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設施蔬菜農事月歷
1月:秋冬茬黃瓜、西瓜、甜瓜、番茄開始采收;溫室韭菜收割頭刀韭菜;冬春茬黃瓜、西葫蘆、大棚番茄、西葫蘆、西瓜、甜瓜、辣椒、茄子 育苗。
2月:采收秋冬茬黃瓜、西瓜、甜瓜、西葫蘆、番茄、辣椒、茄子,溫室韭菜收割二刀韭菜;冬春茬黃瓜開始定植;大棚西瓜、甜瓜、西葫蘆定植。
3月:采收秋冬茬黃瓜、番茄、辣椒、茄子,溫室韭菜收割三刀韭菜;秋冬茬西瓜、甜瓜、西葫蘆拉秧;冬春茬黃瓜、西瓜、甜瓜、西葫蘆開始采收;大棚黃瓜、番茄、西葫蘆、西瓜、甜瓜、辣椒、茄子定植。
4月:秋冬茬黃瓜、番茄拉秧;采收冬春茬黃瓜、番茄、西葫蘆、西瓜、甜瓜、辣椒、茄子;大棚韭菜收割頭刀韭菜;大棚黃瓜、西葫蘆開始 采收。
5月:采收秋冬茬辣椒、茄子,冬春茬黃瓜、番茄、辣椒、茄子;冬春茬西葫蘆、西瓜、甜瓜拉秧;開始采收大棚西葫蘆、西瓜、甜瓜;大棚韭菜收割二刀韭菜。
6月:秋冬茬辣椒、茄子拉秧,冬春茬黃瓜拉秧;采收冬春茬番茄、辣椒、茄子及大棚黃瓜、西葫蘆、番茄、辣椒、茄子,大棚韭菜收割三刀 韭菜。
7月:冬春茬番茄、辣椒、茄子拉秧,大棚西葫蘆拉秧;采收大棚黃瓜、番茄、辣椒、茄子;秋冬茬番茄、芹菜開始育苗。
8月:秋冬茬黃瓜、西葫蘆育苗,芹菜間苗;大棚黃瓜、番茄、辣椒、茄子拉秧。
9月:定植秋冬茬黃瓜、番茄、西葫蘆,秋冬茬西瓜、甜瓜、辣椒、茄子育苗;秋冬茬芹菜 定植。
10月:開始采收秋冬茬黃瓜、西葫蘆;定植秋冬茬西瓜、甜瓜;秋冬茬芹菜施追肥;冬春茬黃瓜育苗。
11月:采收秋冬茬黃瓜、西葫蘆,定植秋冬茬辣椒、茄子,溫室扣棚上膜;定植冬春茬黃瓜、西葫蘆;冬春茬西瓜、甜瓜、辣椒、茄子、番茄育苗。
12月:采收秋冬茬黃瓜、西葫蘆,開始采收冬春茬黃瓜、西葫蘆;定植冬春茬西瓜、甜瓜、番茄;開始采收秋冬茬芹菜。
2 管理要點
2.1 播種育苗
1)選擇優良品種及優質育苗基質。
2)嚴格進行種子消毒和浸種、催芽。
3)適期播種。播種時間應根據定植時間確定。定植時間主要由四方面因素決定,一是當地的氣候條件,二是保護地設施性能,三是種植蔬菜的品種特性,四是市場需求。在確定定植時間的基礎上,向前推算育苗天數即為播種期。
例如,在甘肅黃瓜設施栽培方式和栽培季節分別為:改良溫室在11月下旬播種,12月下旬或來年1月上旬定植,3月中旬至6月下旬采收。日光塑料薄膜溫室在12月下旬至來年1月上旬播種,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4月上旬至7月中下旬采收。塑料大棚在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播種,3月中下旬定植,4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采收。
4)嫁接育苗。嫁接技術作為解決蔬菜土傳病害和連作障礙的主要措施之一,主要應用于瓜類和辣椒幼苗生產。瓜類主要以黑籽南瓜作砧木,辣椒主要以從南美洲引進的野生辣椒品種為砧木。瓜類嫁接主要采用靠接和插接法,辣椒嫁接以劈接法為主。
2.2 棚室栽植前處理 為了有效控制病蟲危害,棚室在使用前要認真進行消毒和高溫悶棚,消毒一般可用硫磺熏蒸法,每100 m3空間用鋸末加硫磺粉0.7 kg混合均勻,密閉燃燒一晝夜,消滅潛藏的病菌。也可用1%福爾馬林溶液全室噴灑,密閉滅菌,經過3~4天通風后使用。高溫悶棚不僅可以殺死大部分病菌,熱死大部分地下害蟲,而且還可以悶死絕大部分雜草種子,加速有機肥的腐熟,因此整好地后,要及時搭架扣棚,選6~7個連續晴天悶嚴大棚,使棚內溫度上升到60~70 ℃,能起到很好的殺菌消毒作用。
