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實現學生的英語高效學習,使學生能夠成為英語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本文主要探究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和“當堂訓練”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以期學生能夠參與學習過程,了解課堂教學重難點,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高中英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由江蘇泰興洋思中學首先提出來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使用,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可以做到以學定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大大提高了英語課堂效率,使學生能夠聽到自己真正想聽的教學內容,而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灌輸內容。同時,課堂上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輕松地解決課堂練習,使自己脫穎而出,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以學為本,學生的“學”是前提
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的學習,這是學生能夠提高和進步的前提。只有學生通過學習和思考,思維才能夠變得活躍,能力才能夠提高。學習本身就應該是學生親歷的一個過程,沒有學生思維的參與,只是教師機械地灌輸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和無聊,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學習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閱讀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探究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文章的結構和思想。通過學生的閱讀,學生會明白為什么西藏的羚羊成為了瀕臨滅絕的動物;學生也會知道為什么津巴布韋的大象的數量一直在增加;學生也會了解到保護雨林的重要性……課堂上學生通過探究會讓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地狀態中,快速地閱讀,學生會了解文章的主旨,學會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形成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地建構知識,形成網絡體系。學生通過學習會發現自己在哪里還存在著疑問,需要進一步探究和深化理解。沒有學生思考的過程,知識的學習是沒有生命力的。
二、以學定教,教師的“教”是根本
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通過教師的教會讓學生能夠突破學習上的重難點和困惑。教師的教不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那樣的課堂會讓學生感覺摸不到重點,無從下手,又很累。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教學生,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了解學生的困惑,發現學生存在的疑問,從而做到精講、細講,實現教師所講的內容正是學生想聽的內容,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上的重難點。教師的講解會化繁為簡,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實現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定語從句的時候很多學生對于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選擇不知所措。如果先行詞是place學生就選擇where;如果先行詞是the day 學生就會選擇when,根本不去考慮先行詞在句子中所充當的成分,只是按照先行詞的含義進行判斷和選擇。面對學生的錯誤理解,教師要及時地進行指導和講授,讓學生明確并不是看到表示地點的先行詞就要用where,看到表示時間的先行詞就要用when,學生需要通過語法規則進行分析。如:This is the factory where my father worked ten years ago.和This is the factory that we visited last week.兩個句子的先行詞都是“工廠”,但是第一個在從句中做的是狀語,第二個在從句中做的是賓語,所以他們需要選擇不同的關系詞來引導定語從句。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講解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高效課堂。教師在對于學生的講解要注重循序漸進,通過學生能夠理解的簡單的知識來進行探究和學習,使學生能夠產生學習的成就感,進而增加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現教師有效的教。
三、當堂訓練,練習鞏固是保障
通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對英語知識應該是掌握了,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一下。教師在學生學習了知識后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課堂練習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鞏固。練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能力和對于知識掌握的舞臺,學生可以在練習中進行鞏固和強化知識。在練習中學生可以把學到的知識規律和要點進行運用和練習,如果學生可以達到舉一反三、游刃有余的程度就說明學生對于知識已經掌握了,反之,則需要學生繼續探究和提高。學生對于練習的輕松解決會給學生帶來學習信心,增加學生的成就感,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學習,實現高效課堂。例如學習了必修三unit 1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后,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單詞和短語,如:belief, dress up, arrival, look forward to等,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這些詞匯進行造句,或者是給學生提供一些句子讓學生進行英漢互譯,或者是組織學生用這些詞匯進行寫作、是口語表達等,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的使用中,促進學生達到靈活應用,對于英語頭口而出。教師還可以結合本單元的話題“節日”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說一說世界上節日的共同之處?為什么這些節日如此重要?節日的主要類型有哪些?通過問題促進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應用和討論,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學生通過不斷地練習和使用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地形成英語語感,促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步。
總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和自主練習的舞臺,讓學生可以在這里展示自己的潛能和實力,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和能力的提高。教師要多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給學生提供機會,學生主動探究精神會增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在探究中提高,學生的能力能夠在推理中進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亞男.中學英語教學如何進行素質教育提升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4年12期
[2]倪慧芬.論英語教學遷移指導的策略[J].考試周刊,200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