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今高中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大多都流于表面化、程序化,只是一種背定義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缺少一種對情感把握的滲透性。事實上,為了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已經有很多學校在進行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嘗試在政治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到幸福教育,把幸福課堂帶到學生當中去。關于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實現情感教育,我們并非無法可循。
【關鍵詞】高中政治;情感教育;幸福課堂;轉變
一、創設情境,升華情感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摒棄過去傳統課堂講定義式的教學方式,嘗試通過創設具體情境,將課堂內容內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對學生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的教育。以《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一課為例,在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從當前市場上假幣橫行的社會現實出發,引導學生關注學好這一課的意義及興趣所在。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辨別假幣的能力,還有助于其樹立正確的商品貨幣觀念,使學生正確認識金錢,合理使用金錢。通過創設情景,不僅使學生理清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還達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以理服人,注重邏輯
大多數學生覺得高中政治課不好學、不想學的一個原因就是太亂了,一堆資料背來背去,腦袋都暈了。很多時候,教師出于應試教育的目的,將政治課變成了條目都很死板的課程,成了教條主義的教學,這是不可取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教材本身內在的邏輯性,引導學生發現教材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從而使得學生對教材產生一定量的認知,不至于抱有畏難情緒。同時,教師要從高中學生年級水平的不同這一角度出發,將事例、道理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引導學生學會使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考方式來分析事件。這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政治學科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學會使用辯證唯物觀來看待問題,引導學生科學思考。
三、教師應轉變落后教學觀念
3.1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都會出于應試教育的目的考慮,采取信息量大、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但是這種填鴨式的教學能不能把情感教育滲透到政治中,讓學生得到情感體驗?事實上,教師應該轉變一下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比如在教授《多變的價格》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夏天來了,菜市場上西瓜的銷售非常火爆,那么,請學生預測,未來西瓜價格的走向,并思考冬天時西瓜價格會如何?學生通過想象,預測西瓜在夏天必然減價,而在冬天肯定會加價。主要是因為市場上供需的變化影響了商品的價格。學生從中掌握了供需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更鮮明深刻地理解了知識點。
3.2教師要關注政治課堂的延續性
很多教師會誤以為政治課堂就僅僅是課上的45分鐘,實際上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教師應當學會關注政治課堂的延續性,不僅僅是在課上講,還要輔導學生課后功夫的鍛煉。教師要有意識將思想政治課同學生社會生活、家庭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將課內課外資源最大化利用。在學習《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有關金錢問題的組織班會或者是演講比賽,同時也可以和家長積極溝通,讓家長向孩子傳遞正確的金錢觀念。這些課后活動不僅僅提高了學生對政治課堂的熱情,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將思想道德認知轉化為了實際的思想道德行為,大大提高了政治課堂教學在滲透情感教育方面的實效性。
四、教師自身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高
將情感教育滲透到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去,這不僅僅是學生需要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提高自身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所以在高中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果連教授這門課的人都不能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如何能給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正如盧梭所說:“在敢于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職業修養,這樣才能將更好的情感教育滲透在課程當中。此外,擔任高中政治課的老師,一般都不是班主任,甚至需要同時兼顧多個班級的課程,有時候難免找不到充裕的時間和學生溝通。但是,想要真正將情感教育帶到政治教學中去,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態度價值觀,以身作則,讓學生感受到人格的力量,從而更好地進行情感教育。
在高中政治課堂上開展情感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中學生應付高考已倍感疲憊,教授政治科目的教師想要把政治課教好,就更要注意轉變傳統教育理念,不以應試教育為唯一目標,而是學會創設具體情境,以身作則,培養學生感受人格的力量,讓學生在各種思想道德行為中感知情感教育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林向輝.淺談提高中職政治教學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
[2]陳衛星.高中思想政治課創設和諧課堂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