2.3 合理密植 蔬菜種類不同,同一蔬菜在不同種植季節,植株大小各異,生產中應根據不 同的蔬菜確定種植密度。像黃瓜冬季采用寬行60 cm、窄行40 cm、株距22~25 cm的標準栽植,春季采用寬行80 cm、窄行40 cm、株距33~40 cm的標準栽植。西葫蘆采用寬行80 cm、窄行60 cm、株距50 cm的標準栽植。西瓜平作依據瓜型大小按行距2 m、株距0.3~0.5 cm栽植,每畝種植700~1 000株;搭架栽培時,可按行距 1 m、株距0.3~0.5 cm的標準栽植,每畝種植 1 200~1 800株。番茄早熟品種寬行43 cm,窄行36 cm,株距26 cm,畝栽6 000株;中熟品 種寬行66 cm,窄行36 cm,株距33 cm,畝栽 4 000株;晚熟品種寬行80 cm,窄行50 cm,株距40 cm,畝栽2 200株。辣椒溫室栽培時寬行66 cm,窄行33~40 cm,穴距40 cm,每畝 3 100~3 300穴(每穴2苗);大棚栽培時寬行66 cm,窄行43 cm,穴距43 cm,每畝2 800穴(每穴2苗)。茄子早熟品種寬行80 cm,窄行47 cm,株距43 cm,畝栽2 400株;中熟品種寬行80 cm,窄行50 cm,株距45 cm,畝栽2 100株左右。
2.4 環境管理 設施蔬菜為反季節生產,環境管理是生產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不同的蔬菜,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對環境的要求各異,生產中應根據具體蔬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創造適宜蔬菜生長的環境,促進產量的提高。
1)溫度。像黃瓜定植后,較高的溫度有利于促進生根,適宜地溫應保持在25 ℃左右,適宜的氣溫為白天28~32 ℃,夜間20 ℃左右,要求不低于15 ℃。緩苗后坐瓜前適宜的溫度范圍是:白天25~30 ℃,夜間15 ℃左右,夜間的最低溫度不要低于10 ℃。此階段的溫度管理主要是白天勤通風,防止溫度過高引發徒長。結瓜期適宜的溫度是白天28 ℃左右,夜間18 ℃左右。溫度過低或偏高均不利于正常結瓜,容易化瓜,也容易形成畸形瓜。在溫度的具體管理上,冬季要以保溫防寒為重點,防止溫度長時間偏低,特別是要防止植株出現“花打頂”現象。為增加溫室的貯熱量,冬季白天應將最高溫度范圍提高到33 ℃左右,中午前后甚至可以短時間保持 35 ℃左右的高溫。春季溫度比較高,有利于黃瓜的生長,是溫室黃瓜產量的主要形成期,溫度管理上除了要繼續防寒外,白天還要注意防高溫,要求溫室內白天的最高氣溫不超過35 ℃。防高溫的主要措施是加強白天的通風管理。3月以后,外界氣溫逐漸升高,此期要充分利用揭蓋草簾和開閉通風口來調節棚內溫度,使棚溫白天保持在26~30 ℃,早晨拉簾前保持在12~14 ℃,以利于黃瓜正常生長。
2)濕度。黃瓜為喜濕作物,但不耐澇。土壤相對濕度85%~90%為宜,空氣相對濕度60%~90%,白天80%~90%,夜間60%左右。土壤水分充足時,即使空氣濕度在50%時,也能正常生長,且病害輕,產量高。
3)光照。充足的光照不僅是溫室增溫的需要,也是黃瓜正常結瓜、高產的需要。增加光照的措施主要有:選用高質量的防塵無滴膜扣蓋溫室;定期擦掃薄膜表面上的落塵,保持薄膜表面干凈;白天早揭草苫、晚放草苫,保持較長的光照時間;地面覆蓋地膜栽培并在溫室的后墻上張掛反光膜。連陰天與冬季,溫室內的光照比較弱、光照時間短,完全依靠自然光照滿足不了溫室黃瓜的要求,需進行人工補光。人工補光一般用普通的照明電燈,每3~5 m距離掛一個100 W的燈泡。燈泡要離開薄膜和植株各50 cm左右遠,避免烤傷黃瓜和烤化薄膜。條件許可時,最好用溫室專用鈉光燈補光。每天上午卷苫前和下午放苫后各補光2小時,使每天溫室內的自然光和補光時間相加后,達到12小時 左右。
2.5 花果管理 蔬菜栽培時,由于氣溫低、光照差,坐果不良,坐果率低是制約溫室蔬菜產量提高的重點環節之一,生產中可通過化學調節的方法,提高坐果率。
1)番茄。提高番茄坐果率的有效藥劑是番茄靈和2,4-D。番茄靈的使用濃度,一般噴、浸蘸花朵用25~30 mg/kg,蘸花梗用30~35 mg/kg,春季防低溫落花用35~40 mg/kg,夏季防高溫落花用25 mg/kg。2,4-D使用濃度為10~20 mg/kg,溫度高時浸花或噴花濃度稍低,反之稍高,但要防止出現藥害。
