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表達能力是人類之間交流的先決條件,初中語文課程已脫離單一的認識學習階段,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思維和情緒。良好的課堂傾聽對于學生培養邏輯思維和提升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展開課堂傾聽進行分析,提出具體辦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傾聽;教學
近幾年國內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和完善,對于教學目標要求不斷提升。初中語文教學須掌握學生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基于此條件下主動的傾聽和溝通,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傾聽環境下進行語文教學,讓學生積極加入到教學互動中,對于學習以及語文知識有更深刻的看法,讓教學更好的為學生發展和進步服務。
一、全面傾聽
在傾聽內容方面分析,全面傾聽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的傾聽學生發言,尤其是在教學中出現不一致想法或觀念的時候,即使學生的觀點具有片面性甚至是錯誤的。傾聽過程不要根據自己主觀的判斷,傾聽需要傾注自己的感悟和思想。中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或是表達方式都是隱藏在錯誤的表象下面,老師需要耐心的傾聽才有可能發現。
在傾聽對象方面分析,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傾聽需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差異,傾聽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傾聽的核心目標為呼應生命,這種生命并不是抽象的生命,其包含在不同的欲望、情感、需求下,是一種生命個體差異性和區別的體現。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個受教育者都是完整的世界,他們沒有重復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例如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內容的時候,魯迅先生對于自然形態的描寫生動自然,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老師需要傾聽學生們對于文章不同的思考,對于自己童年時期的回憶,表達對于自然世界的看法,課堂傾聽不僅需要面向全員,同時關注不同學生的獨特性,關注不同主體之間的明顯差距,積極把握不同學生個體的情感變化或是思想瞬間,不能夠應用扭曲、過濾、遮蔽的方式強迫學生認同。
二、合理判斷,積極思考
初中生由于家庭生長環境不同,養成不同的性格,初中語文教育具有引導和指引性的重要作用,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課堂上通常會出現不同的反饋和思考,語文老師需要對于其中的信息價值準確快速的判斷,積極的尋找到具有正面意義的信息,主動的利用。
老師需要在課堂上保持警覺性和專注性,老師面對學生的時候,投入全部的熱情,在這種精神狀態下,老師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這是作為教育者的一種魅力體現。專注是將生命內的所有能量全部的關注在另一生命主體上,最終迸發出生命的火花。例如在學習《曹劌論戰》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深入意義,鼓勵同學主動表達自己,表達過程中老師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通過傾聽學生的思考進一步提出指導意見,幫助學生更好了解人物性格和特點,讓學生領悟到課文隱含的精神內容,此外傾聽學生表述自己的愛好興趣,進行深入的分析。老師的傾聽起到引導性作用,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學習性,培養初中生的文學素養。積極應對來自課堂主體的聲音方向、特點、表象下面的變化趨勢。傾聽過程是面向瞬間性的傾聽,主動的專注課堂中不可重復的瞬間。老師專注度不夠導致無法及時發現,教育的機會和個體發展的機會就包含在各種的瞬間里面。
專注是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溝通時候的一致性,爭取實現心、眼、口、耳的協調,教學中耐心的傾聽、細心的分析,需要注意的為老師不要煩躁不安,不能背對學生,或是采取多種事情同時進行的狀態。老師需要讓學生主體感受到被關注感,面部的表情、身體的姿態、眼神、聲調需要和學生展開適當的交流和溝通。學生主動的表達感受時候老師需要做出及時的應對和反饋。老師和學生保持正面接觸的狀態,借助身體和眼神的交流提高傾聽效果。聽的時候需要關注學生表達的語調、談話過程中的聲調變化、語速、體態、動作、停頓、面部標清、或是其余方面體現出來的信息。部分狀況下,學生的動作反應和語言反饋的意義是完全相反的,老師傾聽過程中,需要注意學生的暗示行為,老師需要積極領悟背后的含義和感受。
老師需要在思考的同時主動判斷,對于反饋出的隱含信息進行思考,努力尋找到適合的對策。這是整個傾聽過程的核心部分。老師根據主體為中心點,對于信息有效甄別,判定是否具有價值。和中心密切相關的問題,根據預案積極解決;和中心具有關聯性的反饋,尋找關系點進一步解決;和中心無關的信息,講解教學重點,解釋具體原因后,業余時間中合理展開延伸。傾聽過程中需要關注說話的思想內涵,根據對方的情感深度,適當的提問,積極的引導。
三、合理建議,主動鼓勵
傾聽過程是感知他人信息的關鍵方式之一,傾聽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獲取了解他人的感受,接觸他人的思想,并不是強制性的將他人規劃到自己的認知空間下。有效對話的關鍵在于,在心中保有一面空靈的鏡子,讓任何的事情都能夠有效進入。老師面對學生的語言和表達過程,需要改變自己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無論學生的表達過程是否流暢、是對或是錯、是積極或是消極,采用正確的態度,仔細的傾聽,讓學生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全部展示出來,恰當的時機給予一定的建議,拋棄過去的思想偏見。老師主動的排除各種認知因素的影響,擱置理解中的偏見,防止自身的認知和觀念影響到學生,通過全新的角度評價學生的思想或表達。老師如果保有這種觀點,學生會主動的溝通,在有效的課堂傾聽中給予更多積極正確的建議和指導,將教學引入到更深層的含義中。
此外傾聽中學生會出現各種不同角度的、個性化的理解、另類的理解,老師不要隨意的打斷學生;老師需要擱置原本的想法和意見,采用鼓勵的態度區傾聽,學生主體會感受到聽眾喜愛自己的表達,尊重自己的獨特見解認識,進一步形成滿足感受,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思維性。初中語文是我國的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建設有重要作用。語文老師通過合理傾聽提高課堂教學的內涵。在教學語言中融入真情實感,幫助培養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對于改善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學是語文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和老師須提高重視程度,在課程中大力的提倡師生傾聽交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環境,培養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社會意識,為學生未來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陸妍羽.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傾聽[J].科研視窗課堂教學研究,2015
[2]顧亞芳.初中語文教師的課堂傾聽藝術[J].語文教學通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