與學習都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在大學語文的教學上,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教學環境,包括多媒體在教學課堂中的運用、互聯網信息資源帶來的教學內容的擴大以及基于互聯網技術所開設的微課堂、網絡講學等方式都極大的改變了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環境,教師與學生掌握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成為未來大學語文教學課堂環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結合教學評價的導向性,做出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內容的調整極為必要。
例如,由于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之中,對于多媒體教學內容的評價標準缺失,一方面教師盡管已經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重要性,卻不愿進行采用,依舊通過傳統的授課方法與技術進行,無法做到有效的運用這一教學工具;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之中運用到多媒體的教學技術,但也僅僅通過多媒體作為新時代的“黑板”進行簡易內容的播放,甚至直接進行電影、視頻的播放工具而已,不能實際發揮其作用。
二、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的改革措施
1.建立健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機制
目前,盡管課程教學評價這一模式已經得到學界的高度認可,并在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有所執行,然而重視程度卻比較缺乏,導致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僅僅停留在教學效果評估的數據的采集上,而沒有對數據進行系統的分析與運用,成為一種基于形式的數據調研。所以,搭建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機制極為重要。其具體的執行措施,可通過教師與學生兩個層面進行有序的開展,一方面需要各高校完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數據采集的有效性,將評價數據采集、大學語文課程評價數據分析、教師反饋以及教師根據評價結果所做出的教學調整考核形成運作機制,確保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的有效性運作。首先,學校制作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表用于對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數據搜集,再通過數據的分析之后將分析結果反饋給相應的任課教師,成立相應的驗收小組對教師的改進措施進行監督驗收,確保教師執行。其次,則需要加強學生對于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指導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填寫評分,確保評價數據的準確性。
比如,將教學評價的教育內容納入到大學常態的思想教育以及團學教育板塊之中,通過優秀教師的教學評比活動,教師授課大賽等活動形式,來創造良好的教育評價氛圍,讓學生充分重視大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同時還可成立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小組,負責對學生進行大學語文教學評價的參與做出數據調研,通過調研數據了解學生對于教師教學評價的參與度與重視情況。
2.完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的標準
正如上文提到的學生是否足夠重視教學評價以及學生能否正確填寫教學評價都是影響數據準確的重要因素,所以提升學生的重視程度與做好教學評級的標準也必不可少。在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評價中,都是根據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內容進行評分制的方式進行,在教學評價內容的表述上過于抽象,導致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難以具體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內容的評價上“有課程資源意識,合理利用資源,適當延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對于學生而言難以理解,無法做到評價數據的準確性。因而,在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評價標準設置中,就需要我們做到完善,首先,改變傳統單一的評分選項,轉變為評分結合點評的方式,讓課程評價更加清楚;其次則是在評價內容上更加細致的表達。
比如在目前的教學內容評價基礎之上,添加如教師多媒體運用評分、互聯網教學方式評分以及微課程運用評分等與互聯網教學技術相關的教學評價內容,促成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技術的更新;在教學內容評價標準上,以量化的形式引導學生更清晰的理解評分的細則,例如,教師在10個學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達到5個學時以上,則評分為優秀;達到3至5個學時的則評分為良好;3個學時以下的則為差分選項,通過量化評分標準讓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在填寫與數據的分析上都更加的清晰。
三、結語
綜上而言,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能夠對大學語文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反饋,不僅利于教師直接的了解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到“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的布局與調整,更利于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推進,因而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不斷的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更多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周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5
[2]劉超.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