2)黃瓜。用40%乙烯利250 g對水50 kg在幼苗期噴灑,或用0.01%萘乙酸鈉鹽溶液在黃瓜2~3片真葉期噴灑,均能增加雌花數量。同時,配合人工授粉,也可提高坐果率。
3)西瓜。在第二雌花開放時要加強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坐瓜率。授粉時間是每天早晨 7:00—11:00,將當天開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將花粉輕輕涂抹在已開花的雌花柱頭上。在操作中應注意授粉要周到均勻,以防止出現畸型果。授粉瓜坐住后,摘除其余的瓜。吊蔓栽培時,可多留瓜,以提高產量。
4)甜瓜。在開花當天或開花前1天用坐瓜靈涂抹瓜胎,可使不易坐瓜的厚皮甜瓜坐瓜率提高到90%以上,還可促進早期果實的膨大。
5)辣椒。為提高棚室辣椒的坐果率,可用生長素(2,4-D或防落素)處理,保花保果效果較好。2,4-D濃度為15~20 mg/kg,上午10:00以前抹花效果比較好。
2.6 植株調整
1)番茄。非自封頂類型(無限生長型),可采用單干整枝或雙干整枝。采取單干整枝,單株留7穗果左右。第1至第4穗果,每穗留2~3個果;第5穗果后,每穗留3~4個果,多余的摘除。適時抹去側芽和及時疏花疏果,保持果大均勻。一般每穗果先留7~8個,當果實長至直徑約2 cm時,再將畸形果、病蟲果除去,保留4~5個果實即可。雙干整枝法,留下第1花穗以上第1個側芽,其下方的腋芽及分枝全部摘除。
2)辣椒。辣椒開花結果很有規律,在生長、開花結果過旺,植株生長勢小的情況下,把上部花果摘除,以利于下層花果正常生長。當辣椒3~4片葉期或初花期生長過旺徒長時,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不平衡,導致開花坐果推遲,而且枝時嫩弱,易感各種病害,可用多效唑、矮壯素或縮節胺等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化控。在結果期,要保持田間有良好的通透性。第一批辣椒果實采摘完時,把植株下部老、病、黃葉和殘葉摘除,保留壯旺枝結果,提高結實能力。
3)黃瓜。當植株長出7~8片葉、株高 25 cm左右時,開始吊繩,第1個瓜以下的側蔓要及早除去,瓜前留2葉摘心。當主蔓長到25片葉時摘心,促生回頭瓜,根瓜要及時采摘以免 墜秧。
4)西瓜。一般采用三蔓整枝方式,當主蔓長到30 cm長,莖基部枝條達5 cm時,每株選留2條長勢均勻的健壯側蔓,多余的側蔓及早去掉。一般選留主蔓第2或第3雌花坐果,主蔓坐不住時可選留側蔓雌花坐果。一般坐果節位以下多余的側枝及早去掉,而坐果節位以上幾節的側枝可留3~6片葉打尖,以增加葉面積提高產量。
5)甜瓜。爬地栽培時,在畝定植1 200株時,主蔓在第4葉打頂,留2條強壯的子蔓向壟的另一方向生長;子蔓在第10節打頂,選留第4、第5孫蔓坐果。單蔓整枝畝定植1 800株時,去掉前4節子蔓,在第10節以上留果,選第5、第6、第7節子蔓坐果,瓜前留1片葉子打頂,留果3~4個。頭茬瓜膨大結束后,留二茬瓜,見雌花授粉留2~3個。吊蔓栽培根據植株長勢,薄皮瓜在第10~12節起留瓜,連續留瓜5~6個;厚皮品種在第13~15節留瓜,每株只留1果;瓜前留1片葉子打頂,促使幼瓜膨大。整枝打杈應盡早進行,保持田間通風透光。每次打杈結束應立即噴一次32.5%阿米妙收1 500倍液,預防蔓枯病等病害。
2.7 肥水管理 在設施蔬菜生產中應重點推廣肥水一體化技術,以有效地控制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的發生,并提高施肥效果,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水一體化技術,指將可溶性肥料加入配肥池中,加水溶解后,通過輸液管道送達作物根 部的追肥法,也稱隨水施肥法。施肥速度快,省工,作物吸收利用率高,揮發損失少,對根系傷害輕。
