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在學生眼里似乎是可有可無的,容易被忽視。這樣無所謂的低估的心態自然難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其實,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離不開語文。語文在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和促進學生終身發展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因勢利導,提高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文章從“有的放矢,引導學生熟悉教材編寫體例”、“凸顯活動,拉近學生與未來崗位的距離”、“注重能力,課堂上將閱讀與表達緊密融合”三個方面作了些思考。
【關鍵詞】中職學校;語文教學;課堂效率;提高途徑
語文在現實的各階段教學中,處境似乎都很尷尬,天天在用,還用得著那么認真地去學習?睫在眼前常不見。在中職學校,那就更是冷落。學生進中職大多是因為文化基礎薄弱,為學技術來的。而語文似乎不在技術之列。但是,作為語文老師,深切知道“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只是職業學校的中心工作,并不是全部的工作,語文在促進學生終身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因為學生有誤解,更需要教師因勢利導。我以為,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可以做好這幾方面:
一、有的放矢,引導學生熟悉教材編寫體例
學習行為的積極與否和學習的目標有密切的關聯。沒有目的的學習必然是散漫的、低效的。中職生一般有很強的功利意識,能不學的盡量不去學,自己認為沒有用的更不會盡力去學。中職語文教材的編寫體例就能很好地糾正學生的誤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也是對一個學期的學習進行大體的規劃。
教材前面的“致同學”介紹了中職教育階段學習語文的目的以及為實現這一目的教材在編排上的安排。引導學生閱讀時,要突出與他們關心的技能方面的作用,比如什么文化熏陶、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虛”而大的作用當然要提及,但“可以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以及日常生活、職業崗位與終身發展所需要的語文能力”這點更應反復強調,語文也是職業崗位的要求,學習語文與我們進中職學技術的目標是一致的。特別在了解每個單元的三個構成部分“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時,要結合相關課文目錄,讓學生明白中職教材不同于以前初中的教材,它有很明確的“職業特點”,是為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服務的。學生了解了整本教材、乃至整套教材都是為職業、技術服務的,就會對教材多幾分關注,在課堂上就會有意識地重視,從而有熱情跟著老師一起互動,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二、凸顯活動,拉近學生與未來崗位的距離
組織活動相比于課堂上的講、聽、練,更自由,也更給人輕松、有趣之感。大家共同參與、共同完成,壓力小,少了枯燥卻多了實踐。在各種教學方式中,組織活動恐怕是最受中職生歡迎的方式之一。中職的語文教材每一單元都專門附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都是根據專業崗位,選取校園和社會生活的相關場景,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專業知識與崗位技能,提前觸摸未來崗位對人才的要求。
比如實踐活動“我們將來的事業——電子雜志(專刊)的編輯制作或手抄小報的編寫”,很能夠培養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電腦是社會的熱門,中職生之前因為初中升學的壓力,很少有機會接觸電腦。中考過后,電腦等電子產品紛紛購買,對電腦非常入迷;同時未來的職業崗位上電腦辦公的居多,于是,我組織同學們注冊博客,進行“電子雜志(營銷專刊)的編輯制作”活動,分為規定欄目和自選欄目兩大類共10個,規定欄目有“你了解的營銷”、“營銷前瞻”、“營銷技巧”、“身邊的營銷人物”、“營銷忌諱”等,自選欄目由個人的見識設置,能體現個性與創新為佳。文稿、圖片、音頻與小視頻缺一不可。同學們積極參與,踴躍閱讀、評論、留言。語文素養和職業素養得到了極好的鍛煉。
三、注重能力,課堂上將閱讀與表達緊密融合
中職學校的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就業人才,表達能力無論是書面還是口頭的,都是合格人才的要求。將來的工作匯報、工作交流都少不了表達,甚至影響工作效果,影響個人發展晉升。因此,中職語文的教學應跳出識記的窠臼,更注重表達的能力與實踐。但表達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模仿、學習的,于是閱讀就是很好的途徑。教材除上面談到的實踐活動之外,還有“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課堂教學不妨邊閱讀邊表達,把二者有機結合,讓課堂豐富活潑。
比如學習《長江三峽》一文,閱讀、欣賞了作者的文字之美與三峽景色之美后,可以進入表達環節:(1)如果你是導游,請給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分別擬寫解說詞;(2)三峽大壩建成后,長江三峽段有的景點消失了,也新增了不少景點,請查閱資料,將新景點擬寫個“三峽一日游”活動向全班同學推介。兩項內容都需要認真閱讀欣賞,然后形成文稿,接著在全班脫稿解說、推介,展示表達能力。這樣在閱讀的基礎上表達,在表達里又緊扣閱讀,閱讀與表達雙輪驅動,協同前進,共同提高。學生學習起來興味盎然,頗有收益。
總之,中職學校的學生雖然在語文學習上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基礎較差,但因為中職學校沒有普通高中那樣重的應試任務,教師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教學方式的自由。而學生因為即將就業的現實問題,也會變得冷靜、理性,會努力抓緊三年時間為就業準備。師生之間圍繞職業、圍繞就業,找到了最佳的結合點,學生就會在課堂上緊跟教師,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必然得到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就會盡快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