2.8 病蟲控制 以農業、物理、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提高蔬菜的食用安全性。
1)農業防治措施。①選用高抗多抗的品種,減輕病害危害;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逆性。 ②創造適宜的生育環境條件。控制好溫度和空氣濕度,供給適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過放風和輔助加溫,調節不同生育時期的適宜溫度,避免低溫和高溫障害。深溝高畦,嚴防積水。清潔田園,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長發育,避免侵染性病害發生。選用無滴膜,張掛反光幕。③與非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水旱輪作。④科學施肥。測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鹽漬化。
2)物理防治措施。科學運用物理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蔬菜病蟲害,而且能使蔬菜不受污染。①利用太陽能高溫消毒。在夏季高溫季節,每畝用600~1 300 kg麥秸,鍘成4~6 cm長,撒在地面上,再均勻撒施石灰氮50~100 kg,翻地、鋪膜、灌水,然后密閉大棚、溫室15~20天,地表土壤溫度可達到70 ℃以上,10 cm土層溫度達60 ℃,可有效殺死黃瓜枯萎病菌和線蟲等土傳病害,有利于土壤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沉積。②利用害蟲的趨避性進行驅趕或誘殺。利用蚜蟲有避灰色的特性,在田間掛銀灰膜,可驅趕蚜蟲。白粉虱和蚜蟲有趨黃性,可設置黃色機油板(粘蟲黃板)進行誘殺。同時,也可利用昆蟲的性激素或聚集激素進行誘殺。另外,在保護地的通風口或門窗處罩上紗網,防止白粉虱和蚜蟲等昆蟲飛入。③利用殺蟲燈誘殺害蟲。高效殺蟲燈光譜寬泛,可誘殺害蟲數百種,效果奇佳。
3)生物防治措施。主要通過環境調控,利用天敵及生物藥劑控制病蟲危害。及時調節保護地溫濕度,創造不利于病菌孳生的濕度條件。早上在室外溫度允許的情況下,放風1小時左右以排除濕氣;上午密閉棚室,將溫度提高到28~32 ℃(但不超過35 ℃);中午、下午放風,將室內溫度降至20~25 ℃和65%~70%,保證葉片上無水滴;夜間不通風,濕度雖然上升,但溫度下降到11~12 ℃,限制了病菌的萌發。
積極保護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如利用七星瓢蟲、草蛉防治蚜蟲、葉螨及溫室白粉虱等。
采用瀏陽霉素、農抗120、印楝素、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如用阿維菌素類生物農藥防治螨類、美洲斑潛蠅、根線蟲,用農用鏈霉素防治細菌性病害,用農抗120和多抗霉素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用2%武夷霉素防治灰霉病和白粉病等等,都是有效的無公害防治方法。
4)化學防治措施。適時適量對癥噴用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
2.9 適期采收 設施蔬菜為反季節栽培,要注意及時采摘,以提高售價,促進生產效益的提高。應分批采收,成熟一批,采摘一批,以減輕先期果實對后期果實生長的抑制作用。
由于設施蔬菜生長環境溫濕度變幅大,病害發生嚴重,在采摘時要盡量減少傷口,同時在采摘后要及時噴用殺菌劑,進行傷口保護,以減輕病害的發生。